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聚焦

十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聚焦

十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聚焦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福寿螺、大闸蟹、“红心鸭蛋”、多宝鱼、三聚氰胺……接踵而至的“问题食品”事件,让人们一次次“领略”了不法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的“黑心”,也进一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诸多“黑洞”。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问题食品”为何屡禁难止?人们想知道:还有多少“问题食品”在不知不觉中被食用?本应环环相扣的“监管链”究竟断在哪儿?如何从源头上确保百姓的“餐桌安全”?食品安全,这4个字无疑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面看看近十年来所发生过的食品安全事件:/2010年/1、金浩茶油致癌事件2010年9月1日“金浩茶油致癌事件”。

在舆论的压力下,金浩公司在其官方网站挂出《致广大消费者致歉信》,承认曾有9批次纯茶油产品存在苯并(a)芘超标,并表示已在今年3月和4月进行过两次全面排查和召回。

湖南省质监局也表示,早在年初他们发现问题产品之后,就已经责令企业整改并召回相关产品,不过食品安全事关维稳,所以没有向公众发布。

2、“旺旺仙贝”被查出大肠菌群2010年08月03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旺旺仙贝被查出大肠菌群。

2010年第二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北京品露饮品公司桶装饮用纯净水,北京市味好美食品公司生产的米果,均因菌落总数不合格上登上黑榜,此外,宁夏“维维”牌中老年奶粉钙含量检测低于企业标出值,山东“旺旺仙贝”被查出大肠菌群。

3、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毒奶粉坑害百姓,更伤害了无数了本应充满欢乐、生气与希望的家庭。

麦乐鸡虽然被监测,符合标准,但是仍然无法打消消费者的质疑,70%消费者选择拒绝“麦乐鸡”。

上述事件爆出的相关部门监管死角与食品标准的漏洞值得深思,这也给智能建筑行业提了个醒儿--需要加强监管,补充标准漏洞。

4、麦乐鸡“聚二甲基硅氧烷”事件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5、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6、地沟油致癌事件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2009年/7、饮料“含砒霜”事件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8、“雪碧汞毒门”事件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9、“王老吉”事件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10、“咯咯哒”问题鸡蛋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

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11、“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08年/12、柑橘蛆虫疫情爆发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

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

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13、药物“茵栀黄注射液”2008年10月19日,卫生部通报了暂停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销售和使用。

该药物引起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的4名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死亡。

14、药物“刺五加注射液”2008年10月6日,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

10月7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紧急通知,暂停销售使用该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

15、人造“新鲜红枣”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

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

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

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

16、免疫球蛋白死亡2008年6月1日,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在5月22日至28日之间,先后有6名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在使用江西博雅生物制药公司生产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后死亡。

/2007年/17、婴儿奶粉阪岐肠杆菌超标2007年8月14日,总数为7.26吨台湾味全的较大婴儿奶粉在从香港入境时,被深圳检验检疫局检验出阪岐肠杆菌超标,检疫局依法对该批不合格婴儿奶粉作出监督销毁的处理。

18、金黄色葡萄球菌一事2007年4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销售的“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一检测结果的公布之后,商家采取措施,对购买到问题批次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退货服务。

/2006年/19、多宝鱼禁用鱼药残留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抽检的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全部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20、“红心咸鸭蛋”事件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

21、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自2006年9月初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共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

22、药品禁停2006年8月3日,卫生部宣布停用安徽华源公司生产的药品??欣弗。

部分患者使用该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症状。

因使用该药品,共导致81人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人死亡,涉及10个省份。

23、猪油含剧毒2006年8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在某油脂厂内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

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猪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严重超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24、“人造蜂蜜”事件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这一事件造成该地区蜂蜜价格的大幅跌落。

25、“鱼腥草”注射液2006年6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暂停使用、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

这些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使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引起死亡病例的报告。

26、福寿螺事件2006年6月,北京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病例达到160例。

该病是由于酒店出售的凉拌福寿螺菜而引起,最终经历了历时一年半的赔偿案之后,。

“蜀国演义”酒楼因此出名,该酒楼共赔偿患者近1000万元。

27、生理盐水含异物2006年5月28日,石家庄第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葡萄糖氯化钠(生理盐水)药液内含有可见异物,导致浙江省中医院中九名患者输液后出现异常反应,28、奥美定禁产事件2006年4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禁止奥美定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决定。

奥美定是国内惟一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产品,其用于注射隆胸。

该产品的审批过程一路绿灯,先批后检,临床7个月即上市。

近10年来,我国有近30万人使用了这种产品。

29、齐二药丙二醇2006年4月30日,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造成了多名患者临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肾功能衰竭),经调查原因系齐二药购买药用辅料丙二醇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生产时,购入了假冒的丙二醇。

/2005年/30、活性乳饮料酵母菌数超标2005年8月16日,“维维”牌天山雪活性乳饮料在上海被检测酵母菌数超标24倍。

31、超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酸牛奶2005年7月5日,三鹿被查出超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酸牛奶,三鹿方面表示,产品生产日期标注不存在任何问题,而是因为企业管理上的一些疏忽。

32、甲醛事件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但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生产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

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这一说法纷纷表示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

33、企业果脯产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标2005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经抽查的潮安12家企业果脯产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标,随即宣布广东潮安生产的果脯全部下架,将近800 家潮安果脯蜜饯企业集体挡在了北京门外。

6月15日起,重庆、成都、西安、义乌等地相继“封杀”潮安果脯。

34、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2005年5月26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在浙江被抽检出碘含量超标。

这一事件使雀巢该品牌奶粉在全国范围的撤柜。

35、“苏丹红一号”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