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州市2019届二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惠州市2019届二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惠州市2019届二调物理试题14-18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9-21题有多个答案正确。

14.如图所示,为一光电管电路,滑动变阻器触头位于ab上某点,用光照射光电管阴极,电表无偏转,要使电表指针偏转,可采取的可能措施有A.加大照射光的强度B.换用频率高的光照射C.将P向a滑动D.将电源正、负极对调15.如图甲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 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的16.如图所示,用手掌平托一苹果,保持这样的姿势在竖直平面内按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

关于苹果从最高点c到最右侧点d运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手掌对苹果的摩擦力越来越大B. 苹果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C. 手掌对苹果的支持力越来越小D. 苹果所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大17.如图所示,A,B 两个平台水平距离为7.5m 某同学先用一个小球从A 平台边缘以s m v /50 的速度水平抛出,结果小球落在了B 平台左侧下方6.25m 处。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忽略空气阻力,要使小球从A 平台边缘水平抛出能落到B 平台上,则从A 平台边缘水平抛出小球的速度至少为 A.6m/s B.7.5m/s C. 9m/s D.11.25m/s18.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为A .3μmgB .4μmgC .5μmgD .6μmg19.2018年7月27日出现了“火星冲日”的天文奇观,火星离地球最近最亮。

当地球位于太阳和火星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时,天文学称之为“火星冲日”。

火星与地球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

不考虑火星与地球的自转,且假设火星和地球的轨道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相关数据见下表。

则根据提供的数据可知A. 在火星表面附近发射飞行器的速度至少为7.9km/sB. 理论上计算可知下一次“火星冲日”的时间大约在2020年5月份C.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2:5质量半径与太阳间距离地球mRr火星约0.1m约0.5R约1.5rD. 火星运行的加速度比地球运行的加速度大20.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由静止释放。

某同学在研究小球落到弹簧上后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他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方向建立坐标轴Ox,做出小球所受弹力F大小随小球下落的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当x=h+x0,小球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最小B.小球落到弹簧上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小球落到弹簧上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 小球动能的最大值为2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初速度v0从固定于地面的斜面底端A点开始冲上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又返回A点,斜面与滑块之间有摩擦.下列各项分别表示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v、加速度a、势能E p 和机械能E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22.(6分)(1)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使用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只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较________(填“高”或“低”).(2)如下图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的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交流50HZ的电源,则打点计时器打出D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3.(9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图甲、图乙、图丙、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总质量用M表示(乙图中M包括小车与传感器,丙图中M包括小车和与小车固连的小滑轮),钩码总质量用m表示.丁组同学先按图丁将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调整木板倾角,使小车恰好带着钩码和纸带一起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再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钩码,然后接通电源释放小车,使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并在纸带上打点,如图戊所示。

重力加速度g已知,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组实验必须平衡小车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实验小组是。

(填“甲”“乙”“丙”)(2)甲、乙、丙、丁四组实验时必须满足“M>>m”的实验小组是。

(填“甲”“乙”“丙”“丁”)(3)实验时各组同学的操作均完全正确,甲、乙、丙三组同学作出的a-F图线如图己所示(乙组同学所用F为传感器读数,丙组同学所用F为弹簧测力计示数),则甲、乙、丙三组实验对应的图线依次是。

(填“A”“B”“C”)(4)实验时丁组同学操作的小车加速下滑受到的合力F= ,该组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改变小车所受合力,多次实验,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庚所示,则小车质量为kg。

24、(13分)近几年,国家取消了7座及以下小车在法定长假期间的高速公路收费,给自驾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压力,因此交管部门规定,上述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若某车减速前的速度为v0=20m/s,靠近站口时以大小为a1=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通过收费站口时的速度为v t=8 m/s,然后立即以a2=4 m/s2的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试问:(1)该车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口多远处开始减速?(2)该车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3)在(1)(2)问题中,该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为多少?25.(14分)如图所示,遥控电动赛车(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出发,经过时间t后关闭电动机,赛车继续前进至B点后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形光滑轨道,通过轨道最高点P后又进入水平轨道CD上。

