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修改与润色【训练要求】1.了解文章修改的范围。
2.认识并掌握修改文章的四种方法。
3.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训练安排】二课时训练过程一、课前尝试1.知识储备(1)修改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2)修改有哪几种方法?(3)“增”、“删”、“改”、“调”具体是指对文章作怎样的修改?(4)什么是润色?二、课堂指导及例文分析1.着眼全篇,宏观把握。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看所选材料是否紧扣中心;然后再考虑文章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
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2.重视开头和结尾的修改,快速攫住阅卷者心理。
考场作文更要注意开头结尾的章法。
如开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或引用诗文富有诗意,或排比反复创造旋律;结尾或呼应开头,或议论作结,或含蓄表现,或点明话题。
3.小处着手,细致检查。
一般来说,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恰当(没有标题扣2分,标题不恰当扣1分);②字数是否符合要求(每少50字扣1分);③是否有遗漏字、重复字;④是否有错别字(有3个扣1分);⑤标点是否有误(标点的位置是否恰当;切忌随手一点,句逗不分或一逗到底,更不能都点成圆点);⑥是否符合格式要求(标题是否在首行正中、分段后首句是否空格,应用文的款式不符是重要扣分点等);⑦是否有语病(一类卷可以有一两个病句,二类卷可以有三四个病句,五个以上病句只能在三类卷以下),等等。
4.重视文面,多就少改。
文章尽量少修改,非改不可,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并讲究修改的位置,即使是在上下左右边框处增加的修改文字也应该整整齐齐自成局部的整体,给人以眉目清楚之感。
修改画出的线条能直勿斜,能少勿多,切忌横竖交叉呈现蛛网状。
更忌随意涂画,将文面搞得青一块紫一块。
考场作文的修改不像练笔作文那样随意,应该精而当,既要改到文章要害处,又要注意保持卷面的美观,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当然,我们平时要培养自己动笔之前列提纲的习惯。
思路没有想好之前决不动笔,提纲写成后要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后再动笔。
这样,思路通了,提纲有了,书写成文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再也不会出现搜肠刮肚抓耳挠腮的窘状了,同时写出的作文也会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的毛病也会少了。
【例文解剖】(一)示例选自朱正《鲁迅手稿管窥》(见教材 P49-50)(二)示例选自写作练习1东华门的夜市尤为热闹。
那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不仅有本市人,外地人也很多,甚至连那些披红戴绿的外国女郎也要结伴来此光顾。
每当华灯初上,各种小吃的不同香味就随风四处飘荡,招揽食客。
这里小吃名目繁多,天南地北,风味各异。
上海的汤圆竟和北京不一样,滑润可口。
先前是煤火烤羊肉串,焦香四溢;如今又多了一种油炸羊肉串,更令你垂涎三尺。
这里的小吃,北京风味的还是居多。
卤煮火烧实惠、经济;宫廷小吃华美、别致;炸春卷焦黄、酥脆;油茶面润口、清甜;莲子粥爽口不腻......总之,只要你一走进这个夜市,不由得你不沿着每个小吃摊去转悠、去品尝。
【病因】修改:三、课堂练习(一)说勇气——从揩黑板谈起①一个班级发生了这么一件事:②一天,上课铃响了。
老师就要来上课了。
可是,黑板还没有人揩。
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敢上前去。
(A)这时,一个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铤而走险地上去很快将黑板揩干净了。
当时,(C)没有一个同学不从心里不佩服这个同学有勇气,是他,为大家做了件好事。
③这个同学之所以能够做出其他同学所做不出的好事来,显然是由于勇气,是勇气在鼓厉和支持着他。
由此看来,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与勇气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是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从青年时代就遵照父亲的嘱咐,立志编修史书。
(B)他博览群书,考查山川形胜,调查轶闻旧事,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开始写作。
其间虽遭受宫刑之辱,也不抛弃事业,终于经历了二十年左右时间,写成了不朽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④原泰安市检察长公丕汉,在调查以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为首、一百多人参与的特大贪污、走私、受贿案件时,不惧怕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威吓,甚至是对他本人和家人的生命威胁。
在超凡勇气的支配下,顶住歪风邪气,度过一道道难关,终于在上级领导的指挥下,依法惩处了这个犯罪团伙,为党,为人民立了大功。
⑤勇气实在可贵。
只要我们有勇气,不论我们面前的困难有多大,我们的对手有多凶,我们就会有获胜的希望,因为“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今天,我们所说的勇气其实就是一种革命精神。
我们青年学生,要学好知识,将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样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人人都应该像揩黑板的同学那样,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勇气。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第③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2)文中画横线(A)(B)句中分别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改正过来:(3)文中画横线(C)句是一个病句,联系上下文,应改正为4)。
