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PPT课件
第二章-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PPT课件
.
17
从试验结果来看,被试整体体现出显著的 内隐刻板印象,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男性在 职业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而对女性同样的 积极表现给出了更多的归因解释。在做出 解释时,常将男性的积极表现与能力、性 格、专长等内在因素挂钩,将女性的积极 表现更多地与运气、关系、容貌等外在因 素相联。
.
18
一个人富于攻击性,富于独立性、喜好数学和科 学、积极主动、爱好探险、决策果断……
另外一个人感情丰富、心思细密、擅长做家务、 温柔体贴……
.
19
.
20
.
21
尊重多元的性别气质
.
22
只要有一个女人
作者:南希.史密斯 译者:黄长琦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因而不愿意再 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
28
对父母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学习: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其社会化的 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儿童早期活动时间最多的 场所是在家庭,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对 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的性别角 色意识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最早,而且最大。
.
29
不让他们串角色:家庭性别教育实例
案例1.不想女儿像我一样男性化 □燕子 35岁 公司 职员
家庭 学校与社会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
25
(1)家庭:儿童性别 角色的社会化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通 过社会接受和强化性别角色期望。 区别对待和对角色模式的认同, 是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两种不 父母除了对其不同性别的子女持有 不同的期望之外,在对待其子女的方式上也是 男女有别的。
23
第三节 性别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概念 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个人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适应该社会 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 方式,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 程。
.
24
二、性别社会化过程
性别社会化的内容涉及性别期望、性别角 色和性别认同。
承担性别社会化的主体单位: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饪得乐趣却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父亲是军人,他不喜欢女孩子过于矫揉造作。印象里 高中毕业之前,我没留过长发,总是跟男孩子在球场 上踢球乱奔。中性化的我从没觉得自己这样有何不妥。 上了大学,感觉就不一样了,我发现周围的女孩子们 个个会打扮,懂得撒娇懂得发嗲,惟有我粗粗笨笨的, 完全不像女生。我身边男性朋友不少,可他们从来都 是把我当兄弟看待。女性的自我认知突然被唤醒,我 开始渴望像其他女生那样长发飘飘,莲步摇曳。当中 的转变大概经过了一两年时间,这中间我特别痛苦, 甚至有过邯郸学步的挫败感。所以,我不想女儿像我 一样。
.
11
⑶角色行为 女性的角色行为
.
12
男性的角色行为
.
13
⑷职业分工 男性的职业
工程师、医生、工人、科学家……
.
14
女性的职业
老师、护士、秘书、服务员……
.
15
2. 影响
对身心健康 对职业生涯 对家庭关系 对社会发展
.
16
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 内隐研究》
在实验前的预备测验中,被试者都不认同 如“男性比女性更聪明”、“男性在事业 上要明显强于女性”、“男性往往比女性 更出色”等描述,尤其是女性被试者对上 述描述更是强烈反对,表明被试者未意识 到或至少不承认自己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 象。
.
8
高大、风度翩翩、强壮、
= 豪放、侠肝义胆、独立、
自主、勇敢、冒险、进 取和重事业
.
9
⑵人格特性:如女性情绪化,男性自信
印象中的男性特质
大胆、勇敢、正义感 神经大条思考不周到 不掉眼泪 赚钱养家 保护女孩子 穿裤子
.
10
印象中的女性特质
细腻、温柔、 体贴、贤惠 重感情,易掉眼泪 思考周到 会持家,顾小孩 较节俭、勤劳 较柔弱 穿裙子
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1、内涵
•又称性别定型观念,是人们对不同事物进行 概括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看法.当人们以性别 为基础,赋予男女两性以不同的特征框架时, 性别刻板印象就形成了。
.
6
.
7
⑴外表形象:如女性娇小优雅,男性高大宽肩
小巧、弱不禁风、亭亭玉立 美丽、温柔、害羞、细心、
=
感情细腻、爱哭、重视家庭
.
2
二、社会性别的含义
社会性别指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社会 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它形成一种性别的群体特征,表现在角色 、活动及责任等各方面。
社会性别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文化建构了 男女的性别特征和差异。
.
3
三、主要观点
(1)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的 角色和行为差异的原因,两性差异不等于女性次 于男性。
(2) 人们现有的社会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
(3) 社会对妇女角色和行为的预期往往是对妇女 生物角色的延伸。
(4) 社会结构优惠男性,女性是受压迫的群体。
(5) 个人的问题也是政治的问题。
(6) 社会性别的角色既然不是生物性别决定的, 是后天学习来的,那么他是可以改变的。
(7) 社会性别概念是对传统社会性别关系不平等 的不认可和挑战
.
4
第二节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一、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 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 为男性相联系的社会角色通过一整套系统和机 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 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 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特征。
.
5
根据自己对性别角色的理解给孩子取上具有男孩 特征或女孩特征的名字,并赋予不同的性别角色 含义。如男孩名字一般带有“勇”、“刚”、“ 强”、“杰”等男性化的字眼;女孩名字则多是 “丽”、“淑”、“霞”、“洁”等女性化的字 眼。
服装与玩具的性别区分:衣服颜色、式样…… 玩具的种类与选择……
.
27
男孩vs女孩
第二章 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性别 第二节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第三节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
1
第一节 社会性别
一、社会性别的由来
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女人》 盖尔·卢宾:《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 琼·斯科特:《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