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PPT课件
• 低色素:低色素是因为血红蛋白量减少。红 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血、地 中海贫血等。
• 高色素:高色素是因为血红蛋白量增多。红 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 嗜多色:红细胞质含有少量嗜碱性物质如核 糖体、线粒体等,导致嗜酸、嗜碱染色同时 存在。这种细胞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 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 血。
肝肾肿瘤及肾脏疾病(肝癌、肾癌、肾盂积水等 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持续性显著增高)
23
3、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 是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 参考值的低限,亦成为贫血。
• 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 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及妊娠中晚期 • 病理性减少: • (1)红细胞生成不足
11
【RBC基础理论】
人体每小时要制造约5亿新红细胞。
1. RBC来源、生成、寿命和衰亡
EPO
衰亡红细胞
珠蛋白 铁 胆色素
参与再造血
参与胆红素代谢
12
13
RBC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HB:是微红色胶体样的呼吸载体
红细胞的组要功能是通过HB实现的。
1. HB组成 = 珠蛋白+ 亚铁血红素 2. RBC及HB生成调节的有关因素(重点了解)
第五章 临床实验室检查
1
✓实验室检查与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大部分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需护士去采集 —检查结果可协助和指导护士观察、判断 病情,作出护理诊断 —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中多需参考应用,通 过本课程学习可奠定一定基础
3
第一节 血液检查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4
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 血液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造血物质缺乏(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 RBC分化成熟障碍(缺VB12及叶酸—DNA合成障碍) (2)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溶血性贫血等) (3)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消化性溃疡, 痔疮)
24
贫血严重程度分类
贫血严重度 血红蛋白浓度 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尤其适宜于病房和野外流动采血 2、部位:全身浅静脉
①真空采血装置 套筒式 头皮静脉式
3、器材 ②真空采血管: ③压脉带 ④消毒碘酒棉球
19
真空采血管
20
21
1、红细胞生理性变化
• 年龄: • 性别 • 精神 • 气压降低 • 妊娠中后期 • 日间变化 • 静脉血 • 药物 • 剧烈运动
22
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成人 男性 女性 新生儿
RBC(×1012/L)
4.0 ~ 5.5 3.5 ~ 5.0
6.0 ~7.0
HGB(g/L)
120 ~ 160 110 ~ 150 170 ~200
15
标本采集
• 标本采集:毛细血管采血 • 凡用血量<0.1ML的血液检验项目,均可
采用毛细血管采血。成人以中指或无名 指指尖为首选,婴幼儿可用拇指或足跟。 采血部位皮肤应完整,无炎症、水肿、 冻伤等,采血穿刺深度应适宜,切忌用 力挤压
血浆 血细胞 (45 (55%) %)
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
中 性 粒 细 胞
单 核 细 胞
嗜 酸 性 粒 细
嗜 碱 性 粒 细
淋 巴 细 胞
胞胞
5
血液一般检查(血常规) 一、红细胞检查 二、白细胞检查 三、血小板检查 四、血细胞分析仪检查
6
7
8
9
正在抽血
10
有无贫血 贫血程度
一、红细胞检查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脏和肝脏分泌的激
素样物质
■ 激素(睾丸酮)--男性比女性多
■ 维生素B12 (VB12) 及叶酸-影响细胞分裂
■ 铁(Fe )
■ RBC自身调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红细胞检查 --(重点记住)
(一)红细胞、血红蛋白
红细胞 血红蛋白
■ 参考值
Red Blood Cell, RBC Hemoglobin, HGB
• 大细胞: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主要见于巨 幼红细胞性贫血,也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 血后贫血。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红 白血病也可见到大红细胞。
• 大小不均:红细胞大小变化相差较大可在一倍 以上。既有小红细胞、也有大红细胞。见于巨 幼红细胞性贫血等疾病。
30
红细胞大小改变
31
染色异常
16
(一)皮肤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 1、适用:需血微量的检查 2、部位:
手指 耳垂
指 足跟
WHO推荐: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
17
(二)静脉采血法 1、适用:适用于绝大多数临床检验 2、部位:体表的浅静脉均可
静脉采血部位
肘部静脉——最常用 手背静脉 内踝静脉 股静脉 颈外静脉
18
真空采血法(负压采血法) 1、适用:适用绝大多数临床检验
﹥90g/L 症状轻微 60~89g/L 活动后心悸气促 30~59g/L 静息状态下仍感心悸气促 ﹤30g/L 常并发贫血性心脏病
25
(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正常红细胞形态
为双凹盘形,边缘厚、中央薄 血涂片中为圆形、大小均匀一致 直径为 6~9µ m 厚度 边缘约2µ m,中央约1µ m 染色后细胞边缘呈浅橘红色 中央呈淡染区(约占直径的 1/3~2/5)
26
人类的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 盘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 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 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 已。
数量最多的 细胞
27
一、红细胞检查 - 10
28
4)、红细胞形态学异常
• 大小异常; • 形态异常; • 染色异常; • 结构异常.
29
大小异常
• 小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见于缺铁性贫 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意义
男:RBC>6.0× 1012/L HB>170 g/L 女:RBC>5.5× 1012/L HB>160 g/L
■ 生理性 (胎儿、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活动和劳动等)
■ 病理性
1)相对性 与脱水有关(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2)绝对性 继发性增多:与缺氧有关与EPO增多有关严重的心肺疾病 (肺心病、紫绀型先心病)
32
血红蛋白含量变化
33
形态异常
• 球形:直径小、厚度加大,甚至中央淡染区 消失。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该细胞比例超过20%。
• 椭圆形:红细胞外形似椭圆形,见于遗传性 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该细胞比例超过25% 以上。
34
• 口形:红细胞的中央淡染区似口形。见于遗 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该细胞比例超过 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