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物理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编制人:刘海波复核人:吕顺使用时间:2012 年 10 月日编号:7 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
思维导航:从生活中体会声音的三个特征,体验它们的影响因素。
一、合作学习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阅读课本35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_______。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
二、课堂小练
(一)填空题:
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
4.人们把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
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7.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
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