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之红黑卷系列之十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之红黑卷系列之十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之红黑卷系列之十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3)黑云压城城欲摧,。

(4)《与朱元思书》中,总写山水奇异之美的句子是“,。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6)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驰蜡象(2)行拂乱其所为(3)甲光向日金鳞开(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温故而知新(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驰援万户侯明察秋毫急风劲草B.规矩流线形歪风邪气通宵达旦C.催眠及时雨寸草春辉防患未然D.签订护身符屈指可数语无伦次【答案】D【解析】A项“急”应为“疾”;B项“形”应为“型”;C项“辉”应为“晖”。

3.仿照划线句,再写出完整的两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4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样也应该学会理解别人。

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理解是,;理解是,。

【答案】.(理解是)一抹阳光,照亮迷茫的心灵。

(2)(理解是)一座桥梁,沟通隔阂的思想。

综合性学习。

(6分)【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

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下面是小张同学找的一幅宣传画,请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3分)【答案】⑴(3分)呵护地球(传递地球保护地球等)⑵(5分)在一片绿叶的背景下,一只大手将地球传递给一只小手。

(意对即可)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6至8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B.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①望其旗靡.②所向披靡.D.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

8.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4分)答:(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答案】6、2分 C7、4分(1)2分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2)2分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8、4分(1)2分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2分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10.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1.(1)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2分)(2)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3分)【答案】9.(1)称赞,赞许(2)效法10.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11.(1)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2)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不设防王蒙①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

“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②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

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③不设防的核心:一是,二是。

④有人要我题字,我最喜欢题的乃是“大道无术”四个字。

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

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时。

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

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

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设防,只是小术,叫做雕虫小技。

靠小术占小利,最终贻笑大方。

设防就要装腔作势,言行不一,当场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

设防就要戴上假面具,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孤家寡人。

⑤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

缺点就缺点,弱点就弱点,不想唬人,不想骗人,亲切待人,因诚得诚。

不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气怒,不动不动就拉出自己来,往自己脸上贴金。

自吹自擂。

自哀自叹,自急自闹,都是一无所长毫无自信的结果,都实在让人笑话。

⑥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

亲切和坦荡,千千万万读者和友人的了解与支持,上下左右内外的了解与支持,这不是比马其诺防线更加攻不破的防线吗?⑦之所以不设防,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

比起为个人设防来说,我们有更多得多、更有意义得多的事情去做。

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进攻——对于那些专门干扰别人做事的人。

⑧因为不设防是不是也有吃亏的时候,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得逞一一乱抓辫子乱扣帽子的时候呢?⑨当然有。

然而,从长远来说,得大于失,虽失犹得,不设防仍然是我的始终不悔的信条。

(选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有删改)12.作者主张“不设防”,其理由有:(1) ;⑵;⑶;⑷;(4分)13.(1)根据第④⑤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出来。

(2分)不设防的核心:一是,二是(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效果。

(4分)答:14.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3分)答:【答案】 12.4分 (1)没有设防的必要:(2)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3)我们没有时间;(4)从长远来看,得大于失,虽失犹得。

(各1分)13.(1)光明磊落(或“大道无术”等);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各1分) (2)参考示例:本段以设问开头,以反问结尾,中间以四个结构相同的短句组成排比,形成了强烈的语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那种君子坦荡荡的大气。

(指出3种修辞方法3分,表达效果1分)14.3分两种主张都可以。

言之有理2分,语言通顺1分。

参考示例l:我赞同不设防。

作者倡导的不设防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追求,一如古人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参考示例2:我主张还是要设防。

因为社会生活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设防,可能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一碗米粉徐全庆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

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

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

父亲摇摇头。

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

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

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

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

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

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

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

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

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

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

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