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社会现代化
广义的现代化: 广义的现代化: 指的是向任何更“ 现代” 指的是向任何更“新”的“现代”时期 或状态的转变过程, 现代化” 或状态的转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 永无休止的过程。 永无休止的过程。 狭义的现代化: 狭义的现代化: 指的是十七八世纪( 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尤其是从工业革命 以后)从欧洲起源, 以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 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 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 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 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传统 社会”向这种新型的“ 社会”向这种新型的“社会生活或组织 模式”转变的过程。 模式”转变的过程。 社会学中讨论的现代化, 社会学中讨论的现代化,是狭义的现代 化。
后现代社会的特征? 后现代社会的特征? 1、逆分化(De-differentiation) 、逆分化( ) 2、逆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在 、逆中心化( ) 在 权力分配方面 3、认同群体取代阶级 、 4·社会政治活动日益从阶级政治转化为 社会政治活动日益从阶级政治转化为 认同政治 5·生产领域中由固定分工向灵活分工转 生产领域中由固定分工向灵活分工转 变。 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固定分工 6. 科学的地位下降,受到削弱 科学的地位下降,
二、现代化的内容
政治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
个人现代化
现代化的主要层面: 帕森斯 (1)
将世界上曾经有过的社会和当今所有国家划 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两种类型,现代化的过 程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其特 点是: 1.从身份取向到契约取向(status-contact);由 H Marine传统社会一切看人的身份,“谁是 谁”;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互关系越来越依 赖或建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即契约。
3、后发展国家的经济特征(见教材 、后发展国家的经济特征( P335-336) ) 4、后发展国家的政治特征(见教材 、后发展国家的政治特征( P336-337) )
二、社会趋同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 社会趋同论、 理论对不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论述 1、社会趋同论 、 20世纪 年代以来,一些社会学家和现 世纪50年代以来 世纪 年代以来, 代化问题专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 问题是形成了社会趋同论理论。 问题是形成了社会趋同论理论。 理论要点:现代化过程是所有社会、 理论要点:现代化过程是所有社会、所 有民族都经历的普遍的进化过程, 有民族都经历的普遍的进化过程,尽管 各国现代化的国情不同, 各国现代化的国情不同,起点也不尽相 同,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方式可能会各不 相同,但它们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 相同,但它们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并 形成大体相同的社会特征, 形成大体相同的社会特征,即经济上的 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组织管理上 的科层化、城市化和文化的世俗化。 的科层化、城市化和文化的世俗化。
世纪50年代末 在20世纪 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丹尼 世纪 年代末, 贝尔就产生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 尔·贝尔就产生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 贝尔就产生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 1973年正式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年正式出版《 年正式出版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一书。他认为, 一书。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前 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 工业社会、 阶段,在今后30年至 年间, 年至50年间 阶段,在今后 年至 年间,发达工业 国家将进入后工业社会。 国家将进入后工业社会。
帕森斯的五个模式变项 : 帕森斯 现代化的主要层面 特殊主义──普遍主义 普遍主义: 特殊主义 普遍主义:对事物是区别 (4) 对待, 对待,还是与其他一样 扩散性──专一性 扩散,连带关系, 专一性: 扩散性 专一性:扩散,连带关系, 还是就事论事 情感性──非情感性 非情感性: 情感性 非情感性:重感情还是重理 智 集体取向──个人取向 集体取向 个人取向 先赋性──自致性 先赋性 自致性
(2)有可能直接采用和借鉴早发现代 ) 化国家的已经形成的计划、技术、 化国家的已经形成的计划、技术、设备 和组织模式; 和组织模式; (3)存在跳跃性发展的可能性 ) (4)后来者国家的领袖可以通过展示 ) 其他国家或地区已经达到的成绩而直接 加强其领导; 加强其领导; (5)可以从已经现代化的国家中获得 ) 资本和技术上的帮助。 资本和技术上的帮助。
西方学者开展现代化研究,历时 年 西方学者开展现代化研究,历时50年(50~ ~ 90年代),最终形成了经典现代化理论体系。 年代),最终形成了经典现代化理论体系。 年代),最终形成了经典现代化理论体系 尽管这种理论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 尽管这种理论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并因此 受到种种批评,例如, 受到种种批评,例如,这种理论不能解释发 达工业国家70年代以来的发展等 但是, 年代以来的发展等, 达工业国家 年代以来的发展等,但是,它 仍然被认为是用来阐述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 明的革命性变化的有力理论, 明的革命性变化的有力理论,其他任何一种 社会科学理论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它。 社会科学理论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它。
