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美育概论论文

大学美育概论论文

大学美育概论论文题目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的影响学院理学院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101班姓名周文梦学号201107119002指导老师肖艳芳音乐教学的华丽转身——论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的影响内容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走进了课堂,它拓宽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更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线。

关键字:信息技术;音乐教学;影响;积极作用;弊端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的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走进了课堂,它拓宽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更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线。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里主要就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音乐教学的利与弊进行讨论。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解作品内容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总是有着很深的作品内涵,带给你无尽地遐想,让你无尽地去体验,去理解。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产生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同时激发情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先来欣赏《王二小》的片段,唤起学生对小主人公热爱之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演唱之情油然而生。

二、运用信息技术,深化美育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

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如在唱歌教学中,现代化教育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课件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网络来探索有关知识所获得的效果好。

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课件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

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

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课件放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审美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

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

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网络,学生自主去寻求知识,寻找有关网站去了解有关的视频资料及文字资料,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拓视野在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

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

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就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而利用现代媒体结合之后,音乐的表现语言从静态的转变成流动的,而且也丰富了音乐形象。

现代化的多媒体把相关联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手段多样,使得课堂从呆板的老师讲授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模式。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现代音乐教师要着力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课堂中,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音乐提供强大的工具和手段支持,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活泼,丰富多彩。

五、运用信息技术,利于多元化文化的传播与渗透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吧,不同的民族、地域就有各自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文化形态,许多文化因素都渗透于音乐中。

比如说,在欣赏各民族音乐的时候,我在讲解的过程中,会通过播放不同区域的文化习俗以及服饰等等这样的短片,来抓住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知识的这种心态。

从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印象。

同样,不同的民族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乐器,并且每种乐器还有着和各民族息息相关的故事。

比如说,蒙古族的马头琴,传说是讲述了一个勤劳朴实的牧民悲壮的故事。

那么通过多媒体播放以及讲解当时的背景,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知识点,能更好的加深印象。

那么,如果光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这件乐器是什么形状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等等。

我想这些应该都比较抽象和片面,只有通过影像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好的想象,这样对音乐的教学以及丰富知识方面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同时,学生的知识容量也得到了拓展。

因此,多媒体教学是进行音乐的多元化欣赏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技术。

六、运用信息技术,注入新活力因为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容易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不了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渐渐会感到音乐课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复杂的音乐知识情境化,从而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弥补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于趣味性。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活力,使知识不再死搬硬套,学生能通过欣赏进行对音乐理解的再度创作。

由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转化为我不仅喜欢音乐,而且喜欢创作音乐。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弊端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特有的魅力,给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但如果不能正确定位,深刻领会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片面追求现代信息技术的视觉效果,在教学中过度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则会导致视觉形象过多过滥。

给我们的教学造成负面影响。

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有很多,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演唱、欣赏,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体会和认识。

如果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很容易会把自己的感悟和认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认为是借助直观的、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其实是教师无形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变相的“填鸭”教学。

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有些教师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高,学习效率也越高。

于是一节课所有教学环节中都使用了多媒体,使得教学过程变成了电脑操作过程;学生一节课都在观看和收听多媒体课件中度过,学生由学习者变成了观众。

这样显然违背了学习的规律,肯定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刻意追求表面上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动画,看起来热热闹闹、新颖有趣,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实际上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抑制了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其实,我们并不否定课件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为了更完美的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必须正确的把握音乐学习的特点,摆正多媒体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要明确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本身,它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应该处在被支配的地位,而不能喧宾夺主。

三、喧宾夺主,用视觉代替听觉音乐是抽象的听觉艺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想可以自由地驰骋。

但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解作品,过分的强调“视听盛宴”,在课件中放置过多华丽的图片,甚至为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过度的采用音乐以外的内容,学生的注意力看似被吸引了,但是学生是被课件中的图片所吸引,而不是音乐本身,一堂课就这样“跑了调”,偏离了音乐课的主题。

游走在大杂烩之中。

这种音乐课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浪费了学生每周仅有的一节音乐课。

四、让教师形成依赖,忽视深层备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推广多媒体的应用,一些部门和学校都对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做了一些硬性的规定。

例如参加优质课评比,上汇报课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技术。

但是多媒体技术在使用方便的同时也让教师对其产生了依赖性,课件做得热热闹闹的,而且该讲的、该在课堂弹奏的音乐,全放在课件上,这样课堂不操心,一切交给鼠标,轻轻一点,万事俱备。

久而久之,老师真正该深层的备课却被忽略了。

比如对所欣赏作品的分析、理解,教唱歌曲的弹奏准备,对不同教学对象施以不同方法等。

这些关键性的东西被放置起来,而忙于找图片,找某个片段音乐等等。

长此以往,结果只会影响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代音乐教学发挥着多大的作用。

从整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来看,学生们情绪高涨,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表现。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结合的确为现代化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但是不管选择运用任何多媒体为教学服务都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再完美的音乐课件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确实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以至于有些教师把它当作是提高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然而过多地追求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会使学生感觉上课是在看教师“演戏”,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