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4第四章-证据评价及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803
4第四章-证据评价及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803
证据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证据不一定都是重要的…
证据不一定都是适用的…
患者,男性,7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无2型糖尿
病、高脂血症病史。
最近有一次短暂性脑缺血性(TIA),诊断为严重
颈动脉狭窄,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就诊时,他带来了一份从网略上下载的文章,描
述了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预防脑卒中的好处。
五、证据评价的步骤-明确证据的类型
要明确该研究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是什么?这可通
过阅读文章的摘要,必要时文章正文的前言以确定研究的
目的。
一般来说,原始研究回答的主要临床问题有四类:病因、 诊断、治疗和预后。
不同的临床问题其研究设计方案是不同的。 不同的研究设计其产生证据级别是不同的。
来 法律、法 源 规、报告
关注宏观 特 层面,侧重国 点 计民生,解决 复杂重大问题
二、证据的分级
20世纪60年代,Campbell和Stanley首次提出研究 证据的分级思想,并引入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
性的概念;
1979年,加拿大定期体检特别工作组(Canadian
Task Force on the 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首次对
结局因素是什么?
结局因素是什么? 是否所有相关的结局因素均被考虑到? 如何测量这些结局因素? 是否存在测量误差? 被遗漏的结局因素是否重要? 测量的误差是否使结果产生明显的偏倚?
该研究中是否可能存在偏倚?
有无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在实验性研究,病例如何分组?
在队列研究,有多少完成随访?
五、证据评价的步骤-明确证据的类型
原始研究涉及的主要临床问题及其常用的设计方案
研究目的
病因研究 临床疗效研究 诊断试验评价 预后研究
设计方案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试验 性研究、横断面研究 试验性研究(RCT) 横断面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
特殊病例描述和介绍
横断面研究
个案报告、病例分析
从文中可以看出,原作者的目的是想通过两药合用看是否能增加单用 药的疗效,但对照组却选择了不相干的肌苷和维生素治疗。
五、证据评价的基本步骤
确定评价目的 研究证据的初筛
目的不同,评价内容 和重点也不同 真实性、相关性
明确研究证据的类型 合理选择评价工具
五、证据评价的步骤-初筛
表 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是 继续 继续 暂停 否 停止 停止 继续 这篇文章是否值得花时间精读 这篇文章是否来自同行评审(peer--reviewed)的杂志 这篇文章的研究场所是否与你的医院相似,以便结果真实可 应用于你的患者 该研究是否由某个组织所倡仪,其研究设计或结果是否可能 因此受影响 阅读这篇文章摘要的结论部分,确定相关性 如果文章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对我的患者的健康有无直接 影响,是否为患者所关心的问题 是否为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文章中涉及的干预措施或试 验方法在我的医院是否可行 如果文章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会改变现有的医疗实践 继续 继续 继续 停止 停止 停止
终点指标特异、灵敏、测量可行且客观
实施及结果测量、分析和报告采用盲法 偏倚分析处理方法及临床依从性 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合适
三、最佳证据的基本要素—重要性
临床重要性(importance):评价其有无临床应用价值和
意义
影响因素: 诊断研究:提高了多少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临床预 测价值及似然比 治疗性研究:提高多大疗效、安全性、利弊比值、成本效 果 预后性研究:有利有害因素各是什么?各有多大贡献 应有定性、定量指标证明其临床重要性程度
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第四章
临床证据评价
内容与要求
证据的分类 证据的分级 最佳证据的基本要素 证据评价的具体内容
掌握:证据的分级;最 佳证据的基本要素;
熟悉:证据评价的基本 步骤;
证据评价的基本步骤
了解:证据评价的具体 内容。
证据评价的意义
证据 医生 专家 患者
政府
公众
2019/3/20 预防医学教研室 7
一、证据的分类—使用情况
政策制定者 研究者 卫生保健人员 患者和公众 政府官员、 基础、临 临床医生、 普通民众、患 人 机构负责人、 床、教学研究 护士、医学技术 病人群和健康人 群 团体领袖等 者等 人员等 群 科普材料、健 原始研究 二次证据为 康教育材料、大 证据为主(原 主(指南、摘要、 众媒体为主(电 始研究、方法 手册等) 视、广播、网络、 学研究等) 报纸) 关注中观 关注微观层 关注微观层面, 层面,侧重科 面,侧重实际应 侧重个人保健, 学探索,解决 用,解决专业问 解决自身问题 研究问题 题
三、最佳证据的基本要素
三、最佳证据的基本要素
证据评价(最佳证据)的基本要素
真实性 重要性 适用性
三、最佳证据的基本要素—真实性
真实性(validity) :结果能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实 情况? 个别 一般 影响因素: 设计方案,对照组及研究对象(诊、入、排等标准) 干预措施科学、有效、安全、伦理
随机对照试验 :判断某干预因素(如治疗)的效果……
该研究所演绎的总体人群是什么?