《现代化的动力:比较历史研究》 现代化的动力:比较历史研究》 布莱克, (布莱克,1966) ) 现代化:抗拒与变迁》 《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埃森斯 塔特, 塔特,1966) ) 现代化:增长的动力》 维纳, 《现代化:增长的动力》(维纳, 1966) )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 顿,1968)等。 ) 年代, 在70~80年代,现代化理论面临诸 ~ 年代 多挑战,同时也得到全面发展, 多挑战,同时也得到全面发展,形 成了五光十色的现代化理论。 成了光十色的现代化理论。
1959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比较政治 年 委员会召开政治现代化讨论会, 委员会召开政治现代化讨论会,随后出 版了《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 版了《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阿尔蒙 德和科尔曼, 德和科尔曼,1960)。 )。 60年代西方陆续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现 年代西方陆续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现 代化研究专著,现代化理论基本形成。 代化研究专著,现代化理论基本形成。 例如, 例如, 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主义宣言》 《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主义宣言》 罗斯托, (罗斯托,1960) ) 日本和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 《日本和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沃德 和拉斯托,1964) 和拉斯托, ) 现代化和社会结构》 列维, 《现代化和社会结构》(列维,1966) )
理解“现代化” 第二节 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 论模式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 50年代,美国一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 年代, 年代 美国一批社会学家、 政治学家相继开展了现代化研究。 政治学家相继开展了现代化研究。 1951年6月,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经济增 年 月 长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文化变迁》 长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文化变迁》举 办的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认为, 办的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认为,使用 现代化” “现代化”一词来说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的转变是比较合适的。 社会的转变是比较合适的。 1958年,丹尼尔 勒纳出版《传统社会的消 勒纳出版《 年 丹尼尔·勒纳出版 逝:中东现代化》一书,认为从传统社会 中东现代化》一书, 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就是现代化。 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就是现代化。
第十三讲 社会现代化
现代化的涵义、 第一节 现代化的涵义、内容与特征 理解“现代化” 第二节 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 模式 第三节 后发展国家及其中国的现代 化
一、现代化的涵义
现代、现代化及其相关的概念, 现代、现代化及其相关的概念,都有广 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涵义。 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涵义。 广义“现代” 广义“现代”: 被用来当作“目前” 现在” 被用来当作“目前”、“现在”、“今 的代名词, 天”的代名词,被用来泛指人们正在经 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 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 狭义“现代”: 狭义“现代” 主要指的是大约从17或 世纪开始以来 主要指的是大约从 或18世纪开始以来 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 (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一段历史时 期。
现代化的主要层面: 帕森斯
(2)
2.从神圣到世俗(Sacred – Secular)由H. Becker提出,是受宗教、神祗和迷信等神圣符 号和观念影响;现代是科学和理性。 3.从区社到社会(Community-Society),由 3 Community-Society F. Tonnies提出的,在区社之中人际关系是亲 密的、简单的、有机的和有人情味的。而现 代社会则是复杂的、有距离的。 4.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Agrara-Industria)
二、后现代化理论
几乎与现代化理论研究同步, 几乎与现代化理论研究同步,西方学者对发 达工业国家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 达工业国家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 许多种新理论。 许多种新理论。 例如,后资本主义社会(达伦多夫,1959)、 例如,后资本主义社会(达伦多夫, )、 后工业社会(贝尔, )、后现代主义 后工业社会(贝尔,1973)、后现代主义 )、 (Lyotard,1984;Rose, 1991;格里芬, , ; ;格里芬, 1997)、后现代化理论(Crook,1992; )、后现代化理论 )、后现代化理论( , ; Inglehart,1997)、知识社会(莱恩, )、知识社会 , )、知识社会(莱恩, 1966)、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和数字化社会 )、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 其中, 等,其中,后工业社会和后现代主义是与经 典现代化理论紧密相关的, 典现代化理论紧密相关的,后现代化理论则 与经典现代化理论相对应。 与经典现代化理论相对应。
第三节 后发展国家及其中国 的现代化
一、“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点 后发展” 1、发展逻辑的改变 、 美国社会学家列维对此作过较多的研究, 美国社会学家列维对此作过较多的研究,比 较了“早发展”国家具有的优势和“后发展” 较了“早发展”国家具有的优势和“后发展” 国家具有的劣势。 国家具有的劣势。 早发展国家是内源发展者, 早发展国家是内源发展者,后发展国家是现 代化的后来者。 代化的后来者。 现代化的后来者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 现代化的后来者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 (1)不是在未知领域内探索,因而对于自己 )不是在未知领域内探索, 的行动方向具有更为明确的概念; 的行动方向具有更为明确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