(5)第③段中引用的事实论据不恰当,请简述理由并另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理由:_ _ _补充事例:_(6)第④段事例前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请联系上下文内容,补写出这个过渡句。
____2.病文举例将香喷喷的比萨摆在餐桌上的时候,我深深地呼吸了一下飘满清香的空气。
为什么这么善待我自己呢?因为这次考试我的英语成绩终于取得了突破,一向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的英语,我终于弄懂了一些简单的语法,在考试的时候能够确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了。
(《奖励自己》片段)失误点评:这篇文章抓住了命题者的意图,在作文中写出了奖励自己的原因。
但是,如果能够进一步思考和发掘鼓励自己的深沉原因,那么文章的立意就会深刻多了。
升格指导:文章的修改与润色(答案)【训练要求】1.了解文章修改的范围。
2.认识并掌握修改文章的四种方法。
3.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训练安排】二课时训练过程一、课前尝试1.知识储备(1)修改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大改)立意、选材,(中改)结构、过渡、句式、修辞,(小改)语序、语病、词语、错别字、标点等。
(2)修改有哪几种方法?“增”、“删”、“改”、“调”(3)“增”、“删”、“改”、“调”具体是指对文章作怎样的修改?教材P49(4)什么是润色?润色是为了是文章好上加好,广义上的修改是包含润色的,大改则不属于润色的范畴。
像修辞的规范使用、语序的合理调整、句式的相应变换、同义词近义词的准确使用都属于润色的范畴。
二、课堂指导及例文分析1.着眼全篇,宏观把握。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看所选材料是否紧扣中心;然后再考虑文章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
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2.重视开头和结尾的修改,快速攫住阅卷者心理。
考场作文更要注意开头结尾的章法。
如开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或引用诗文富有诗意,或排比反复创造旋律;结尾或呼应开头,或议论作结,或含蓄表现,或点明话题。
3.小处着手,细致检查。
一般来说,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恰当(没有标题扣2分,标题不恰当扣1分);②字数是否符合要求(每少50字扣1分);③是否有遗漏字、重复字;④是否有错别字(有3个扣1分);⑤标点是否有误(标点的位置是否恰当;切忌随手一点,句逗不分或一逗到底,更不能都点成圆点);⑥是否符合格式要求(标题是否在首行正中、分段后首句是否空格,应用文的款式不符是重要扣分点等);⑦是否有语病(一类卷可以有一两个病句,二类卷可以有三四个病句,五个以上病句只能在三类卷以下),等等。
4.重视文面,多就少改。
文章尽量少修改,非改不可,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并讲究修改的位置,即使是在上下左右边框处增加的修改文字也应该整整齐齐自成局部的整体,给人以眉目清楚之感。
修改画出的线条能直勿斜,能少勿多,切忌横竖交叉呈现蛛网状。
更忌随意涂画,将文面搞得青一块紫一块。
考场作文的修改不像练笔作文那样随意,应该精而当,既要改到文章要害处,又要注意保持卷面的美观,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当然,我们平时要培养自己动笔之前列提纲的习惯。
思路没有想好之前决不动笔,提纲写成后要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后再动笔。
这样,思路通了,提纲有了,书写成文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再也不会出现搜肠刮肚抓耳挠腮的窘状了,同时写出的作文也会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的毛病也会少了。
【例文解剖】(一)示例选自朱正《鲁迅手稿管窥》(见教材 P49-50)(二)示例选自写作练习1东华门的夜市尤为热闹。
那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不仅有本市人,外地人也很多,甚至连那些披红戴绿的外国女郎也要结伴来此光顾。
每当华灯初上,各种小吃的不同香味就随风四处飘荡,招揽食客。
这里小吃名目繁多,天南地北,风味各异。
上海的汤圆竟和北京不一样,滑润可口。
先前是煤火烤羊肉串,焦香四溢;如今又多了一种油炸羊肉串,更令你垂涎三尺。
这里的小吃,北京风味的还是居多。
卤煮火烧实惠、经济;宫廷小吃华美、别致;炸春卷焦黄、酥脆;油茶面润口、清甜;莲子粥爽口不腻......总之,只要你一走进这个夜市,不由得你不沿着每个小吃摊去转悠、去品尝。
【修改指导】这是记叙段中出现的比例不匀。
从首句可以看出,作者原来想写东华门夜市比其他夜市更热闹。
段旨应当扣紧“热闹”二字写,但形容其热闹的只有三言两语,整段文字几乎都是描写名目繁多的小吃。
我们知道,“小吃”与夜市的热闹有密切关系,但因为这段不是以介绍小吃为主,所以对它只可略写不能详述。
修改方法:扣准“热闹”二字详写夜市的景观,将小吃放在描写人流、声响等当中简要叙述。
下面是修改稿:东华门的夜市比起其他夜市来要热闹得多了。
每当华灯初上,这里的人流就多了起来。
男女老幼摩肩接踵,穿来穿去。
这里的顾客不仅有讲一口普通话的“老北京”,那带有各地方言的“五湖四海”也很多,甚至连那些散发着异味芳香的外国友人也结伴来此充当“食客”。
还未踏进夜市,明亮的灯光就映入了你的眼帘,诱人的香味就扑鼻而来,招揽顾客的吆喝声就灌入了你的两耳。
沿着每个小吃摊位去转悠的人们,几乎都被那不同风味、名目繁多的小吃诱惑了。
有的人坐在简单小桌旁品尝着飘香的卤煮火烧;有的人站在一边,端着碗津津有味地嚼着上海的汤圆。
烤羊肉串的摊前围了一堆人都在等待着那带有辣味的羊肉串……整个夜市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修改后的文字重点紧扣“夜市的热闹”,消除了比例不匀的毛病。
并且还把那些有语病的句子及错用的词语都逐一做了适当的修改。
如“四处飘荡”改为“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因为“飘荡”是形容具体事物的,应改为“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