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1.早期社会化 •2.预期社会化 •3.发展社会化 •4.反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
六、社会化的两条途径
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
社会教化: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执行者实施的过程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社会文化)
个体内化:个体必须接受社会影响,并把外部 现实转变为内部现实。(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 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奖赏)
• 1.人具有思维能力 • 2.掌握语言文字和学习的能力 • 3.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 4.人类拥有文化
三、社会化的内容
•1.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 •2.社会角色社会化 •3.行为规范社会化 •4.政治社会化 •5.民族社会化
四、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强制性 2.个体能动性 3.终身持续性
五、社会化的类型
构成“啃老族”的六类主要人群
一、高校毕业生(20%) 二、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
自动离岗离职(10%) 三、“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20%) 四、频频跳槽者(10%) 五、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10%) 六、文化低、技能差的人(30%)
讨论:
•单一化教育与双性化教育
思考:
•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1.过渡社会化:
•知识技能超前 •消费潮流 •思维、行为成人化 •人际世故 •过于循规蹈矩, 缺乏个性
2.不完全社会化
•儿童角色认知偏差 •自制与自理能力弱 •利己心理 •缺乏社交能力
90后问题
•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 性,少年犯、追星族、网瘾、暴力叛逆等刺激反应现象 的出现。 •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 值继承下来,导致“90后”一代中的很多青少年处于一 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 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 •90后出生后,父母和社会开始向他们屏蔽信息,所以, 90后很分化也很分裂。在学校和家里是一套语言和生活 方式,在网上又是另一套语言,生活方式更是热闹得让 人瞠目结舌。
思考:
•作为90后的一员,你会化(文化反哺)
•年长一代的失落,“亲代不如子代”“做不了年轻人的 主”,“电子世界成了父母的滑铁卢”; •代际关系的紧张, •传统教育模式的危机, “什么老师都是圣经”。
5.继续社会化:
•如何继续社会化?
•学习电脑、日语、英语、网游等; •“互动养老”(以“离开现住城市和生活环境, 到异地享受特色养生、医疗保健、旅游观光等系 列服务”为特点的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 •“托老所” •“日间照料站”
“猴孩”塞本亚。父母在 战乱中双双身亡,幼儿期的他 被抛弃在荒郊野外。一群野猴 将他带到森林中抚养。直到4 年后,塞本亚才被人类从猴群 中救了出来,但他已经不会说 人话、只会学猴爬了,他的习 性已经完全像一只猴子。
群体方面的意义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 的前提条件。
二、社会化的条件
LIFE • HOME
第二章 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涵义
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和对社会的适应过程,更具体 地说是指人作为“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 过程。
思考:社会化的意义?
个体方面的意义:
•1.本体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
• 通过早期看护者爱怜、关注来获得发展。
•2.自我认同的形成与确立 • 自我认同是个人依据其经历而形成的,包括了 人的概念的认知部分,以及对自身角色、地位、行 为规范的期待。稳定的自我认同也是本体安全的 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