样本结构是什么? 样本结构能否准确代表该研究的总体人群? 用什么方法抽样? 是否存在抽样偏倚? 如果有偏倚,它是否危害到研究结果的外部有效 性?
研究因素是什么?
研究因素是什么? 如何测量这些研究因素? 这些测量方法是否有误? 如果有误,是否会对结果造成明显的偏倚?
二、证据的分级—— GRADE标准
针对当前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存在的不足, 2000年,包括 WHO在内的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创立“推荐分级的
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工作 组,由67名包括临床指南专家、循证医学专家、各个标准 的主要制定者及证据研究人员构成。
度沿用2004年的标准。
推荐级别 强 弱
具体描述 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 示利弊相当
强推荐的含义:对患者来讲,大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对临床医 生,多数患者应该接受该推荐方案。 弱推荐的含义:对患者来讲,多数会采纳,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采 用;对医生来讲,应该认识到不同患者有各自适合的方案,帮助患者 作出体现其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
例2:原文题目《肝炎灵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接受肝炎灵与丹参注 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44例,接受肌苷、维生素C的治疗,两组在性 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 恢复正常率,得出结论: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良好的协 同作用。
研究证据进行分级并给出了推荐意见。
几个相对较为规范、经典的分级标准
二、证据的分级——证据金字塔
2001年—美 国纽约州立 大学下州医
学中心—证
据金字塔— 简洁直观, 传播广泛
2019/3/20
预防医学教研室
11
二、证据的分级—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标准
2001年发表,首次在证据分级的概念上整合了分类概念,设计治疗、 预防、病因、危害、预后、诊断、经济学分析7个方面 公认的经典标准,教科书和期刊中使用广泛 过于复杂,初学者难以理解和掌握
根据常识,正常人群中的血型构成存在较大差异,AB型所占的比例就
是最少,作者仅根据自己调查的银屑病人血型构成相差悬殊的情况, 并不能说明银屑病人与正常人群在血型构成上存在差异,作出结论也
是没有说服力的。
正确的做法应建立正常对照组,调查正常人群的血型分布情况,并与 银屑病人的血型分布情况进行比较。
针对研究的问题,作者作出了什么结论?
研究结论的引述是否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 你同意这个结论吗?
例1: 原文题目《银屑病发病与血型的关系探讨》
作者对64例银屑病患者进行血型观察,其中O型血30例,A型血17例,
B型血17例,AB型血0例。作者通过计算不同血型所占的比例,认为银 屑病的发病与血型有明显的关系。
五、证据评价的步骤-评价工具
不同的研究类型、设计方案,评价标准不同、
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具体评价方法,以后各论
讲述
五、证据评价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
方法学评价是基础:研究设计直接决定证据的级别。
证据的真实性是评价重点:不真实,就无所谓重要和适用。
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要做到“门当户对”。 评价力求全面系统:针对研究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要实事求是:任何研究都会有缺陷和不足,应合理评 估其作用和不足。
四、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
研究目的:是否明确、重要、科学、先进、可行?
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可行?
研究对象:定义是否明确?代表性如何?有无入
选和排除标准?
观察测量:变量的定义是否明确?指标选择是否
合理?测量是否可靠?
结果分析:统计方法是否恰当?偏倚的处理是否考 虑?
质量控制:针对可能的偏倚采取了那些预防措施? 结果表达:效果如何?不良反应多大?不足之处? 卫生经济:是否进行成本-效果,效益,效用分析? 研究结论:是否回答了假说?结论是否可以外推? 与他人的结果这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