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如何修改
By:鲁迅
C
修改的方法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强调通过朗读修改文章的
重要性,他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
稿子放到了口头说说看……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 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不紧啊,词和词的配 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份多点儿或者少点儿啊,诸如此类的毛 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么说才接气,才紧密,才 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是修改的办法”。鲁迅对读改法 很重视,也常用它,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我 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 它读得顺口”。
C
修改的方法
求助法
求助法,就是将自己的初稿
拿给别人看,并请别人提出修改 意见。自己写的文章,思想与表 达已定型化,往往处在“当局者 迷”的状态,难于突破;请别人
帮助修改,则“旁观者清”,易
于发现新问题。
D
修改的技术
D
修改的技术
增。内容不够全面、充分,文字上有疏漏之处,都应加 以增补,如增补观点、材料、文字、图表、标点等。 删:内容和文字表达上的赘余,应当一概删削,如删削 观点、段落,删削材料、字句等。说不清楚的,删掉。 改:文中不够正确、严谨、恰当之处,应加以改动。改 有大改、中改、小改。大改,就是对文章进行一次性大手术, 改换体裁,变动结构,推倒重写;中改,增删材料,改动格 局,增减一些内容文字;小改,仅就文章进行“小修小补”。 一般集中锤炼字句,润饰语言,检查文面,修改病句,改换 标点等。 调:对文中材料、句子、文字等,进行顺序上的调整, 使文章明晰,条理清楚。
B
修改的重点
“敲”与“推”
题李凝幽居
唐代: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B
修改的重点
修改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得恰当,就能如 实地表达文章的内容,用得不恰当,就会害意,造成混乱。 用错标点符号,指该用这一种标点符号却用了另一种符号等
E
稿件中的常见小错误
一、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这一类差错是大量的。常见错误主要有:整 个段落一逗到底,该逗不逗,顿号逗号混用,分 号句号缺失等。
一、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例1.【原文摘录】广西中小企业联合会秘书长李强认为,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使企业产品、
规模和管理上档次”将成为民企二次创业的必修课,在这个 过程中,申报职称对于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的职称申报制度不健全, 导致民营企业对这块不够重视。 【审核意见】文中标点使用不准确,一逗到底,导致语
首先,要从内容上通盘考虑,即一般都要有一个统率全 文的基本观点。在基本观点统率下面,可能有几个观点。不 管基本观点还是小观点都应该正确和鲜明。初稿往往不符合 这个要求,或观点错误,或观点不鲜明突出,或观点有片面 性; 其次,是论点与小论点的关系符合逻辑,做到严密。随
着认识的深化,发现了问题,就应动手修改,不断提炼。
渡和照应,怎样开头和结尾都要认真考虑,做到完整严谨
和匀称。如果发现残缺不全,松散混乱和轻重倒置等情况, 就要进行修改。
B
修改的重点
修改语言
文章的内容,要靠语言表达。要使语言表达得准确、 鲜明、生动,一定要下苦功夫推敲,反复修改。修改语言的
范围是相当广的,如把不准确的改为准确的,把啰嗦的改为
简洁的,把干瘪的改为富于表现力的,把方言和古语改为普 通话,等等。
C
修改的方法
他总结了写八股 文的经验,著有 《读书作文谱》
清代唐彪说:“作文有深造之法。如文章一次做不佳,
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再作复不佳,迟数月 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盖作文如攻玉数,今日攻击 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 已,石尽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窜旧文,重作旧题,始
A
文章的类型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达感情,可以是文中人物通过一
抒情文 定途径抒情,也可以是作者站出来直接抒情,或二
者结合起来。抒章的一种基本表达方式,抒情部分在抒情文
中和在其它文章中所占比例不同。
①直接抒情文。 ②间接抒情。
A
文章的类型
议论文
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 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二、字、词误用
3.不规范的成语使用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精炼的语句,表达无限丰富 的情感与思想。但是,成语往往是有出处、有 典故的,其用字和含义已经约定俗成,不能肆 意妄为。
例10.【原文摘录】“就这两个月少点,因为兰县长住院 动手术。”驾驶员陈邦清眼泪婆娑。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④读后感。