已知赛车在水平轨道AB部分和CD部分运动时受到阻力恒为车重的0.5倍,即k=F f/mg=0.5,赛车的质量m=0.4kg,通电后赛车的电动机以额定功率P=2W工作,轨道AB的长度L=2m,圆形轨道的半径R=0.5m,空气阻力可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某次比赛,要求赛车在运动过程中既不能脱离轨道,又在CD轨道上运动的路程最短。

在此条件下,求:(1)小车在CD轨道上运动的最短路程。

(2)赛车电动机工作的时间。

26. (20分)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放着相距 1d m =的两块要同的长木板A 、B ,每块木板长均为L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10.2m =。

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C 以08/v m s =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滑上木板A 的左端,C 的质量为每块木板质量2倍,C 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20.4m =。

若A 、B 碰后速度相同但不粘连,碰撞时间极短,且A 和B 碰撞时C 恰好运动到A 的最右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取 210/m s 。

求:(1)木板A 与木板B 相碰前瞬间的速度1v ; (2)木板A 的长度L ;(3)木板A 、B 最终停下时,两者间的距离。

惠州市2019届二调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4-18单选、19-21不定项,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二、实验题(22题6分,23题9分)22.(1) 交流 (1分) 低 (1分) (2)0.96 (2分) 2.0 (2分) 23.(9分)(1)甲乙丙(2分,漏写得1分) (2) 甲 (2分)(3)CBA (2分) (4)mg (1分),2 (2分) 三、计算题24解:(1)设该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该车进入站口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距离收费站x 1处开始制动,则有:v 2t -v 20=- 2a 1x 1 ① (2分)解得:x 1=33.6 m. ② (1分)(2)该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x 1和x 2,时间为t 1和t 2,则减速阶段:v t =v 0 - a 1t 1 ③(1分)解得:t 1=2.4 s ④(1分)加速阶段:t 2=v 0-v ta 2=3 s ⑤(2分)则加速和减速的总时间为:t =t 1+t 2=5.4 s. ⑥(1分)(3)在加速阶段:x 2=v t +v 02t 2=42 m ⑦(2分)则总位移:x =x 1+x 2=75.6 m ⑧ (1分)若不减速所需要时间:t ′=x v 0=3.78 s ⑨ (1分)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Δt =t -t ′=1.62 s. ⑩ (1分)25.(14分)解:(1)要求赛车在运动过程中既不能脱离轨道,又在CD 轨道上运动的路程最短,则小车经过圆轨道P 点时速度最小,此时赛车对轨道的压力为零,重力提供向心力:Rv m mg P2= (2分)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221212C P mv mv R mg =+⋅ (2分) 由上述两式联立代入数据可得:v C =5m/s (2分)设小车在CD 轨道上运动的最短路程为x ,由动能定理可得:2210Cmv kmgx -=- (2分) 代入数据可得:x =2.5m (1分)(2)由于竖直圆轨道光滑,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v B =v C =5m/s (2分) 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221B mv kmgL Pt =- (2分) 代入数据可得:t = 4.5s (1分)26.解:(1)设A 、B 的质量均为m, C 、A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 212/a m s =①(2分)A 运动位移 d 与B 发生碰撞,则有: 21112d a t =解得: 11t s = ②(2分) 木板A 与B 相碰前瞬间的速度:112/v at m s==③(1分)(2)C 、A 相互作用过程中,对C :解得: 224/a m s =④(2分) C 发生的位移为:21012112x v t a t =-解得: 16x m = ⑤(2分) 木板A 的长度:15L x d m =-=⑥(1分)(3)碰前C 的速度为:20214/v v a t m s=-=⑦(1分)A 和B 碰撞过程中动量过恒有:13()mv m m v =+ 解得: 31/v m s =⑧(2分)A 和B 分离后,A 板做匀减速运动有:解得: 232/a m s =⑨(1分) A 从分离到停下发生位移为:2330.252A v x m a ==⑩(1分)B 板以 212/a m s =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直到与C 同速,设此过程经历时间为2t ,有 4222312v v a t v a t =-=+解得: 240.5,2/t s v m s ==⑾(2分)此过程B 板的位移3420.752B v v x t m +==⑿(1分)此后B 和C 一起以232/a m s = 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时停下,发生位移为24312BCv x m a ==⒀(1分) 木板A 、B 最终停下时,两者间的距离 1.5B BC A x x x x m =+-=⒁(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