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月语文月考试卷

11月语文月考试卷

彝良职高2016级11月月考语文试卷班级姓名本试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用2B铅笔将答案规范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卑鄙.(bÌ)商埠.(fù)魅.力(mèi) 锲.面不舍(qiè)B.支撑.(cēng) 颓.唐(tuí) 迷惘.(máng) (yān)蔫.头耷脑C.坍塌.(ta) 皓.月(hào)怅.然( zhàng) 言简意赅.(gāi)D.希冀.(jì) 贬.低(biǎn) 冷峻.(jùn) 一叶扁.(piān)舟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牵强俯会怒不可遏偃旗息鼓矫揉造作B.奋然前行黯然神伤永垂不朽引吭高歌C.层峦叠嶂栩栩如生绿树成荫赞不绝口D.别具一格一泻千里影影绰绰闲情逸致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作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B.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C.“可是,克罗旭先生,究竟要我干什么呢?”欧也妮不耐烦地问。

D.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外边去一点。

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④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A.①比喻②夸张③对偶④排比B.①夸张②对偶③比喻④排比C.①对偶②比喻③夸张④排比D.①夸张②比喻③对偶④排比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个( )A.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蒲松龄,清代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C.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的名著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D.普希金,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

他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就广义说,善就是一种美,恶就是一种丑。

伦理的活动可以引起美感上的欣霞与嫌恶。

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讨论伦理问题时都以为善有等级,一般的善只有外在的价值,“至高的善”则有内在的价值。

A.因为也固然但B.由于也因为所以C.即使也也许但D.因为也虽而7.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促进投资软环境的,已成为西部各省区的共识。

②加入WTO后,中国政府要包括降低关税、取消关税壁垒等有关开放市场的承诺。

③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对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进行讨论。

A.改进履行起动B.改进实行起动C.改善实行启动D.改善履行启动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B.对于这座房屋的产权间题,可以诉诸法律,争吵是无济于事的。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其他语文工作者。

D.洛阳还是一座历史名城。

著名的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龙门石窟有大小佛洞、佛龛两千多个,各种造像十万尊以上。

9.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对于这样一位太认真的老父亲,我一筹莫展…C.他的文章和讲话就是平易近人。

D.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10.下面句子对《关雎》一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关雎》是《诗经》的开篇,属十五国风中的“周南”,是一首民间爱情抒情诗。

B.诗中“关关”是雎鸠雌雄二鸟彼此呼应的叫声。

传说这种鸟“雌雄相爱,情真专一”,故用来象征男女诚挚的爱情。

C.第二、三章细腻而层层深入地抒写了对姑娘的爱慕和追求。

D.第四、五章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抒写与姑娘成亲时欢快面热闹的幻境。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用2B铅笔规范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5分)11.《论语》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 )12.小说《项链》以项链为线索,通过借项链、丟项链、赔项链等情节展开故事。

( )13.《鱼我所欲也》论述了“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全文围绕这个中心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

( )14.所谓“文眼”,就是表现主题思想内涵的句子。

《故都的秋》的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15.“鱼”是会意字,“末”是指事字。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6.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17.宋词主要分成豪放和婉约两大派别,苏轼是属于派别。

18.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春》《秋》。

19.《关雎》是一首,写青年男女对“窈窕淑女”的钟情、爱慕与追求。

20.成语:“望洋兴叹”出自文章《》。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1-31题(30分)。

(一)桂花为什么不香刘燕敏他是一位总统,住在寺庙的一间小禅堂里。

没有重大问题等着决策,没有重要文件需要批阅,没有外国使节催着接待。

他每天的工作只剩下两件事,拜佛和念经。

一天、寺庙的住持来探望他,他放下手中的经书,指着房前的一棵桂树,说:“师父,庙里的桂花为什么这样香?”住持说:“哪儿的桂花不香呢?”他说:“总统府的桂花就没有香味!”住持有些奇怪,说:“总统府的桂花全是从雪岳山移过去的,怎会没有香味呢?”言毕,唤一童子进来。

说:“冬天快来了,送一盆夜来香,伴总统念佛。

”住持离去,一年后又来。

总统指着小茶桌上的夜来香,说:“这盆夜来香一定是名品吧?”住持不解其意,问:“何以见得?”总统说:“它不仅夜里香,白天也香!”住持说:“这是从房前随便挖来的一棵,它不是名品,是不能再普通的一种。

”总统说:“过去我家也有一盆夜来香,可是,白天从没有人闻到过香味。

这盆不同。

”住持说:“过去一位禅师说过:‘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人们之所以闻不着,是因为白天,心太躁了!’现在你能闻到香味,可能是心境不一样了。

”两年后,总统离开寺庙前往首都服刑。

这位总统的名字叫全斗焕,1980年至1988年任韩国总统。

现在他住在陕川老家,过着平民的日子。

后来,一位记者去采访他。

谈起百潭寺的经历和如今的生活,他坦诚自然。

记者回去后,写了一篇题为《宁静安详,始知花香》的文章,最后有这么一段感慨:假如你现在感觉到吃什么都不香了;看再美的景致都不激动了;住再大的房子,坐再好的车,都没有幸福感了。

一定是你变了,变得离真实的生活愈来愈远了。

21.阅读全文后,从文章中找出恰当的句子回答怎样才能闻到花香。

(1分)22.根据前后文内容,说说总统住在寺庙拜佛和念经的原因。

(1分)23.总统心境的改变是通过描写方法来表现的,他对的不同态度表明了他后来心境的不同。

(2分)24.认真阅读文章末画线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4分)25.文章虽然仅仅写了一个小故事,但却揭示了一个大道理。

简要写出你阅读全文后受到的启示。

(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8分)寻春韩少华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

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

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

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

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

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

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竞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

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

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

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

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竞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问了。

“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

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

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11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12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

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

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

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

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

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

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镪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选自《韩少华散文选》有改动)26.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3分)27.第⑦段“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28.第⑨段和第⑩段都引用了“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其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29.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2分)30.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