A
文章的类型
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 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 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审核意见】“眼泪婆娑”系“泪眼婆娑”之误。泪眼,
含泪的眼睛;婆娑,起舞的样子。“泪眼婆娑”形容的是 忽闪忽闪的含泪的眼睛,而不是流出的眼泪。
例11.【原文摘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4天时间就 完成了集中移坟,腾出土地78亩。 【审核意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系“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之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意思是: 用道理让他明白,用感情打动他。反过来说,不合逻辑。 例12.【原文摘录】再看“疏”。北京的政策制定者们 深谙“堵为治标、疏为治本”之道,明修栈道、暗度陈 仓,明里治堵限排政策热闹喧嚷,暗里发展公共交通的 步伐在不断加快且异常坚定。 【审核意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出《史记•淮 阴侯列传》,意思是:从正面迷惑敌人或对手,从侧面 进行突然袭击。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C
修改的方法
暂搁法
暂搁法,就是写好初稿后,不立即修改,而是暂时放一 放,过些时候再修改。因为刚一完稿,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 还处在兴奋的状态之中,思路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这时 忙于提笔修改,也难于发现问题。而在放一放的过程中,作 者对所写的东西,就能作出进一步思考,智力得到时间的调 节,又提高了。由于这种方法能使作者的兴奋点转移,使头 脑能冷静下来,这时,对初稿再检查、审定,就会逐渐发现 问题,也就容易改好。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A
文章的类型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
应用文
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 体。 广告稿、演讲稿、板 报、新闻、通信、产 品说明书。
种类包括书信类、笔记类、公文类、宣传类、告示类、礼
仪类、契据类、传志类。
B
修改的重点
,发现这些错误,都要一一改正。
C
修改的方法
读改法
读改法,就是通过朗读或默读,边读边思索,遇有语意不畅
的地方,随手改正,这是一种自我移位体验。有精耳明神的作用 。文章中的毛病,光靠目阅,有时不容易发现,一读,别扭而不 畅达的地方,就立即出现。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 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 段删去,毫不可惜。”
修改文章,就是把文章中存在的毛病改正 过来,使文章变得准确、鲜明和生动。
B
修改的重点
修改什么?
总的精神应该是发现什么问题修改什么问题,发现哪里有 问题就在哪里修改,力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内容和形 成统一。 具体地说,包括修改观点,修改材料,修改结构,修改语
言和修改标点符号等。
B
修改的重点
修改观点
小拓展
区别“期间”和“其间”:
“期间”是指“某段时间内”。例如: 抗日战争期间 会议期间 “文革” 期间 学习期间。 “其间”是“其中” “那中间”的意思。“其间 ”可用于指时间、空间 及其它方面。例如: (1)他上了四年大学,其间多次获奖。 (2)这段山路很长,其间有几个山洞,可以避雨。 (3)他说的这段话详细描述了故乡的山水,其间所蕴含的哲理更值得玩味。 (4)那儿是一片草丛,两个兔子洞隐藏其间 从用法上说,“其间”前面不能加修饰语,“期间”前面必须加表示时段 的修饰语。例如可以说“这期间”,不能说“这其间”;可以说“在部队 工作期间”,不能说“在部队工作其间”;可以说“他插队三年,其间到 水库工地劳动了半年”,不能说“他插队三年,期间到水库工地劳动了半 年”。
义不清,未按照表达意思分层断句。
二、字、词误用
1.同音词的误用 这类错误主要是疏忽大意造成的。尤其是现 在写稿基本使用电脑,且多数人使用的是拼音输 入法,读音相似或相近的词,很容易就随手而出。
也有一些同音词是因为没有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
细微差别而造成了误用。
例2.【原文摘录】这起案件从公安机关开始立案侦察到 法院宣判,一直没有直接人证、物证。 【审核意见】“侦察”应为“侦查”,为同音词误 用。
在义乌的境外客商达41.1万人,常驻外商1.5万人。
【审核意见】“截止”系“截至”之误。“截止”的意思是: (到一定期限)停止, “截至”的意思是:截止到(某个 时间点)。因此,上引例句应改为“截至”或者“截止到”。,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寻人信息 平台,为寻亲提供更大的数据支持。 【审核意见】“期间”系“其间”之误。“期间”指某个时 期里面, “其间”指某一段时间。
B
修改的重点
有时,由于缺乏某些材料,文章就不够完整,不够全面,不
够充分。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增添某些材料,使文章变得完 整、全面和充分;有时,多了某些材料,就会显得臃肿,不 够集中和突出,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削枝强干,删掉某些材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