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3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3.抗氧化剂
(1)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试验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能有效地延长肉色的保持 时间,这主要是因为维生素E可降低氧合肌红蛋 白的氧化速度,同时促进高铁肌红蛋白向氧合肌 红蛋白转变。 (2) 维生素C 既能抗氧化,又有抑菌作用,还能延 长肉色保持期。在动物屠宰前注射维生素C也有 同样的效果。
肉对舌或颊的柔软性 肉对牙齿压力的抵抗性
嫩度
咬断肌纤维的难易程度
嚼碎程度、残渣量
2、影响肉嫩度的因素 宰前因素:动物品种,年龄和性别以及动物肌肉部位
等因素。
宰后因素:动物被屠宰后,肌肉僵直。僵直期许多肌肉
处于收缩状态,而肌肉收缩程度与肉的嫩度呈负相关。
原因:肌纤维粗细,质地,以及结缔组织质量和数量有着 明显的差异,而肌纤维的粗细及结缔组织的质地是影响肉 嫩度的主要内在因素。
影响因素- pH
动物肌肉pH在宰前呈中性,宰后,由于糖酵解作 用使乳酸在肌肉中累积,pH值下降。 一般pH均速下降,终pH为5.6左右,肉的颜色正 常。 终pH较高的肉呈深色,如DFD肉、黑切牛肉等。 pH下降过快还会造成蛋白质变性,肌肉失水, 产生PSE肉。
异质肉色
灰白色的PSE肉 黑色的DFD肉和黑切牛肉。
• 盐 盐促进肉色素的氧化,不利于肉色保持。
• 脂质氧化 促进肉色素的氧化。脂质氧化过程产生了一些物 质促进色素的氧化或破坏了色素还原系统。
保持肉色措施: 真空包装 气调包装 低温存贮 抑菌和添加抗氧化剂。
1.真空包装
真空包装是目前肉品保鲜的最常用措施。 (1)可以降低细菌繁殖,延长肉的保鲜时间; (2)限制或减少了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使肉的肌红蛋白 保持在还原状态,呈紫红色,在打开包装后能象新鲜肉一 样在表面形成氧合肌红蛋白,呈鲜红色。
真空包装肉表面色 素的变化
2.气调包装
• 通过调节包装袋里的气体组成: (1)抑制需氧微生物繁殖,从而延长肉的保存时间。 (2)控制肌红蛋白的氧合和氧化,从而对肉的颜色有调节作用。
• 没有氧气,肉的肌红蛋白是以还原状态存在的,呈紫(红)色, 低氧(1%)有利于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形成,而高氧有利于 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形成。 • 气调包装的气体组成有纯CO2、CO2与O2和CO2与N2几种。 • 在CO2达到25%时即可对大多数细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在 40%~60%时效果最佳。但纯CO2包装对肉色不利,所以气调 包装大多采用混合气体,用CO2抑制细菌,用O2来保持肉色。
• 低温吊挂自动排酸成熟:该方法是将动物胴体后腿朝 上,挂在10℃以下的低温库中进行自动排酸,自然完 成宰后肉的僵直、解僵和成熟过程。低温可控制微生 物的生长。
• 综合来说这种方法是目前我国高档牛肉生产的主要方 法。但也存在着占用冷库时间长、耗能大、易氧化、 干耗高、易受嗜冷性细菌污染、费用高、效率低等缺 点。
3、促进肉嫩化的方法
(1)机械法
• 利用外加应力机械嫩化法:这是最早开发的人工嫩化方 法,利用外力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分离使肌节拉长, 并使肌膜等结缔组织受到外力的冲击而变得松散破碎, 最终使肉质变得柔软。
