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团队名称:大学生犯罪心理调研实践队团队成员:吴瑶瑶项小岚胡灵敏南帅宁指导老师:傅寅俊朱乐微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二0一三年四月目录引言 (1)第一部分调查概述 (2)一、内容摘要: (2)二、调查目的: (2)第二部分调查说明 (2)一、调查对象: (2)二、调查方法: (2)三、调查内容: (2)四、问卷调查说明和样本说明: (3)第三部分调查结果分析 (4)第四部分调查结论与建议 (10)第五部分后记 (11)第六部分 (13)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制度的改进使得旧有的价值观念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整个社会处于价值失范状态。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中,西方的金钱观念、个人主义等一些意识糟粕的渗入和不断强化也是导致社会整体意识形态失序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旧价值观念交替碰撞导致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犯罪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
俗话说,苦读十年寒窗,终究磨成一剑。
好不容易读完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好不容易熬过黑色七月;好不容易考进理想中的大学……大学是人生的又一道起跑线,新的校园,新的活力。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有增长趋势,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些所谓的“学习尖子”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大学生3个字不仅代表着知识,也代表着高尚的道德、优良的品质。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却因一些琐事就要死要活不依不饶的,公子哥、阔小姐的习气太重了。
”据这位老师介绍,现在的一些大学门槛太低,校方盲目追求效益和扩张而不重视素质教育,导致一些学校成了社会青年的集中营,而且一些家长花钱让孩子上学,无非就是找个地方把孩子拴住,基本上不靠上大学出人头地。
在这种情况下,读书无用论又逐渐抬头,素质教育也基本上是零。
如此盲目地走下去,今后“大学生”3个字将成为一个贬义词。
大学生“激情犯罪”不容忽视。
第一部分调查概述一、内容摘要此次我们共发放纸质330份,问卷收回311份,有效问卷300份.我们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预测出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学校可以对大学生犯罪的一些预防对策,并提出具体有针对可行行的改进建议。
二、调查目的第一,对于现代大学来说,大学生犯罪已经越来越严重,大学生犯罪的人数在逐步增加。
第二,大学生犯罪正在严重危害到社会,使我国的犯罪越来越低龄化。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简单地犯罪到智能犯罪。
对大学生心理犯罪的调查,以便各大学校对预防大学生犯罪有更好的对策。
第二部分调查说明一、调查对象温州在校大学生为总体,为了能全面反映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对大学生犯罪的看法,以此了解大学生心理犯罪的根源。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
向在校大学生发放330份《大学生犯罪心理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
三、调查内容1.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
2.大学生会因为什么环境影响心理导致犯罪。
3.为什么越来越多大学生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4.现在大学生的主要犯罪形式。
5.大学生的家庭是怎么看待大学生犯罪。
四、问卷调查说明和样本说明:1.调查说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准人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观念的变化,经济利益的调整,校园社会化程度增多等等原因,现在的大学生较以往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都产生很多负担和压力,家庭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挑战,高额奖学金评定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在大学校园产生了一些不协调的音符,出现不可忽视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而且从目前看有上升的趋势。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愈演愈烈之势,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7%。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犯罪率上升呢?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犯罪进行探讨。
2.样本说明为了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了解大学生心理变化的情况,我们拟定了以“大学生犯罪心理调查问卷”为题的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温州市各大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职业学院、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等6所高校。
本次问卷总共330份,实收问卷311份,有效问卷300份。
从性别上来看,这次调查中男的比例53.3%,女的比例46.7%%,这表明男女比例平均协调。
从年龄上来看18-20岁有90人,占30%;21-25岁有115人,占28.3%,25岁以上有95人,占31.6%,各年龄层比例呈正态分布,我们的问卷主要针对在校的成年大学生,他们填写的问卷具有可靠性。
从教育水平上来看,大专占46%,本科大学占45%,研究生占9%,由此可见被调查的人还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能更好地完成问卷内容。
表2-1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情况第三部分调查结果分析一、调查结果分析:1.大学生是否关注大学生犯罪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马加爵,药家鑫的案例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社会上的犯罪案例并不是十分关注。
在本次调查中,有43.3%的人不关注大学生犯罪的社会热点问题,11.7%的人很少关注此类问题,26%的人经常关注,仅有19%的人经常关注此类问题。
由此可知,大学生对于社会上大学生的犯罪案例没有做到很好的关注,此类事件的发生没有很好的为当代大学生敲响警钟。
2.通过目前了解的案例,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因素哪科占最大?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因素,主要分别占了33.30%、30%、28.7%,只有7.60%的人认为是自身因素。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犯罪因素的认识多数是从客观因素、外观因素出发,而很少看到自己潜在的心理问题,没有做到很好的自我认识和检讨。
