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北师大哲学管理系云南教学点章俊骏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北师大哲学管理系云南教学点章俊骏主体摘要: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对法国政治思想的影响很大,他的“平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的“社会契约论”强调“个人利益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同时,也要服从整体不损害他的利益只会使他自由”,他提出“人民主权学说”,在法国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巨大影响。

关键词:法国,卢梭,政治思想,平等理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思想论者的影响正文: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特色鲜明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兼著名的文学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卢梭的政治思想在法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巨大的影响。

生前他的小说和政治著作已经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全集在晚年多次出版。

特别是在法国大革命中,《社会契约论》一版再版,形成了对卢梭空前的政治崇拜。

他的精神和思想鼓舞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们。

罗伯斯庇尔是卢梭政治学说的忠实实行者,马拉是当时少数真正研读并理解卢梭著作的人之一,圣·鞠斯特在1794年7月事变前草拟过一个建立平等的小私有者民主制的计划。

同样,卢梭对科学、文化、艺术的全部否定,他对公意绝对正确的信仰,他对人民直接行使主权的主张,在法国大革命的全部进程,尤其是雅各宾专政时期,也暴露出它们可能有的弊病,为后人留下值得长久思考的课题。

一、平等理论平等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就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①在他看来,要实现个人自由,离不开平等,因为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卢梭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财产占有应该尽可能地平等,以及在法律规定下人人权利平等的原则,为人民主权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卢梭相信,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只是人类社会才打破了大自然在它们之间建立的平等;又说,各种等级的人都是一样的,人数最多的等级最值得我们尊敬。

从人的天生平等出发,卢梭对封建特权制度作过无所不至的尖刻讥讽。

其一,他完全否认国王和贵族的特权地位,公开宣称自己看不起企图在衰败的王权下疯狂挣扎的“这个破落的国王”,并坦白承认自己对贵族的强烈厌恶,包括不喜欢他们的残酷、偏见、卑劣与虚荣心。

其二,他辛辣、透彻地批判天主教神学,指责“要信上帝才能得救”这个教条严重地摧残了人的理智,主张不要因为一个人不信上帝而惩罚他。

其三,他彻底否定封建的教育制度,认为当时人们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人们;主张教育要诉诸人的天性,要培养青年人爱人民的习惯。

其四,卢梭抨击文明的价值,认为科学、文学与艺术用花冠点缀了专制统治的锁链,使人们身处奴役而不自知。

卢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充满了叛逆和革命精神。

他尖锐地指出,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旧秩序不可避免地要被革命所推翻。

卢梭的激进思想,集中地代表了第三等级中广大小资产阶级劳动者的革命情绪。

他的有些想法后来直接变成了法国大革命中的民众实践和法律条文。

力图挖掘造成种种恶果的原因,探寻社会政治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是卢梭平等思想中最为深刻的步伐。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里,卢梭首先指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不可毁灭的真实的平等,人们即便有体质上的自然的不平等,其影响也几乎等于零。

由于人类有一种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他们学会使用工具和火,发明了农业和冶金业。

特别是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财产上的不平等,接着产生了统治和奴役,人们之间便处在暴力和掠夺的最可怕的战争状态。

富人通过欺骗穷人的契约,组成了社会,产生了法律,但是一切国家的法律的普遍精神,是袒护强者,欺凌弱者,袒护富人,欺凌穷人。

社会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驱使整个人类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确认富人和穷人的状态,是不平等的第一个阶段。

人们为了逃避法律产生的不便和混乱,社会冒险把公共权力委托给私人,产生了政府和官吏。

确认强者和弱者的状态,是不平夺得第二个阶段。

随着派系的冲突和内战的尖锐化,政府达到腐化的极点,出现了专制权力。

一小撮有钱有势的人达到了富贵的顶点,群众却匍匐声呤于黑暗和贫困之中。

最后暴君把一切个人变成最盲目地服从的奴隶。

确认主人和奴隶的状态,是不平夺得第三个阶段,也是不平等的顶点。

卢梭层层剖析了产生不平等的根源,表现出比同时代思想家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

首先,卢梭的叙述中蕴藏着某种唯物主义的因素。

他揭露了各种不平等最后都必然会“归结到财富上去”,正确地指出了财产私有制的产生以及财富不平等的占有,是社会一切不平等的根源。

在他假想的人类社会生活演变史中,注意到诸如工具、火、农业等物质因素的作用。

其次,他的批判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和革命的结论。

在他设想的人类历史演变中,揭示了人类从平等开始,经过各个不平等的阶段,已经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顶点,也是专制的顶点,每一个人在暴君面前都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等于零。

他揭露了富人的法律和政府奴役人民的实质,认为人民以暴力推翻暴君是完全合理的,一个新的平等的社会契约就有取代专制制度。

恩格斯十分重视卢梭的这一思想,他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誉为“十八世纪辩证法的杰作”。

