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语文月考试卷

中职语文月考试卷

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卷选择题(45分)一、语文基础知识(24分)1、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附庸.风雅(yōng)摇曳.(yè) 贩.卖(fàn)B、重峦叠嶂.(zhàng)温馨.(xiāng)稽.查(jī)C、扣人心弦(..xián)弥.漫(mĭ)羁.绊(jī)D、刮.目相看(guā)嫉.恨(jí)亟.待(jī)2、选出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嫉恶如仇滥芋充数骄奢淫逸B、汗牛充栋进退维谷长篇累牍C、前功尽弃滔滔不绝一畴莫展D、绝处逢生精疲力竭安然无样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不过,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要写出一篇比较令人满意的文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加上一条:多思。

,写作是一种创造,阅读是读者参与作者的创造,需要思索,或者探索。

A.或者因而因为B.而且因此因为C.或者因此因而D.而且因而由于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段落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B.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土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起死回生。

C.要在学术上推波助澜,并不是抛弃国学,国学的精粹不但不能丢,有些还应深入研究。

D.扮演蔺相如的小演员,他栩栩如生的演出展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5、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它班级也信任他了。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C.应该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让全体同学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D.经过刻苦的学习,在选拔赛上他射击的五次成绩平均都在95环以上。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B. 罗伯特·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

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C. 他读的哲学书籍大约有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原著;第二类是中外哲学史家的著。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

),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7、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讳饰)B、那雄伟的城楼,那险要的形势,那悲壮的历史,那屈辱的陈迹,那塞上的风雪,那关外的离愁……(排比)C、谁也不能用口舌改变我的决心。

(比喻)D、苍苍的榕树默默到张开温柔的翅膀,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拟人)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作者被放逐出长安后的第二年,诗人用浪漫主义笔法,通过幻想,抒写自己在政治斗争中失意的郁闷感情,表达对污浊现实的弃绝,对权贵的蔑视,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强烈追求。

B《荷塘月色》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的“美文”C《师说》的作者是柳宗元,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9~11题。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时间氛围。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空山”之“空”,含有宁静之意。

B.第二联描画了幽清明净的自然图景。

诗人是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C.第三联描画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

浣衣女子,结伴归来,竹林中传出一阵喧笑,溪中莲花动荡,那是渔船在沿水下行。

D.《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尾联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春暖花开,春意正浓,景色可人,王孙们可随意停歇,自可留在这洁净纯朴的山中。

10.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有几幅画面,请找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描写了六幅秋山晚景图B.描写了五幅秋山晚景图C.描写了四幅秋山晚景图D.描写了三幅秋山晚景图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

第二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第三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

B.诗中,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C.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先写“竹喧”、“莲动”,再写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12——15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2、下列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 朝服.衣冠(衣服)D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13、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同的一句是()A忌不自信B徐公不如君之美也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D于是入朝见威王14、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反面讽B含蓄地嘲讽C从正面说服D委婉地规劝15、对下列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君美甚,徐公何当及君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在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B “徐公何能及君也”——小妾急急地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奉承D 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第II卷非选择题(105分)三、16、默写。

(5分)1、无边落木萧萧下,。

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四、阅读题(3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2题。

(18分)茫茫燕园中,只剩下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它成了燕园中的鲁殿灵光。

每天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这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

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

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

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

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但是,这也不行。

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

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

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

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17.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3分)1 8.选文第③段中写道“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分)1 9.在作者的心目中,幽径的这棵古藤是真、善、美的代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分)20.“幽径悲剧”仅仅是指幽径中的一棵古藤萝被砍断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21.作为一种植物,古藤萝本是不会哭泣的,然而第⑤段中却说“听到古藤的哭泣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22.目睹曾经生机勃发的藤萝,面对现在在空中摇曳的藤萝枝,面对人类的现在,畅想人类的未来……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面对生命呢?(3分)(二)阅读语段,回答23——27题。

(12分)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