3.大学生认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怎么样?根据调查显示,有186个人,62%的人认为犯罪对于社会的危害很严重;有99的人,占33%,认为比较严重;11个人,占4%认为不怎么严重;有4个人,占1.3%对此表示没有概念。
以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还是比较大的,他们明白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对此我们可以相信他们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一定的约束,对犯罪行为避而远之。
4.防止大学生违法犯罪,应该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于现如今为了防止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对于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了一番研究和调查。
我们发现300人中,有75人认为要人格教育,要从小抓起,父母应该做好孩子的人格教育工作,有31.7%的人认为要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培养,有60人认为要政府、社会加大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改变现代人的教育模式,而认为需要宣传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有23.3%。
5.对于大学生犯罪手段程度的调查研究在对大学生犯罪手段程度的调查中发现,300人中,有88人认为大学生犯罪手段是极其残忍的,占总人数的29.3%,认为大学生犯罪手段比较残忍的占总人数的51%,有30人认为大学生犯罪手段一般没什么感觉,占总人数的10%,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调查300人中,29人认为大学生犯罪手段较慈悲心理。
根据调查发现,在大众的眼里,大学生的犯罪手段普遍还是比较残忍的。
6.人们对大学生犯罪的看法情况根据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大学生犯罪这一现象的看法都各不相同。
在我们的调查中,300人中,有160人认为大学生的成长关系祖国未来,对于青少年犯罪,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督、教育力度,加以遏制,占总人数的53.3%,认为大学生犯罪对社会发展有很大不良影响,应受到重视的有85人,占总人数的28.3%,而有15人认为叛逆,冲动是等大学生的特点,犯罪的产生有其合理性,不需要过分关注,在调查中发现有40人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可任其自由发展,占总人数的13.3%。
由此可以发现,人民群众还是比较关注大学生犯罪这个现象的。
7.引起大学生犯罪的心理有哪些?根据调查显示,有120人,占总人数的40%认为好奇心理引起大学生犯罪心理;有154个人,占总人数的51.3%的人认为是盲目心理;有142个人,占47.3%的人认为是逆反心理;有98个人,占总人数的32.6%认为是由于冲动,感情用事造成的;有99个人,占总人数的33%人认为是因为物质欲望,追求享乐造成了犯罪;有51个人,占总人数的17%认为是自卑嫉妒造成了犯罪。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都在这那么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随时可能造成他们走向犯罪的边缘。
8.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法律制度是否完善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人们都有关注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法律制度,同时也发表了他们自己的意见。
我们发现300个被调查中41%的人认为非常完善,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有33%的人认为完善程度一般,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有19%的人认为不是很完善,有必要更新改善,而认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法律制度极不完善,急需更新的有7%。
以上所述,说明在人们看来,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法律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
第四部分调查结论与建议一、调查主要结论:大学生对于犯罪意识浅薄,绝大多少的大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关注社会上的犯罪案例,以此为戒,督促自己远离犯罪边缘。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犯罪主要主要是由各种心理问题造成的,主要包括好奇心理,盲目心理,嫉妒心理,侥幸心理等。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犯罪主要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期望等外部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措施及对策:1.道德教育实践化据有关学者研究,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重说教轻实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失去引领,表现出利益驱动的特征。
我校也应该多设定一些德育社会实践课程,加强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让我们学院的学生充分感受到责任心,让我们融入其中,身心感受到责任以及爱心等。
2.法制普及多元化法律基本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欠缺,法律意识薄弱是大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引发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
我们学院可以开设一些关于法律讲堂的选修课、讲座等。
3.日常管理精细化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来看,多数在违法犯罪前就纪律松懈,不遵守校纪校规,经常迟到、旷课。
因此,要结合整治校纪校风,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校纪校规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我们学院的工作等都是严格,在各种校纪校规上严格查办。
所以只要加以改进即可。
4.教师引领常态化辅导员老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对学生生活的了解是防止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因为在我院辅导员是接触学生最多的,辅导员不仅是坐在办公室的,还需要走出办公室和同学们沟通交流,所以辅导员也应该常常和同学们讲解法律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