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ppt课件
该菌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能 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芽孢体抵抗力极强,在 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煮沸经1-3h才能杀死。消 毒药10%漂白粉和10%碘酊10min、5%石炭酸15min、 1%升汞和1%盐酸30min可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单蹄兽最易感,其次是猪,牛、羊和
犬发病较少见。幼龄动物较老龄动物更为易感。 人的易感性也很高。 2、传染源: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4.特殊类型
(1)局限性破伤风 表现为创伤部位或面部咬肌 的强直与痉挛。
(2)头面部破伤风 头部外伤所致,面、动眼及 舌下神经瘫患者为瘫痪型,而非瘫痪型则出现牙 关紧闭、面肌及咽肌痉挛。
四、治疗
• 1.伤口处理 • 2.抗毒素的应用 • 3.控制痉挛 • 4.注意防治并发症 • 5.营养支持 • 6.抗生素治疗
破伤风
概述
破伤风又称强直症、锁口风,是由破 伤风梭菌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创伤性 中毒性传染病。特征是患病动物骨骼肌持 续性痉挛和神经反射兴奋性增高。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呈散发性 发生。
一、病原学
破伤风梭菌又名强直梭菌,是一种两端钝圆、 细长、平直或稍弯的革兰氏染色阳性大杆菌,无 荚膜,有鞭毛,有芽孢。芽孢圆形位于菌体一端,发病前可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 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 状。
2.典型症状
主要为运动神经系统脱抑制的表现,包括肌强直 和肌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 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 后为膈肌
3.自主神经症状
为毒素影响交感神经所致,表现为血压波动明显、 心率增快伴心律不齐、周围血管收缩、大汗等。
五、预防
2.被动免疫 该方法适用于未接受或未完成全程主动免疫注射, 而伤口污染、清创不当以及严重的开放性损伤患 者。破伤风抗毒血清(TAT)是最常用的被动免 疫制剂,但有抗原性可致敏。常用剂量是1500U 肌注,伤口污染重或受伤超过12小时者,剂量加 倍,有效作用维持10日左右。注射前应做过敏试 验。TAT皮内试验过敏者,可采用脱敏法注射。
五、预防
1.主动免疫 通常需注射三次。首次在皮下注射0.5ml,间隔 4~8周再注射0.5ml,第2针后6~12个月再注射 0.5ml,此三次注射称为基础注射,可获得较为稳 定的免疫力。以后每隔5~7年皮下注射类毒素 0.5ml,作为强化注射,可保持足够的免疫力。免 疫力在首次注射后10日内产生,30日后能达到有 效保护的抗体浓度。有基础免疫力的伤员,伤后 不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只要皮下注射类毒素 0.5ml即可获得足够免疫力。
广泛存在于土壤、淤泥中。 3、传播途径
主要是由于创伤引起,特别是钉伤、断 脐、阉割、鞍伤、带鼻环及大手术等 。
三、临床表现
• 感染破伤风梭菌至发病,有一个潜伏期, 破伤风潜伏期长短与伤口所在部位、感 染情况和机体免疫状态有关,通常为7~ 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 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本菌为严格厌氧菌。在厌氧的条件下生 长繁殖并产生2种外毒素,一种为痉挛毒素,是 一种神经毒,其毒性仅次于肉毒梭菌。这种毒素 对热敏感,经甲醛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另一种 为溶血毒素,可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组织坏死, 与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无关。
破伤风杆菌在庖肉培养基上生长浑浊、变黑,右侧为对照
厌氧血平板上羽毛状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