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策略
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策略
卒中除外出血2 周后抗凝/TIA 尽早抗凝
2012AHA口服抗凝药治疗非瓣膜 性房颤卒中建议
2012年8月,《卒中》 (Stroke)杂志在线 发表了美国心脏学会 (AHA)/美国卒中学 会(ASA)有关口服 抗栓药预防非瓣膜性 房颤卒中的科学建议。 该科学建议针对新型 口服抗凝药作出了13 项新推荐。
隐源性脑卒中可能主要由 阵发性房颤引起
2009年2月发表于Neurology 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隐源 性脑卒中可能主要由阵发性 房颤导致。 该研究对发病3个月以内的 隐源性脑卒中或隐源性TIA 患者监测房颤,在21天的监 测期间共有23%(13/56)患者 发现房颤,其中85%房颤持 续时间小于30秒,15%房颤 持续时间为4~24小时。
2012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 家共识
在应用华法林治疗时应从较低剂量(如 1.5-3.0mg/d)开始。初始剂量治疗INR不 达标时,可按照1.0-1.5mg/d的幅度逐渐 递增并连续检测INR。特殊人群应从更低 剂量(如<1.5mg/d)开始用药。应用华 法林治疗初期,至少应每3-5日检测一次 INR。
房颤患者中的脑卒中预防研究III (SPAF-III)
在1044例高风险组房颤患者中, 阿司匹林(325mg/日)加低剂量 华法令(INR为1.2-1.5)组脑卒中 和全身栓塞事件的年发病率为 7.9%,标准华法令治疗(INR为 2.0~3.0)组则为1.9%。 结论:单纯给予标准华法令抗凝 治疗可能是目前绝大部分房颤患 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Thank You
总结
房颤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并将持续增 多。 脑卒中是房颤栓塞的最主要的并发症。 隐源性脑卒中可能主要由阵发性房颤引起。 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应根据危险分层选择抗凝 或抗栓治疗。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最有效。 抗凝治疗药物首选华法林,新药的开发给房颤 的卒中预防带来希望。 对于TIA患者建议尽早抗凝;对于脑梗死急性 期患者应在2周后进行抗凝治疗,抗凝强度在 (INR2.0~3.0)。
华法林(Ⅰ级推荐,证据水平:A)、 达比加群(Ⅰ,B)、阿哌沙班(Ⅰ,B) 和利伐沙班(Ⅱa,B)都可用于预防非 瓣膜性房颤患者首发和再发卒中。
2012年8月( ESC)房颤管理指南
新指南强烈建议确定 “真正卒中低危”房颤 患者,CHADS2 为0 分 被划分为卒中低危者每 年卒中发生率>1.5%, 故CHADS2 评分不能 确定“真正卒中低危” 房颤者。推荐应用 CHA2DS2-VASc评分。 新指南强烈推荐非瓣 膜病房颤患者在给予抗 栓治疗前均应HAS— BLED评价,进行出血风 险评估。
缺血性卒中或TIA伴房颤者均应选择抗 凝治疗,如有禁忌症或无条件使用时则 推荐阿司匹林325mg/d替代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 最有效!
在房颤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中,华法林抗凝 治疗较安慰剂减少62%的卒中相对危险, 而阿司匹林仅较安慰剂减少22%卒中相对 危险。 在房颤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华法令抗凝 治疗较安慰剂减少67%卒中相对危险,阿 司匹林较安慰剂仅能减少21%卒中相对危 险。
指南回顾
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和欧 洲心脏病学(ACC /AHA /ESC)联合发布2006年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指南。 强调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根据危险分层 选用抗血栓栓塞药物 高危患者应加强抗凝治疗。 中低危患者可以选用抗凝药物或阿司匹林,阿 司匹林有效剂量范围修改为81~325 mg。 无危险因素的低危房颤患者应选择阿司匹林 (81~325mg/d)。
房颤并发栓塞, 91%为脑栓塞 。
缺血性脑卒中至少 15%~20%由房颤 所致 。
阵发性房颤也有较高脑卒中危险
欧洲心脏调查(Euro Heart Survey)的 3890例房颤资料表明,各组房颤患者入组 后,随访1年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相似, 分别为:首次房颤1.3%, 阵发性房颤1.9%, 持续性房颤1.2%, 永久性房颤1.6%。 与永久房颤一样,阵发房颤也常发生脑梗死,约 是普通人群的两倍。指南建议在阵发性房颤患者 中使用抗凝治疗。
房颤并脑卒中的治疗策略
房颤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
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 升高。年龄≥60岁, 每25个有1个房颤; 年龄≥80岁,每10个 有1个房颤。 中国目前约有1千万 房颤患者。 预计2050年,全球房 颤患者总数将比现在 至少增加2.5倍
医生说我 有房颤
脑卒中是房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新型口服抗凝药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 主要包括2类: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 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 沙班等)
指南回顾
房颤栓塞 风险 抗凝建议 抗凝强度 评价量表 卒中后抗 凝选择
《2010中
国脑血管 防治指南》
2010 ESC年 《房颤治疗指 南》
《 2011AHA-卒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国际标准化比值
2006房颤指南推荐
有任何高危因素或>1个中危因素者应 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INR为2.0~3.0) 存在一个中危因素时,可选择华法林 抗凝治疗(INR为2.0~3.0)或阿司匹 林(81~325mg/d)
AHA/美国卒中学会(ASA)卒中二 级预防指南推荐
CHADS2>1分 华法令抗凝
低危
中危
高危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危险评估常采用CHADS2评 分。
CHADS2评分≥2分为高危和极高危,1分为中~低危,0 分为低危。
抗凝强度(INR范围)
20 15 Odds ratio
缺血卒中 颅内出血
10 5
1 1.0 2.0 3.0 4.0 5.0 6.0家共识
一些学者认为老年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 时宜采用较低的INR目标值。但队列研 究提示,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 INR在1.5-2.0范围时卒中风险增加2倍。 因此,推荐老年患者应与一般成年人采 取相同的INR目标值(2.0-3.0)。
2012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 家共识
中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患者的卒 中预防指南》
推荐华法林抗凝; 不能抗凝推荐单 独应用阿司匹林
建议分层 抗凝
2.0~3.0
年龄>75,INR 应在1.6~2.5
建议分层 抗凝
2.0~3.0
CHA2DS2VASc +HAS-BLED
2.0~3.0 (人工机械 瓣膜2.5~3.5) CHADS2
卒中除外出血 14天内抗凝 /TIA尽早抗凝
HAS—BLED评分增高也并不代表是抗凝治疗的禁 忌,只要患者具备适应证就应抗凝,只是HAS— BLED评分≥3分时,医生应加强抗凝监测,及时 纠正未被控制的出血危险因素。
2012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 家共识
据2010年发布的全球房颤注册研究结 果表明,我国CHADS2评分≥ 2分(高 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仅为10%, 远低于亚洲和北美/西欧。其中INR控 制在2 ~ 3的患者仅占36%,远低于西 欧和东欧。
脑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将会增加颅 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建议发病 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凝治疗, 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同。
2012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 家共识
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 险往往也增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 的净获益可能更大。 华法林治疗的初始剂量宜更低 (1.0mg/d-1.5mg/d),对凝血指标的 监测频度亦应增加。启动华法林治疗时 或调整剂量期间需要每1-2日检测INR, 达标后每2周检测1次。
2012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 家共识
2012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 家共识
下列情况下暂不宜应用华法林治疗:1) 围手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 伤;2)明显肝肾功能损害;3)中重度 高血压(血压≥160/100 mmHg);4) 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5)活动 性消化性溃疡;6)妊娠;7)其他出血 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