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1号”被滥用为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就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辣椒酱、辣腐乳、酱腌菜,到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以及方便面里相继被检出了“苏丹红1号”……。
经过2005年查处,给人吃苏丹红的现象有所遏制,但是2006年11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对全国蛋制品专项检查结果,结果显示有7家企业的8个批次产品涉嫌含有苏丹红,这些企业分布在北京、湖北、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省。
原来为了让鸡、鸭能生出“红心蛋”、“柴鸡蛋”,养禽场给不会说话的鸡、鸭喂食“苏丹红Ⅳ号”,比起苏丹红Ⅰ号,苏丹红Ⅳ号不但颜色更加红艳,毒性也更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Ⅳ号列为三类致癌物。
喂食苏丹红成为了行业的潜规则,这与苏丹红生产企业的大力推广不无关系。
4、石蜡火锅底料事件:2004年2月1日,央视曝光了重庆“问题”火锅底料,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无色无味的石蜡代替牛油作为凝固剂,加到了火锅底料里面,这石蜡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在这次事件中全国查处多起含有石蜡的火锅底料,在曝光前底料中加入石蜡也已经十分普遍,事后重庆政府为了重振重庆火锅的“雄风”悬红10万元奖赏举报者。
5、双氧水、福尔马林食物事件:据2001年12月22日《重庆晚报》报道:正值当地“放心火锅”参评热潮,江北区黄泥村“兄弟串串”火锅店老板袁某居然拿严禁使用的福尔马林浸泡菜品,更恶劣的是还当白酒给食客饮用。
今日凌晨,遭此横祸的食客经及时抢救,暂无性命之忧。
福尔马林学名甲醛,与双氧水都有防腐的作用,所以火锅店用来作为肉类、海鲜产品的防腐剂,也被用作内脏的漂白剂,如加入毛肚、牛百叶、黄喉中可以使颜色变白。
食用由福尔马林浸泡的食物后,将对肝、肾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虽然这些方法被普遍的使用,但是有关部门并没有形成日常的检查机制。
6、孔雀石绿事件: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菌剂,可致癌。
虽然早在2002年孔雀石绿已被列为禁用药,但缺少与之相对应的监管处罚措施,从2005年7月起,北京、湖北、香港都分别检出水产品中含有孔雀石绿。
为此2005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实施了GB/T 19857-2005《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国家标准。
该标准要求,孔雀石绿在水产品的检出率不得超过1克/1000吨。
但是,2005年12月广东省出口的豆豉鲮鱼罐头中检出孔雀石绿,2006年6月日本在我国出口的养殖鳗鱼中检出孔雀石绿,10月韩国在我国出口的水产品中发现孔雀石绿,11月香港从内地进口的桂花鱼中检出孔雀石绿……,直到07年4月还有香港、日本检出的报道。
为什么都是被外面的机构检出的,难道大陆市场上的水产没有孔雀石绿吗?难道是有些人因为仇视小日本故意加入的吗?如果说没有标准或不知道危害性是可以原谅的,那么在明确禁用并有标准的情况下反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心。
看来(2008年9月22日)国家质监局局长李长江因为三鹿奶粉事件被免职也不是“偶然的倒霉”。
7、瘦肉精事件:1998年5月,刚回归不到一年的香港同胞,因宴请客人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共造成有17人中毒的恶性事件,经香港《东方日报》等传媒竞相报道,惊动了中央政府高层,才终于撕开了“瘦肉精”在中国危害的黑幕。
内地传媒也纷纷跟进。
1998年中国内地首次发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从外地回广州探亲的王小姐投诉,她一家6口进食了含“瘦肉精”的猪肝后,发生手脚颤抖、头痛、气促等不适。
虽然此前曾在内地市面上售卖的猪肝中检测出“瘦肉精”,但进食含“瘦肉精”食品导致发生食物中毒,在内地还是首次。
1999年4月,上海两名运动员又因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品,在尿检时呈阳性而被禁赛。
1999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查处“瘦肉精”等违禁兽药饲料,并出台农牧发[1999]1号文件,明确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瘦肉精”的规定。
2001年11月17日,北京发生了首例“瘦肉精”中毒案:11月2日晚,陆续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4位中毒患者,在午餐时曾集体进食过猪肝,随即表现出肌肉震颤、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
北京市卫生局在对北京市场上的86头生猪的抽检中发现,“瘦肉精”的检出率为25%。
2001年8月30日23:23 东方网8月30日消息:近日,浙江省桐庐县发生一起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和猪内脏集体中毒事件,现已发现中毒群众180余人。
2006年9月,上海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涉及9个区300多人中毒入院。
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
