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2000-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整理]2000-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0-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 2012年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爆料称,老酸奶和果冻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

众消费者一时愕然:破皮鞋进了肚子!关于老酸奶安全的问题成了热门话题。

2.2012年4月份,浙江警方破获了一起制售地沟油的案件。

警方在案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地沟油,部分小作坊将劣质、过期、腐败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后生产出来油脂。

经过行动,警方摧毁制售地沟油窝点13处,查获油品3200余吨。

3.2012年3月27日,温州市查出8000斤竹笋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这些被硫磺熏过的竹笋在端上消费者餐桌前的最后一步被成功截获了,很多家庭也因此无法品尝到硫磺的味道了。

4.2012年3月22日,进口的雅培奶粉被查出质量问题,因其酪蛋白过多,婴儿食用可能会肠道出血、营养不良、腹泻,并对肾脏功能造成压力。

5.2012年2月10日,网友爆料在超市花了5块8买了一袋“三全奶香馒头”,生产日期是2011年12月5日,保质期是12个月,外包装虽然很严实,看不到里面的馒头。

拆开后发现整盒12只馒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霉。

6.2012年2月9日,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

这一重磅消息拉开了红牛“添加门”事件的帷幕。

7.2011年12月25日,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某批次的牛奶黄曲霉毒素M1超标。

国标限值0.5微克/千克,而蒙牛实测值1.2微克/千克,超标140%。

随后,蒙牛声明,牛奶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的原因是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过高。

黄曲霉毒素虽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强致癌物,但200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对黄曲霉毒素的危险性进行的研究表明,饮用含黄曲霉毒素M10.5微克/千克的奶,比起饮用含黄曲霉毒素M10.05微克/千克的奶,可使每年每10亿人口肝癌发病率增加29例,如此致癌增加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8.2011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思念水饺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安全检查中为不得检出物质。

随后三全、海霸王、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也相继被验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9.201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6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此次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

据嫌犯交代,购买的地沟油主要销往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粮油批发市场。

中国人一年消耗食用油3000万吨,而“地沟油”就占300万吨,也就是说每10顿饭里,就可能有一顿是“地沟油”做的。

据了解,“地沟油”经过几番处理,再依据现有食用油国标检测,指标上却是“合格品”,连检测都测不了。

卫生部2011年多次征集地沟油检测办法,均无功而返。

10.2011年8月,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爆出: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

醋精本身不含营养成分,勾兑比例掌握不好的话,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国家目前虽有所谓配制食醋的标准,但尚无手段检测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级冰醋酸,以及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

11.2011年8月,浙江全省工商机关集中开展了燕窝市场血燕产品专项清查行动,抽检涉及全省各零售店问题血燕达20万克,约3万多盏,平均亚硝酸盐含量达4400毫克/千克,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达11000毫克/千克。

染色血燕是经过人工染色而成的燕窝产品,大部分都是用白燕窝染色而成,而且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不良商家所用的白燕窝都是质量差、外观不好看的低价白燕窝,所含的亚硝酸盐含量都很高,有的甚至达到了几千毫克/公斤,对人体危害很大。

12.2011年5月23日,一名普通的女质检员将在台湾隐藏了30年的塑化剂污染事件彻底揭开。

益生菌、饮料、药品、保健品等先后被查出含有大量塑化剂,罪魁祸首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昱伸香料公司”。

事件曝光两周后,塑化剂之风吹到大陆。

6月11日,广东、浙江4家企业生产的8种食品添加剂也被查出含有塑化剂。

本次事件共有282家台湾企业受到牵连,受污染产品有945种。

塑化剂常用于塑料制品生产,禁止添加进任何食物、药品和保健品中,如果在体内长期累积,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长期食用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最重要的是影响男性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别错乱,诱发儿童性早熟。

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13.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

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

(沈阳“毒豆芽”)14.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

(毒生姜)15.2011年4月13日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

(雀巢“砷含量”超标)16.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牛肉膏” 事件)17.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染色馒头)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

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

(沈阳“毒豆芽”)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

(毒生姜)3、2011年4月13日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

(雀巢“砷含量”超标)4、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牛肉膏” 事件)5、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染色馒头)6、2011年3月17日,重庆市工商局执法局突击检查了市内几家血旺加工厂,在九龙坡区白市驿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加工厂内,查获2.5吨用福尔马林浸泡的血旺。

由于福尔马林被世卫组织定性为让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

因此,这种方式制作的血旺也被称为“毒血旺”。

据悉,这些“毒血旺”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区各大农贸市场。

(“毒血旺”事件)7、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瘦肉精”肉可致人患瘤。

(“瘦肉精”事件)8、2011年2月23日,来自河南媒体的一条消息称:记者调查时发现,郑州有一些经营者在使用化工添加剂,一些粮油店也销售这些添加剂。

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以增强面条的筋度和弹性,有的加入明矾使面条白亮光洁。

买回的湿面条能点着燃烧!面条里掺进食用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且据业内人士说,卖面条的都加有这种东西,米线里也掺有食用胶,煮过火了也不会烂,吃起来很筋道——商家在面条米线里面加上这些东西,其目的一目了然,就是为了好卖。

(“胶面条”、可燃面条)9、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迅速登上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该报道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

随后,农业部称尚未发现含有该物质的生鲜乳制品,媒体报道的“皮革奶”死灰复燃是失实报道。

(“皮革奶死灰复燃”)10、2010年12月底,一位读者爆料称,现在的火锅多是“化学锅”。

“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

”化学锅,又称化学火锅。

主要由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化学添加剂勾兑而成火锅底料。

(化学火锅)11、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