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本实验课是与《作物栽培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侧重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动手能力的实践过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农业实验的特点和熟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学会调查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目的和任务
作物栽培学实验是一门既紧密配合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又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
通过实验中对预先设计处理或自行设计处理的作物个体(群体)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作物栽培理论的理解,掌握作物栽培学试验的手段,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与栽培措施的关系。
作物栽培学实验实习课程是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实用性强、实践可操作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巩固和深化课堂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毕业生的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
2、主要要求
(1)总体要求:要求学生结合作物栽培学理论内容,系统掌握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熟悉作物形态特点、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农艺性状的考察与分析;了解作物栽培实验特点、技术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本课程介绍主要农作物播种材料(种子)的品质检验、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幼穗(花芽)分化观察、作物田间长势长相诊断、作物播种和育苗移栽技术、产量测定、品种考查及实用技术田间实习等个人专业素养的培养内容。
要求学生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仔细观察了解实验的目的,操作要领和数据测量与处理方法;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认知、理解、操作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训练,要求学生认真操作,亲自动手完成16个学时的实验,并认真按规范做好实验报告;实验后学生要对实验方法、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科学真实地总结,并加以讨论。
(2)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肥料学、植物营养学、统计学、遗传学、病虫害防治。
(3)本课程已开出7个实验
(4)本实验分组:2人/组
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开课单位:农学院
3、考核方式及要求
平时实验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按6:4的比例评定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反映学生参与实和动手能力、应用所学知识系统整理数据、总结归纳与结果分析的能力,期末考核反映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程度。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作物栽培学总论。
董钻,沈秀英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植物生产学。
董树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农学实践。
王国槐主编,官春云主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作物栽培学概论。
杨守仁,郑丕尧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
作物学通论。
曹卫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