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查资料的整理方法

调查资料的整理方法

– 是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对分散、零碎的资料进行加
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此基础上,对资料的分析研究 才成为可能。
– 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对资料进行整理后能使原始资料具
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原始资料具有长期保存和利用的价值。
a
4
二、资料整理的原则
– 真实性。这是资料整理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1.划分现象类型
例:按所有制性质划分,我国现有8种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
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
2·研究总体结构
例:上海市按GDP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
1980年 1990年 1996年 2010年
GDP 100
100 100
100
第一产业 3.2
来。
a
5
三、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
资料的审核 资料的编码 资料的分组
资料的汇总
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a
6
三、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续)
1.资料的审核:审查资料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 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资料的编码:如果所收集 的资料要输入计算机处理, 必须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
a
7
三、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续)
组中值为 (90+100)÷2=95
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原则
等距分组
各组组距相等的分组称为等 距分组。
异距分组
各组组距不全相等的分组称 为异距分组a。
50以下 10
14.2
50~100 20
11.4
100~200
下组限L
200~300 300以上
30 25
如:组19中0..21值x=(U+L)/2
15
8=.5(100+200)/2
=150(万元)
a
32
例如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组中值为 (60+50)÷2=55
第10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资料整理的意义和一般步骤 资料的审核与汇总 资料的分组 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a
1
第一节 资料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一、资料整理的涵义和作用 二、资料整理的原则 三、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
a
2
一、资料整理的涵义和作用
资料整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
3.资料的分组:根据调
查的目的和任务及分析研 究对象的需要,确定分组 标志,对原始资料进行分 组整理与统计。
a
8
三、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续)
4.资料的汇总:将分散资料以集中的形式显示出来。全
部数据汇总,或在分组基础上汇总。
5.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以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形式,
集中、简明、直观的显示汇总资料。
组距 每一组的区间长度 组距=上限-下限
每一组中点位置的数值
组中值 组中值=(上限+下限)÷2
开口组 缺少上限数值或下限数值的组
注意
开口组以相邻组的组距作为该组的组距,
确定其下限或上限,再计算组中值。
a
31
某地区100个国有企业 月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情况
销售额
上组限U (万元)
商店数 (个)
每百元商如品:销组距d=U-L 售流额通=中费1支(00付 元-5的 )0=50(万元
—对于计划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资料,事先可在问卷上写上 编码。
—编码的技术或技巧。
a
13
第二节 资料的审核与汇总
四、资料的汇总
• 资料的汇总: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将资料中的各种分
散的数据汇聚起来,以集中的形式反映调查单位的总体状 况以及调查总体的内部数量结构的一项工作。 • 资料的汇总分为:
—总体汇总是为了了解总体情况和总体发展趋势的。 —分组汇总是为了了解总体内部的结构和差异的。
26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形式
单项式分组
指用单一的数值作为分组标志的分 组。每个数值作为一个组。
某班学生按年龄分组:
年龄
人数
17岁
2
18岁
6
19岁
8
20岁
10
21岁
11
22岁
12
合计
49
a
27
例:某车间2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如下:
23 23 20 22 26 21 25 22 23 23 22 25 21 23 22 21 23 22 23 22
– 同总体的几个简单分组按某一规定排列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平行 分组体系。人口按性别、年龄、民族等标志进行分组,这些简 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平行分组体系 。
– 复合分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对调查对象依次进行的分 组。
– 复合分组时,先按一个标志分组,然后,再对每一个组别按另一个标志作进一步分
组。复合复合分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分析的要求,确定分组标志的主次顺序,主要
751978 126.01 701985
651990
601998
人均纯收入(元)
126.01
63.9
332255..2244 63.6 586.73 586.73
1801.17
61.3 1801.17
552002
2097.58
恩格尔系数(%)
74.0
63.9
63.6
55.8
2097.5681.3 52.5
采用单项式分组,可形成下表的频数分布:
日加工零件数
20 21 22 23 25 26
频数(人)
1
36
72
1
但对于数据较多,或连续型变量则无法采用这种分组方法, 而应采用组距分组。
a
28
组距式分组
将作为分组依据的数量标志的整个取值范 围依次划分为若干个满足互斥性和包容性 的区间,用这些数值区间作为组的名称。
– 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上组限(组
内最大值)不在内” )
a
24
统计分组的程序与原则
选择分 确定分 总体单 组标志 组体系 位归类
科学性: 组间差异 大,组内 差异小。
完备性和互斥性: 每个单位均能且 只能归到某个组 中。
a
25
拟定分组数目ຫໍສະໝຸດ 即决定分成哪些组,各组的内容、 名称和界限。
互斥性
指各组之间界限明确,总体中的每一 个单位,都只应属于其中的一个组。
包容性
指在一个分组方案中拟定的所有组,能 够包容总体的全部单位,不能排斥和遗
漏任何一个单位。
按品质标志分组
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 组依据。 性别 数量
女生 18 男生 16
按数量标志分组
选择反映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别
的标志a 作为分组依据
– 按数量标志分组,必须以分组结果能够反映被研究现 象的不同类型和性质差异为前提。
a
21
三、分组的类型
(二)按分组标志数量的多少划分 :
– 简单分组:对调查对象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
– 如农村居民按家庭人均收入分组,妇女按初婚年龄分组,职工按性别分组等。 – 它们分别只能从一个角度说明现象的分布状况和内部构成。
a
12
第二节 资料的审核与汇总
三、资料的编码
• 整理后的资料一般均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资料 的整理工作中须对资料进行编码,即将问卷或调查表中的 信息转化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符号。
• 多用于结构性调查,如结构式问卷。 —对于问卷表或调查表中的少数开放式问题,可在对所有回
答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给每一类回答定一个代号,制成编 码表。
中的各个单位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
• 从现象个体角度看,它又是“合”的过程,是把现象总
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组合成一组。
a
19
二、分组标志的选择
•所谓标志,是指反映事物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
根据现象的本质特征选择分组标志
考虑现象所处的具体时空条件。
关键:服从研究任务需要,反映总体本质特征
4.3
2.5 0.7
第二产业 75.7 63.8 54.5 42.3
第三产业 21.1
31.9 a 43.0 57.0
17
资料分组的作用(续)
3·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例:中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
年 份 农村农居村民家庭家人庭均月收入与恩格尔农系村数居的关民系家图庭
74.0
a
9
第二节 资料的审核与汇总
一、资料审核的一般要求 二、资料审核的方法 三、资料的编码 四、资料的汇总
a
10
第二节 资料的审核与汇总
一、资料审核的一般要求
真实性:调查资料来源的客观性;调查资料本身的真实性. 准确性:着重检查那些含糊不清的、笼笼统统的以及相互
矛盾的资料。
完整性:调查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即检查是否按设计过程
55.82214.55
52.2 2873.83
53.3 4126.21
502003
2214.55
52.5
20061978 21897835.831990 1998 2002 522.2003 2006 2008
a
18
2008
4126.21
年份 53.3
• 资料分组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 从现象总体角度看,它是“分”的过程,是将现象总体
a
14
第三节 资料的分组
一、资料分组的涵义和作用 二、分组标志的选择 三、分组的类型 四、分配数列 五、频率与累积频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