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童肥胖症预防控制ppt课件
儿童肥胖症预防控制ppt课件
肪积存于体内致肥胖。
家庭习惯多食油腻、富热能的食品,喜零食、甜 食,认为吃得越多越健康,自幼养成过食习惯。
缺乏运动 体力活动过少,热能消耗少,剩余热能增 多积累成脂肪。 休息多活动少,日渐长胖,越胖越不愿意 活动,形成恶性循环。
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 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 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 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
2.禁忌: 儿童控制肥胖禁止使用: (1)饥饿/半饥饿或变相饥饿法; (2)短期(短于3个月)快速减重;反 重/增重反跳循环; (3)服用减肥食品、药品、饮品; (4)手术、物理治疗等手段去除脂肪。
复多次减
控制儿童肥胖的最佳时期是超重期,在此时期实 施有效措施,效果最好,事半而功倍。 如果已经发生中度以上肥胖,要想减下来就很 困难。因此,应当切实注意那些超重的儿童,不能丧 失最佳治疗时机。
生理功能受损
使心肺功能下降。心脏负荷加重,肌肉有氧代谢能力减弱 易疲劳等。 血压升高,高血脂,心电图改变等,早期出现动脉硬化危 险因素。 胰岛素代谢紊乱:糖耐量下降,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这些 异常多开始于儿童少年期。 关节承重部位损伤性疾病 有氧运动能力下降 免疫功能下降
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体质指数值超过正常范围后 均呈直线上升。 很多研究报道了肥胖儿童胰岛素水平与血压水平增 高之间存在关联。通过减肥,肥胖青少年血清胰岛 素水平和血压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危险因素 (1)家长动机因素:显富、错爱、过度保护、过度 喂养; (2)西方饮食模式:高脂快餐、软饮料、甜食、冷 饮、巧克力等; (3)传统饮食中的陋习:暴饮暴食、大吃大喝、逼 迫式劝食,重肉/油,轻菜/果,贪大块、大量、腻 厚; (4)体育运动少,运动量少; (5)静坐方式:活动空间小,懒,学习负担重,过 度保护; (6)生活方式:营养知识欠缺,食物选择不科学, 喂养不当,饮食习惯不良。
脂肪重聚期 脂肪重聚期一般发生在幼儿晚期,通常出生后第一年婴儿 会呈现BMI(身高体重指数)的快速增长,BMI在幼儿晚期降至 最低点的年龄称为脂肪重聚期。 脂肪重聚期也是脂肪细胞增长的时期。如果脂肪重聚期提 前,那么与该儿童将来成年肥胖有密切关系。 为限制脂肪细胞数量的过度增加,降低青春期和成年期减 肥的难度,在幼儿期控时间的增 加而增加,平均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小时,肥 胖发生率增加约1.5%。
儿童少年早餐行为也与肥胖发生有关,不
吃早餐、经常吃快餐成为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 行为因素。
简单判断孩子肥胖原因的量表
1—6有3个以上打钩,为选择食物错误而胖。 7—12有3个以上打钩,为饮食习惯不当而胖。 13—18有3个以上打钩,为生活习惯不良而胖。 19—24有3个以上打钩,为不爱运动而胖。
三优开智婴幼园 保健室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定义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 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 堆积的慢性疾病。 热能代谢障碍 热能摄入>消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儿童, 营养过剩、缺乏运动,肥胖者逐年增多。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20世纪儿童期严重的健康问题, 也是21世纪严重的健康社会问题。
(一)饮食调整
首先是限制饮食,通过限制饮食既要达到减肥 目的,又要保证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开始时不可操之过急,使体重骤减, 只要求控制体重增长,使其体重下降至超过该身长 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10%即可。
热量控制的一般原则为:
多吃杂粮、鱼类、蔬菜和豆制品,其次为家禽和瘦肉类。 土豆、山芋、甜食材料及糖果尽量不吃。重症肥胖儿童可
肥胖的原因
单纯性肥胖症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 过度关注 父亲
爷爷 外公
奶奶 外婆
妈妈
生活方式改变 是肥胖儿童增多的重要因素
过量进食和体力活动减少的生活方式已较为 普遍,不良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使儿童肥胖明显 增加。
家长和儿童 在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关系
餐馆就餐频率
家庭饮食习惯
家长 儿童
看电视时间
运动锻炼时间
动脉硬化性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肥胖儿童的动脉血管过早出现动脉 硬化样改变,从而为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另有研究表明,儿童期的代谢综合征促进了动脉硬化症的发 展,显著地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儿童肥胖的易发时间
一、孕后期和生后第一年。 母乳喂养肥胖发生率低于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期出现的“奶胖”,大多是可回归正常的。 人工喂养过度,易造成不可逆的肥胖。 二、脂肪重聚期 三、青春期
高楼林立 运动场地受限
快餐的 负面影响
交通便利 运动机会减少
电脑普及增加静坐时间
先天遗传因素占30%,后天环境因素占70%。 遗传因素(由基因突变所致的肥胖)所起的 作用很小,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模式是主 要的危险因素。
营养过度
长期摄入热能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能转化为脂
肥胖症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1.心理、行为异常 2.生理功能受损 3. 成年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心理方面 自我意识受损,出现压抑、焦虑、自卑、孤僻等。 自我意识受损程度随肥胖程度加重而加重,女孩较男 孩明显。 恶性循环:内向自卑,不愿表现自己,不参与活动导 致好静,继而导致肥胖加重。
肥胖对儿童智能的影响: 言语智商对照无差别,但操作动手能力及其协调性方面受 到一定影响。但一般影响不大。 中度以下肥胖对儿童智能影响不大。 严重肥胖大脑皮层沟回变浅,间隙变窄,影响儿童智商。
肥胖的判断 单纯性肥胖症根据体脂含量进行肥胖程度判 断,儿童常用体重/身高指标. 测量身高别体重/标准身高别体重
我园查体结果显示的W/H是指儿童的[身高比
体重]与标准的[身高体重中位数]的差值,-20% 到20%是很正常的,高表示偏胖,低表示偏瘦。
六.防治 1.原则
加强饮食指导,以运动处方为核心,行为矫正方案 为关键技术,全面提高体能、控制体重,培养科学、 健康的生活方式。 儿童期不能使用“减肥”或“减重”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