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窦娥冤》最新版

1《窦娥冤》最新版


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 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想药死 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 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 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昏庸的官吏, 不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她。窦娥宁死不 屈,被判处斩含冤屈死,其鬼魂托梦两淮 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 冤狱,惩治了仇人。
★语音
• 提防(dī) 盗跖(zhí) 骸(háí) • 错勘(kān) 杳无(yǎo) 瀽(jiǎn) • 前合后偃(yǎn) 湛湛青天(zhàn) • 石陌荒阡(mò)(qiān) 哥哥行(háng) • 鳏寡孤独(guān)(guǎ) 亢旱(kàng)
★词语
• • • • • • •
错勘:错误的判断 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昏聩:眼花耳聋,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人到中年万事休:人到中年就没什么前途了 一马难将两鞍鞴:比喻一个妇女不能出嫁两次 覆盆不照太阳辉:比喻衙门暗无天日,也比喻遭 受冤屈 • 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 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很少的
——鲁迅
窦娥性格之善良
• 窦娥的婆婆出门讨债,许久没有回来, 她为婆婆担心:“婆婆索钱去了,怎生
这早晚不见回来?”(P6)
窦娥性格之
善良
• 审讯的时候,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 一旦昏官要对她婆婆施刑逼供,她怕婆 婆挨打受罪,情愿认了死罪:“住住住, 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 公公来。”(P10)
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 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子。
元杂剧的角色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 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 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 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 邦老(盗贼流氓)等。
窦娥性格之善良
• 赴刑场时,她怕婆婆看见了自己这副模样心 里难受,不走前街而绕道走后街:“前街里 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
远。”“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P11)
窦娥性格之刚强
• 断然拒绝张驴儿死缠烂打的追求, • 面对张驴儿的嬉皮笑脸断然骂道:“兀那厮, 靠后!”(P7) • 张驴儿毒死自己父亲之后诬赖窦娥,妄想逼 她成婚,威胁道:“叫我三声亲亲的丈夫, 我便饶了她”窦娥回答:“想男儿在日,曾 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P9)
★词语
• 浑家:指妻子 争奈:怎奈,无奈 处分:责备 • 知契:知己 燕侣莺俦:比喻夫妻 忤逆:不孝顺 • 看觑:照看,照顾 刬的:平白无故的,怎的 执料:照料,料理 • 糊突:混淆 则是:只当是 葫芦提:糊涂 • 暄:炎热 干家缘:操劳家务 亢旱:大旱 • 搬掉:哄骗,挑唆 典刑:按法行刑 寿延:寿命长 • 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西厢记》--王实甫
《拜月亭》--关汉卿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语音
• 当垆(lú) 临邛(qióng) 变徵(zhǐ) • 知契(qì) 情怀冗冗(rǒng) 鼓三通(tòng) • 忤逆(wǔ) 燕侣莺俦(chóu) • 苌弘(cháng) • 孛老(bó) 绣闼(tà) 刬的(chǎn) • 罪愆(qiān) 撚断脊筋(niǎn) 恓惶(xī) • 祗候(zhī) 桃杌(wù) 喝撺厢(cuān)
《窦娥冤》共几折?是旦本还是末本?由
课文看角色有哪些?就“唱”“白”“科”
各举一例。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白朴
代表作《窦娥冤》
代表作《梧桐雨》
马致远 郑光祖
代表作《汉宫秋》 代表作《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元 杂 剧 的 体 裁 特 点
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之外可以加楔
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类似现代
剧中的序幕;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曲词,宾白,科介三
部分。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 指示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
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
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
关 汉 卿
作家简介
关汉卿,号一斋, 又号已斋叟,大都(今 北京)人,生活于1210--1300年间, 我国古代 最早的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 人,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 195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最杰出的 杂剧首推《窦娥冤》,其他杂剧代表作《救 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散曲《南 吕·一枝花·不伏老》
【整体把握】
楔 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二人亮相,悲剧开始; 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第一折: 婆婆遭劫,张氏搭救; 父子逼婚,窦娥反对。 第二折: 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第三折:
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 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楔子和前二折故事情节 及窦娥的主要性格
【故事梗概】
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 盘缠, 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 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把窦娥卖给蔡 家做童养媳。不料窦娥丈夫早死,年纪 轻轻就守了寡,她勤俭操家,奉养婆婆。 蔡婆婆外出向赛卢医讨账,被骗荒郊野 外害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过,救了她。 张氏父子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
窦娥性格之
刚强
• 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
• “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飞。恰消
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 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打的我肉都 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P10)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元 曲 知 识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如马致
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
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