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课堂PPT)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课堂PPT)
14
(2)心管疾病与其他易患因素 主要是器质性心脏病及大血管疾病所具有的血流 动力学改变,是IE发生、发展的基础 常见病有:风心病,先心病,退行性心脏病,二 尖瓣脱垂;心脏手术;人工瓣膜
15
(3)病源微生物感染环节
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血管内膜的损害:存在血 液返流;返流的血液通过狭窄的孔道;孔道两端 腔道间有较高的压力差
22
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Osler结节:亚急性常见, 在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 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
23
Jeneway损害:为手掌 和足底直径1~4mm的 出血性红斑,主要见于 急性者。
Roth点:为视网膜的卵圆 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
24
并发症
心脏:心衰(首位死因),心肌脓肿,心包炎,心肌炎
已使用抗菌素者,停药2-7天,不发热时采血 急性者,于1-2h内采2-3次血后开始治疗 血标本量要足,必要时行特殊培养 确诊IE,需同一病原体2次以上阳性结果 尿液 血液
26
(2)免疫学检查 免疫球蛋白异常:IgG,IgM升高 类风湿因子约50%呈阳性 80%-90%免疫复合物阳性
(3)超声心动图:诊断赘生物特异 经胸UCG准确率为50%-60%,而食道超声则 高达90%-100%
27
28
诊断要点
• 主要诊断标准-A • 次要诊断标准-B
2A 1A+3B
5B
Duke 诊断标准
29
• 主要诊断标准
2次血培养阳性,而且病原菌完全一致,为典 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
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关闭不全。
30
• 次要诊断标准(1)
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发热,体温≥38℃; 血管现象; 免疫反应阳性。
7
临床常用分类及特点
•急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心内膜炎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
8
明显 进展迅速 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毒症状 病程进展 感染迁移 主要病原体
急性IE
亚急性IE
轻 数周或数月 少见 草绿色链球菌
9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1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原学研究
5
近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及致病病原体已发 生了变化
复杂的先心病和未行修补术的室间隔缺损是引起 儿童感染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心脏隐患
新出现的院内心内膜炎:心血管介入,静脉高营养, 起搏器,透折分流等
6
(二)分类 病因:细菌性,衣原体性,霉菌性 病程:急性、亚急性 累及瓣膜性质:自体瓣膜(NVE),人工瓣膜(PVE) 发病部位:左心IE,右心IE
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内皮受损所致无菌性赘 生物 ,病原微生物定居
赘生物形成及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与细菌数 量及粘附力有关
16
3.发病特点 常累及的心瓣膜为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三 尖瓣及肺动脉瓣 虽6%-24% IE有先心病基础,但房缺极少发生IE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伴压力梯度高的患者易发生 二尖瓣脱垂伴返流及主动脉瓣退行性疾病是IE 最常见的易患因素
细菌性动脉瘤:较少见,约3%-5% 转移性感染:急性者常见(金葡菌及念珠菌) 神经系统:约30%;脑栓塞,脑膜炎,脑出血,细菌性动
脉瘤,脑脓肿,癫痫样发作 肾脏:肾动脉栓塞,肾炎,肾脓肿
25
辅助检查
(1)血培养: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95%阳性率
未经治疗亚急性患者,第一日间隔1h采血1次,其3次; 如无细菌生长,第2日采血3次后,开始治疗
《内科护理学》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 王瑞
1
教学目标
【掌握】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熟悉】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了解】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检查。
2
一、疾病概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病毒、真菌、 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心 瓣膜炎症。
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主要是草绿色链球菌(占30%65%)、亚急性IE中70%-80%由其所致;葡萄球菌(占 25%) ,急性IE中金葡菌超过50%
混合感染:多见于人工瓣膜,近年自体瓣膜也常见 霉菌性:近年明显增多,多见于人工瓣膜,静脉药瘾者 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罕见
11
2.发病机理
急性-不明 主要累及正常瓣膜,约50%-60%,主动脉瓣 常见 大多发生于正常瓣膜,菌血症大多为活动 急性感染病灶,常发生于败血症病程中 病原毒力强 大多没有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超声心动图发现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
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32
治疗要点
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和微生物经 血行播散与全身组织、血管。
3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先天或后天性的病变 处,心腔壁或人造瓣膜周围组织.
赘生物 血小板、 纤维素团块, 大量微生物、 少量炎症细胞。
4
(一)发病情况
约占住院病人的1‰ 青年患者占多数,且男性病人较多 有基础心脏病者多 亚急性较急性多,约占2/3
17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1.护理评估 (1)发病情况 (2)临床表现:症状
特殊体征 (3)既往史 (4)心理社会评估 (5)辅助检查
18
IE临床表现复杂,可涉及所有器官 感染的全身与局部作用 心脏外的转移性感染 动脉栓塞 全身性免疫反应
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性质
19
症状
发热:见于95%以上患者,为驰张热
12
亚急性——相关因素 血流动力学因素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病变 短暂性菌血症 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13
(1)菌血症 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导致菌血症是必要因素
常是一过性,持续15-30分钟 大多与医源性有关:据报道4%-49%的IE由介入操作引
起; 其他如拔牙,泌尿道及妇科等小手术,气管镜等器械检查 外科感染 静脉药物成瘾者
体温升高的特点:午后和晚上高热,不超过39℃ 伴随症状:疲乏、头痛、肌肉关节痛
20
体征
心脏杂音:见于90%患者,且杂音易变 周围体征: 动脉栓塞:约5%-30%,见于任何器官组织 感染的非特异体征
脾大:30%患者,与病程有关 贫血:为轻、中度
21
体征
瘀点 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Osler结节 Roth斑 Janeway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