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足三阳经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足三阳经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4
一、足阳明经脉
– 胸腹部:从大迎前向下沿喉咙,进入 锁骨上窝中央(缺盆)。下行胸部 (正中线旁开4寸),经过了乳头正中 的(乳中、乳根),下行于腹部(正 中线旁开2寸),经过了脐旁(天枢), 进入腹股沟(气冲)。
– 下肢部:下行经大腿外侧面前缘,经 过了髌骨上(梁丘),向下沿胫骨外 侧前缘下行,经过了胫骨外侧(足三 里)。下行至踝关节处,下行足背第2、 3跖骨间(内庭),止于第2趾骨末端 外侧(厉兑)。
– 远治:胃肠疾病 强壮保健要穴
– 特殊:虚劳羸瘦
操作
– 强壮保健多用灸法
– 调理肠胃可用点按法
18
内庭(ST44)
定位
– 第二、三趾趾逢纹端赤白肉际处
功效
– 清胃泻火,理气止痛
应用
– 远治:齿痛,咽喉肿痛; 肠胃疾病
19
第八节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20
一、足太阳经脉
1.体表循行
– 从内眼角开始,上行额部、 头顶(正中线旁开1.5寸)、 后项。
16
梁丘(ST34)
定位
– 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功效
– 通经活络,理气止痛
应用
– 近治:膝关节疼痛 – 远治:胃痛
17
足三里(ST36)
定位
– 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功效
– 健脾和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通经活血
应用
胃肠疾病之主穴
– 近治:膝痛,四下总肢穴痿歌:痹肚腹三里留
– 调理小便不利,癃闭,遗尿等。
(2)经脉循行所过作用
– 调理头项疼痛,腰背酸痛,下肢痿痹等。常用 于放松调理。
(3)特殊作用
– 各脏腑背俞穴分布于本经,可调理全身各脏腑 功能。
22
二、足太阳腧穴
本经1名双穴,左右 对称,每侧67穴,起 于睛明穴,止于至阴 穴。
23
本经重点腧穴
睛明(P137) 攒竹(P137) 肺俞(P141) 心俞(P141) 肝俞(P142) 脾俞(P143) 肾俞(P143) 委中(P147) 昆仑(P152)
宣肺平喘 宽胸理气 清热理气 通络安神
肝俞 脾俞 肾俞
(BL18) (BL20) (BL23)
第九胸椎 棘突下旁 开1.5寸
第十一胸 椎棘突下 旁开1.5 寸
第二腰椎 棘突下旁 开1.5寸
3
疏肝利胆 健脾和胃 温肾壮阳 理气明目 利湿升清 强腰聪耳
应用 a咳嗽气喘 a心痛心悸 a肝胆疾病 脾胃疾病 a腰痛
– 从项部分开下行,一支夹脊 旁1.5寸下行,到达腰中,通 过臀部,进入腘窝中。另一 支,从肩胛骨内侧缘下行 (夹脊旁3寸),经过髋关 节部,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 会合于腘窝中。
– 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出
外踝后方,沿足外侧赤白肉
际处,止于小趾末节外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1
一、足太阳经脉
2.美容保健作用 (1)与膀胱相关作用
内庭(P102)
8
承泣、四白
承泣(ST1)
四白(ST2)
定位
瞳孔直下,眼球 与眶下缘之间
瞳孔直下,眶下 孔凹陷处
功效
共同:祛风明目,通经活络
应用 共同:①各种目疾;
②眼部保健(防近视、远视、眼疲劳); ③眼部美容(祛眼袋、黑眼圈、皱纹等)
操作
共同:按摩为主
9
地仓、颊车
定位
功效 应用 操作
地仓(ST4)
定位
– 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功效
– 清利头目,止痛止痉
应用
– 头痛、目眩 – 面部护理用于疏通
颞额部经络
12
乳中(ST17)
定位
– 第四肋间隙,乳头中央, 距前正中线4寸
注:不操作,只作为胸腹 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13
乳根(ST18)
定位
– 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颊车(ST6)
瞳孔直下,口角外侧 下颌角前方约一横 指,咬肌隆起处
共同:祛风通络
共同:口角皱纹;面肌痉挛;牙痛;面部护理
共同:按摩为主
10
下关(ST6)
定位
– 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功效
– 消肿止痛,聪耳通络
应用
– 耳鸣、耳聋 – 齿痛,面痛 – 面颊皱纹,三叉神经痛
11
头维(ST8)
足三阳经经络与腧穴
1
第四节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2
一、足阳明经脉
1.本经概述。 本经1名两穴,左右对称,
每 侧 45 穴 , 左 右 两 侧 共 计 90 穴 , 首 穴 承 泣 穴 , 末 穴 厉兑穴。主要分布于颜面 部、胸腹部和下肢外侧面 前缘。
3
一、足阳明经脉
2、体表循行 –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首穴承泣,末穴 厉兑。 – 头面部循行:起于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的 承泣穴,沿目正视瞳孔直下向下沿线循 行,经过了眶下孔(四白),鼻翼外侧 (巨髎),口角旁(地仓),沿腮下部 (大迎)向后循行过下颌角前方咬肌最 高隆起处(颊车),向上行于耳前颧弓 下缘(下关),再上行至额角(头维)。
b潮热盗汗 b失眠健忘 b目赤昏花
应用
– 乳房保健:健胸丰乳 – 乳房疾病
操作
– 按摩
14
天枢(ST25)
定位
– 脐中旁开2寸
功效
– 健脾和胃,调经导滞
应用
– 肠道疾病主穴 – 肥胖 – 月经病
操作
– 按摩、灸法、拨罐、 刮痧
15
气冲(ST30)
定位
– 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
– 调经止痛
应用
– 腹痛;月经不调
5
一、足阳明经脉
3.美容保健原理及应用
–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与脾同为后天之 本,气血生化之源。
– (复习脾的生理功能)
– 本经既可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体虚、消 瘦,面色萎黄;又可用于胃肠积滞所致 的肥胖,皮肤粗糙、油腻、痤疮,便秘、 口臭。
– 本经循行经过面部、胸部乳房、腹部。 调理本经可改善面部皮肤状况,健胸, 减肥瘦身等。
24
睛明、攒竹
睛明(BL1)
攒竹(BL2)
定位
目内眦角稍上方 凹陷处
眉头陷中,眶上 切迹处
功效
共同:祛风明目,通经活络
应用 共同:①各种目疾;
②眼部保健(防近视、远视、眼疲劳); ③眼部美容(祛眼袋、黑眼圈、皱纹等)
操作
共同:按摩为主
25
背俞穴
定位 功效
肺俞 心俞 (BL13) (BL15)
第三胸椎 第五胸椎 棘突下旁 棘突下旁 开1.5寸 开1.5寸
6
二、足阳明腧穴
本经1名双穴,左右 对称,每侧45穴,起 于承泣穴,止于厉兑 穴。
7
本经重点腧穴
承泣(P88) 乳中(P94) 四白(P89) 乳根(P94) 地仓(P90) 天枢(P96) 颊车(P90) 气冲(P97) 下关(P91) 梁丘(P98) 头维(P92) 足三里(P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