• 常用的方法是敲击摔打法和机械滚揉法,结合腌制和斩 拌等工序就能进一步提高肉的嫩度、增加肉的持水性和 改善肉的质量。
(二)肌红蛋白的含量
动物的种类,同种动物不同部位,动物年龄,运动, 性别---肌红蛋白含量差异。
不同种属间肌红蛋白的SE猪肉 牛肉(到期日) 小牛肉 牛心 鲸鱼肌
mg/g 0.05 1–3 1–3 1–3 4–10 15–20 20–30 ~ 40
• • • • •
DFD
normal
Pork
Beef
黑切牛肉(dark cutting beef) 及DFD肉 (dark, firm and dry)
黑切牛肉除肉色发黑外,还有pH值高、质地硬、系水力 高、氧的穿透能力差等特征。应激动物肌肉只能产生少量 (40µmol)的乳酸,只能使pH值降到6.0左右,这样肌肉中 的线粒体摄氧功能没有被抑制,大量的氧被线粒体摄去,在 肉的表面能氧合肌红蛋白的氧气就很少,抑制了氧合肌红蛋 白的形成,肌红蛋白大都以紫色的还原形式存在,使肉色发 黑。
影响因素-细菌
• 细菌的存在使肉变色速度加 倍,温度提高,则更利于这 种变化。细菌使肉色变化加 快的原因是细菌消耗了氧气, 使肉表面氧分压下降,有利 于高铁肌红蛋白的生成。
• 而当细菌繁殖到一定程度时(>7 log cfu/g),大量的细菌消耗 了肉表面的所有氧气,使肉的表面成为缺氧层,这样高铁肌红蛋 白又被还原,此时大量细菌污染的肉面反而只有很少的高铁肌红 蛋白。
牛>羊>猪>兔 老年>幼年 红肌纤维>白肌纤维 公畜>母畜 运动多的肌肉>运动少的肌肉
(三) 肌红蛋白的变化
肌红蛋白(Mb)本身是紫红色;与氧结合生成氧合肌红 蛋白,鲜红色,是鲜肉的象征;Mb和氧合Mb均可以被氧化生 成高铁肌红蛋白,呈褐色,使肉色变暗;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一般肉的颜色将经过 二个转变:第一个是紫色转变为鲜红色, 第二个 是鲜红色转变为褐色。 第一个转变很快,在肉置于空气30分钟内 就发生,而第二个转变快则几个小时,慢则几天。 转变的快慢受环境中O2压、pH值、细菌繁殖程度, 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减缓第二个转变,是保 色的关键。
激活内源酶嫩化法
• 肉的内源蛋白酶主要有两类,即钙激活酶和组织蛋白酶。
• 肌肉嫩度变化的反应是在多种酶的协同作用下完成 的.其中一个起主要作用的酶就是钙激活酶,因为只有 它才能启动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从而引起其它蛋白酶 的作用,促进肌纤维的降解。 • 钙激活酶表现活性的最适pH值为7.0—7.5,温度在34℃ 时活性最强,但它的激活需要细胞内有足够的钙离子(浓 度达mM),因此可以从外源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以 激活钙激活酶,从而促进肉的嫩化。
PSE肉 (pale, soft and exudative)
• 灰白、柔软和多渗出水的意思,PSE肉首先在丹麦发现和命 名(1954年)。应激的结果,但其机理与DFD肉相反,是因 为肌肉pH值下降过快造成。
将屠宰后45 min内背最长肌pH低于5.8的猪肉定 为PSE肉。
PSE pork
normal
肉色的评定
• 主观评定法:
采用不同颜色的评定标准板,与实际肉色进 行比对评分。(1-6分)
1分:PSE,2分:轻度灰白色,3分:正常鲜红色, 4分:稍深红,5分:深红,6分:DFD
• 客观评定法:
色差计进行测定,分布测定样品的亮度、红 色度、黄色度和白色度,进行综合计算。
其他影响因素
