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导学案)
连山高级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
2.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3.正确的书写盐类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探讨不同盐类的酸碱性。
2.归纳总结,能将信息有效的分类和提炼。
3.类比分析,将盐类的水解的知识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体会表象与内在的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3.运用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分析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认识从个别到一般的演绎推理方法在分析事物本质问题上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初步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学习难点】
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旧知回顾】
溶液呈酸性,则c(H+)____ c(OH-),pH____7;呈中性,则c(H+)____ c(OH-),pH____7;呈碱性,则c(H+)____ c(OH-),pH____7。
常见的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2
0的电离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
3
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3·H
2
0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1.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2.分析实验结果,完成下表
盐的类型
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
溶液的酸碱性
【新知引入】
溶液呈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相对大小。
NaCl溶液NH
4
Cl溶液CH
3
COONa溶液c(H+)和c(OH-)
相对大小
溶液中的粒子
(注意水及其电离)
有无弱电解质生成
相关化学方程式
【理论深入】
NH
4
Cl溶液 PK CH
3
COONa溶液
NH
4
Cl ==== NH
4
+ + Cl- CH
3
COOH ==== CH
3
COO- + Na+
+ +
H
2
O OH- + H+H
2
O H+ + OH-
NH
3
·H
2
O CH
3
COOH
NH
4
Cl + H
2
O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
3
COOH + H
2
O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电离方程组可知,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所含离子在水中与水电离出的______或______能否生成____________有关。
具体分析:
○1NH
4
Cl是一种___(填“强”或“弱”)电解质,在水中________(填“完全”或“不完
全”)电离出NH
4
+和Cl-。
因此在NH
4
Cl溶液中,H
2
O微弱电离出的OH-与NH
4
+可相互作用生成弱
电解质_________,使H
2
O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填“电离”或“结合”)方向移动,溶液中的________随之增大,当溶液中的各离子达到新的平衡时,c(H+)____c(OH-),溶液呈____(填“酸”或“碱”)性。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
3
COONa是一种___(填“强”或“弱”)电解质,在水中________(填“完全”或“不
完全”)电离出CH
3COO-和Na+。
因此在CH
3
COONa溶液中,H
2
O微弱电离出的H+与CH
3
COO-可相互
作用生成弱电解质_________,使H
2
O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填“电离”或“结合”)方向移动,溶液中的________随之增大,当溶液中的各离子达到新的平衡时,c(H+)____c(OH-),溶液呈____(填“酸”或“碱”)性。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归纳】
当强酸________盐和强碱________盐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可分别与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生成弱电解质—________或________,使得溶液中____________,从而导致pH____7或pH____7。
因而这两类盐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盐与水发生的这种作用叫做盐类的水解。
疑点解析:
强酸强碱盐溶于水,电离出的阴、阳离子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生成弱电解质,也就是说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c(H+)=c(OH-),pH=7。
【课堂小结】
○1无____
○
2
1.
(1)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其pH值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HX、HY、HZ
B.HZ、HY、HX
C.HX、HZ、HY
D.HY、HZ、HX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不存在其他分子的是()
A.FeCl
3 B.HNO
3
C.NaF
D.CH
3
COOH
4.在配制FeCl
3溶液时,直接将FeCl
3
溶解于蒸馏水中,常见溶液略混浊,请分析原因。
如何才能配制出澄清的FeCl
3
溶液?
【知识拓展】
1.由于NaOH 碱性太强,而Na 2CO 3溶于水后呈碱性,因此工业上常用Na 2CO 3来代替NaOH 做碱性原材料,因此Na 2CO 3得名“纯碱”。
在用面粉和面的时候,也常用Na 2CO 3来中和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因此Na 2CO 3也得名“面碱”。
2.一般情况下,溶液等浓度时,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强酸<弱酸<强酸弱碱盐<强酸强碱盐<强碱弱酸盐<弱碱<强碱,而盐溶液中,盐对应的酸越弱,其强碱弱酸盐碱性越强。
3.常见的弱离子:○
1弱酸的阴离子:CH 3COO —、F —、CN —、CO 32—、HCO 3—、S 2—、HS —、ClO —
、PO 43—、HPO 42—、H 2PO 4—等;○
2弱碱的阳离子:NH 4+、Al 3+、Fe 3+、Cu 2+、Sn 2+
等。
4.酸碱中和与盐类水解互为逆反应,酸 + 碱 盐 + 水,
5.弱酸弱碱盐的酸碱性可有成盐的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来判断。
例如,25℃时,HF 的电离常数为7.2×10-4,H 2CO 3的第一步电离常数为4.3×10-7,NH 3·H 2O 的电离常数为1.77×10-5。
则NH 4F 溶液呈酸性,而NH 4HCO 3溶液呈碱性。
【学后反思】
【展望高考】
《2011年高考化学考纲》对“盐类的水解”一节的要求: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例题:(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盐类水解)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新课链接】
1.盐类的水解平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如何利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盐溶液的电离平衡移动?
中和
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