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猪在饲养时喂了瘦肉精,内脏残留量较多,瘦肉精对心脏有刺激作用,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所以会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的症状。
8、广东潮安果脯事件:2006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宣布,全面禁止广东潮安生产的所有果脯和蜜饯类产品进京销售。
这个近年来少有的“封杀令”一下达,立即成为传媒争相关注的焦点话题。
北京市工商局指出,从06年1月以来,北京市工商机关在对果脯、蜜饯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中发现,广东省潮安县部分生产企业生产的果脯、蜜饯因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已累计17次被判定为不合格食品,有的产品属于多次抽检均不合格。
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依据有关规定,决定从6月15日起,责令全北京市经营者停止购进和销售产自广东省潮安县的果脯、蜜饯产品。
北京各超市开始全面清查并下架潮安果脯蜜饯。
6月15日,北京的“封杀令”开始波及一些大城市,重庆、成都等地各大超市和商场紧急“封杀”产自潮安的蜜饯产品。
6月17日,潮州市副市长孙光辉率领由潮安县政府、县食品安全办和庵埠镇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协调小组专程进京,同北京市食品安全办负责人当面磋商“解封”事宜。
经过一天的紧急商谈后,双方达成共识——在检验合格的前提下,北京市食品监管部门将尽快对潮安的果脯企业名优产品解封。
经过近半个月的多次检测,潮安17家名优企业的产品全部合格。
北京市工商局决定,自6月29日始,准予这17家企业生产的食品进入北京市场销售。
至此,“潮安果脯事件”基本画上句号。
“封杀”事件发生后,国内果脯蜜饯企业经过认真清理整顿,果脯、蜜饯类食品质量有所提高,食品市场秩序得到好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得到保护。
而“潮安果脯事件”也使不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重新审视“害群之马”的杀伤力,反思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地区诚信形象上的责任。
地方保护主义姑息不法企业,地方也许会获得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对社会对地方的损害更加严重。
9、“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据人民网报道,2004年4月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事件中,食用劣质奶粉的婴儿出现了头大,嘴小,浮肿,低烧。
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到世间几个月就枯萎、凋谢,罪魁祸首竟是本应为他们提供充足“养料”的奶粉。
更加奇怪的是,自从食用了这种奶粉之后,除了头部明显肿胀之外,孩子的体重几乎就没有增长过。
有171名婴儿因食用由全国各地无良商人制造的“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症,其中因并发症死亡13人,仍在住院治疗的儿童有两名......。
阜阳市疾病控制中心检验了有将近50个品种,蛋白质含量不合格的比例大概占了60%。
按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0—3个月婴儿食用的奶粉,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2%,3—6个月婴儿食用的奶粉,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0%,而这些所谓的婴幼儿专用奶粉虽然在外包装上注明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出国家标准,但是实际检测的结果却只有5-1%,连面粉都不如。
阜阳市市长刘庆强记大过处分,两位副市长被责令辞职,四位副局长受到相应的处理,刑拘47人,逮捕31人。
这次事件虽然集中爆发在安徽阜阳,但是在内蒙古、海南、陕西、甘肃、四川、山西、广东、重庆、黑龙江等省都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说明劣质奶粉的销售分布十分广泛。
我们注意到,在这次恶性事件中逮捕的大部分都是销售环节的,而制假环节的很多都是地下作坊,事出之后转移和匿迹十分迅速,加上在一些地方保护注意的掩护下大部分都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这也为今后的食品安全留下了隐患。
10、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2001年9月3日,距离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还剩一个月不到,中央电视台报道“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消息,举国震惊。
在曝光两小时之后,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即组成调查组进驻该厂。
南京卫生监督所到冠生园进行了采样,采集了十多种月饼进行化验。
该厂的成品库、馅料库全部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封,各类月饼2.6万个及馅料500多桶被封存。
2004年7月曾经叱咤全国食品行业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结束,共兑付135名债权人的320多万元,债权清偿率为2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