• 温度 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从而加快Mb氧化,所以温 度与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呈正相关。 • 光线 长期光线照射使肉的表面温度上升,细菌繁殖加快, 肉色变暗。 • 冷冻 快速冷冻的肉色较浅,因为形成的冰晶小,光线透过 率低,故而显得浅白。慢速冷冻的显得深红。
(2)电刺激嫩化方法
• 电刺激嫩化方法是在适当的时间内对宰后的胴体施以 一定电压电频的电流刺激,以加快成熟过程,改善肉 质的一种方法。电刺激的有效性在于加速了糖酵解, 并且通过减少ATP及尸僵过程中其他高能磷酸物质的 浓度,从而阻止了冷收缩。 • 电刺激一般采用的电压都在220V以下,有的只用1520V刺激1-2分钟即可。但是,由于不同部位的肌肉对 电刺激的感受性不太一样,嫩化效果难以达到一致。
• 牛的腰大肌最嫩,胸头肌最老。 • 经常使用的肌肉,如半膜肌和股二头肌,比不经常使用的 肉(腰大肌)的弹性蛋白含量多。同一肌肉的不同部位嫩 度也不同,猪背最长肌的外侧比内侧部分要嫩。牛的半膜 肌从近端到远端嫩度逐降。
(3)营养状况
• 凡营养良好的家畜,肌肉脂肪含量高,大理石纹丰富,肉 的嫩度好。 • 肌肉脂肪有冲淡结缔组织的作用,而消瘦动物的肌肉脂肪 含量低,肉质老。
(4)生物学嫩化法
• 外源酶嫩化法:酶对肉的嫩化作用主要是对蛋白质的 裂解所致,商业上使用的嫩肉粉多为木瓜蛋白酶、菠 萝蛋白酶等。 • 在宰前10-30分钟注入蛋白酶制剂,用量为体重的25%,将木瓜蛋白酶以氧化态注入静脉血液,可避免动 物应激。 • 各种外源植物酶嫩化方法的共同缺点是嫩化不均匀, 不能取得理想的产品风味,并增加生产成本。
(一)肌红蛋白的构造
• 肌红蛋白(Mb)是一种复合蛋白 质,分子量在17,000左右,由一 条多肽链构成的珠蛋白和一个血 红素组成,血红素是由四个吡咯 形成的环上加上铁离子所组成的 铁卟啉,其中铁离子可处于还原 态(Fe2+)或氧化态(Fe3+),处 于还原态的铁离子能与O2结合, 氧化后则失去O2,氧化和还原是 可逆的,所以肌红蛋白在肌肉中 起着载氧的功能。
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和高铁肌红蛋白之间的转化
影响肉色稳定的因素
高铁肌红蛋白≤20%时肉仍然呈鲜红色, 30%时肉显示稍暗的颜色 50%时肉就呈褐红色, 70%时肉就变成褐色。 影响因素: 氧气压, 细菌,pH,温度,光线,冷冻 , 盐
影响因素-氧气压
• 氧分压在5~7mmHg时氧合肌红 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的 氧化速度最快。 • 形成氧合肌红蛋白需要充足的 氧气,一般氧气分压愈高,愈 有利于形成。 • 而将其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只 需要少量的氧,氧气压越低, 越有利于高铁肌红蛋白形成, 氧气压升高则抑制其形成。
(5)基因工程嫩化方法
• 这种方法是利用生物工程对动物内的肌肉生长发育基因进 行调控,通过基因获的嫩度好的肉。 • 一是活体调控钙激活酶抑制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肌肉中
蛋白质的代谢速度,增加肌肉中蛋白质的积存。
(4)尸僵和成熟
• 宰后尸僵发生时,肉的硬度会大大增加。僵直解除后,随 着成熟的进行,硬度降低,嫩度随之提高。
(5)加热处理
当温度在65~75℃时,肌肉纤维的长度会收缩25%~30%,
肌肉中的结缔组织在60~65℃会发生短缩,从而使肉的嫩 度降低,而超过这一温度会逐渐转变为明胶,从而使肉的 嫩度得到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