主张财产占有上尽可能地接近平等,是卢梭思想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

首先,卢梭的平等观念是与商品交换联系的,他把保证人人平等的契约和法律与商品交换联系起来。

他认为,“没有交换,任何社会都不能存在;没有共同的尺度,任何交换都不能进行;没有平等,就不能使用共同的尺度。

所以,整个社会的第一个法则就是:在人和人或物和物之间要有某种协定的平等。

”②可见他的平等观是折射了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现实。

其次,卢梭的平等观念始终坚持建筑在财产私有制基础上的平等。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里,他提出人民同意建立政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构成他们生存要素的财产、自由和生命”。

③在《论政治经济学》里,他宣称“财产权的确是所有公民权中最神圣的权利,它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自由还更重要”。

④在《社会契约论》里,他认为一旦建立了人民主权的国家,个人就会“以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

⑤他始终没有离开所有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公共出发点,即以个人财产权为核心的天赋人权原则。

再次,卢梭针对当时社会财富占有极端不平等的现状,他又明确提出“政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防止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平等”。

⑥他的财产划分标准是:“就财富而言,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

用更通俗的话讲,就是“应该既没有乞丐,也没有富豪”。

⑦他在自传体小说《忏悔录》中,申述过自己向往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土地”的愿望,这些显然都是维护小私有制的要求。

这明显地表现出他不仅反对封建的特权制度,而且也要求限制过快地发展资本主义大工商业的倾向,这和当时多数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在《论政治经济学》中,为了防止造成更大的不平等,他主张国家干预工商业活动,反对经济自由;国家专心致力于农业,确保小私有制;进行税制改革,对打私有者可以财产累进税,按土地比例征税,对一些奢侈品征收重税;制定取缔奢华,限制继承权的法律等等。

与此相对,他把农业和手工业放在一切技术的首位,认为它们“是最自由的,而且是最接近于独立操作的”。

⑧这些主张在政治上是激进的,在经济发展思想上却是倒退的。

二、社会契约论卢梭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17、18世纪流行的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的思想。

但他的叙述带有鲜明的人民性,卢梭把这一点概括为“人民和主权者的同一”。

这一思想在几篇政治论文中反复出现,集中体现是在《社会契约论》中。

卢梭设想的社会契约基本过程是:人们在缔定社会契约时,每个人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由于任何一个结合者也同样这样做,他就可以从集体那里获得自己所让渡给别人的同样的权利,得到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并且以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人民是主权者,就不会损害全体成员和任何个别的人。

他这样概括社会契约的宗旨是“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他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⑨“服从自己本人”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特征和矛盾。

它力图把自由和服从这种对立的东西统一在国家的整体里。

从国家方面看,卢梭要求人民整体拥有最大的权威和力量,要求个人有服从国家的精神。

他把政治意义上的公民称为“分数”、“整体的一部分”,把国家比喻为“公共人格”。

卢梭反复强调,个人愈彻底地把个人权利交给整体,愈密切地融合于整体,这个国家就愈完美。

他甚至赋予国家权利以“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服从公意,全体可以迫使他服从,这等于“迫使他自由”。

从个人方面看,卢梭认为经过社会契约,个人以道德的自由、社会的自由代替了天然的自由,而且获得了法律面前的平等。

他认为,这种法律权利上的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就是说,“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定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

”⑩从表面上看,卢梭重视个人自由,认为自由是人性的产物;人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

但是相比较而言,卢梭国家光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体视为道德整体。

这个思想在50年代写下的《论政治经济学》里,已经有过相当清晰的表述。

他提出,国家是一个具有意志力的道德主体,其以致经常倾向于保存整体福利;最有普遍意义的意志,总是最公正的,而人民的呼声,就是上帝的声音。

他提出政府的几项职责:一是政府在所有事情上要遵从最普遍的意志,用法律在公民权利中重建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天然的平等。

二是建立道德的王国,比如任何机构不能按自己的精神行事;要防止财富的极端不平等状态;要及早教育公民免除自我中心观念。

三是考虑公民的生计问题,涉及到财富的管理、管理的费用、保护财产权等方面。

虽然卢梭处于保证个人权利的目的,在《社会契约论》里提出主权权力是有界限的,国家决不能给公民加以任何一种对于集体是毫无用处的约束,但是这种强调整体道德性的主调,始终压到个人意志的声音。

卢梭为了统一自由与服从,提出了公共意志理论,它成为卢梭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一。

他说:“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以致就是公意”。

⑾他设想,公意就是人民整体的意志,也自然包含个人的意志;那么个人服从公意,服从主权,也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等于自由。

但是公意的基本特点,仍然使它的整体性。

首先,公意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共同利益。

他说:“如果说个别利益的对立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必要,那末,就正是这些个别利益的一致才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

”⑿其次,公意享有最高的权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