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第五章 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normal
DFD
Pork
Beef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其他影响因素
• 温度 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从而加快Mb氧化,所以温 度与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呈正相关。 • 光线 长期光线照射使肉的表面温度上升,细菌繁殖加快, 肉色变暗。 • 冷冻 快速冷冻的肉色较浅,因为形成的冰晶小,光线透过 率低,故而显得浅白。慢速冷冻的显得深红。 • 盐 盐促进肉色素的氧化,不利于肉色保持。 • 脂质氧化 促进肉色素的氧化。脂质氧化过程产生了一些物 质促进色素的氧化或破坏了色素还原系统。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血红蛋白
占肌肉色素的20%,大多数存在于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绝大多数在宰杀、放血过程中流失;
含有四个亚基,每个亚基球蛋白中 间含有一个血色素。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在宰杀放血前占色 素物质的80%,充分放血后, 为肌肉中主要色素物质。主 要分布于肌浆中。 肌红蛋白的含量和组成形式 决定了肌肉的颜色。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影响因素- pH
动物肌肉pH在宰前呈中性,宰后,由于糖酵解作用使乳酸 在肌肉中累积,pH值下降。终pH较高的肉呈深色,如DFD肉、 黑切牛肉等。一般pH均速下降,终pH为5.6左右,肉的颜色正 常。pH下降过快还会造成蛋白质变性,肌肉失水,产生PSE肉
DFD normal
PSE
图 日粮中添加 维生素E及用维 生素C浸泡对肉 色变化的影响
时间(d)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三、异质肉色
灰白色的PSE肉 黑色的DFD肉和黑切牛肉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黑切牛肉(dark cutting beef)及DFD肉
黑切牛肉除肉色发黑外,还有pH值高、质地硬、系水力高、 氧的穿透能力差等特征。 应激动物肌肉只能产生少量(40µmol)的乳酸,只能使pH值 降到6.0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样肌肉中的线粒体摄氧功能没有被抑制,大 量的氧被线粒体摄去,在肉的表面能氧合肌红蛋白的氧气就 很少,抑制了氧合肌红蛋白的形成,肌红蛋白大都以紫色的 还原形式存在,使肉色发黑。
真空包装肉表面色 素的变化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2.充气包装
• 通过调节包装袋里的气体组成 (1)抑制需氧微生物繁殖,从而延长肉的保存时间。 (2)控制肌红蛋白的氧合和氧化,从而对肉的颜色有调节作用。
• 没有氧气,肉的肌红蛋白是以还原状态存在的,呈紫(红)色, 低氧(1%)有利于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形成,而高氧有利于 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形成。 • 气调包装的气体组成有纯CO2、CO2与O2和CO2与N2几种。 • 在CO2达到25%时即可对大多数细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在 40%~60%时效果最佳。但纯CO2包装对肉色不利,所以气调 包装大多采用混合气体,用CO2抑制细菌,用O2来保持肉色。
导致嫩度下降,损失大量水分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二)、宰后因素 宰后因素:动物被屠宰后,由于供氧终断,肌细 胞内能量产生剧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由于屠 宰刺激形成结合的肌动球蛋白因缺乏能量而不能 象活体那样分开,肌肉自身的收缩和延伸性丧失, 导致肌肉僵直。僵直期许多肌肉处于收缩状态, 而肌肉收缩程度与肉的嫩度呈负相关。 原因:肌纤维粗细,质地,以及结缔组织质量和 数量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肌纤维的粗细及结缔组 织的质地是影响肉嫩度的主要内在因素。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PSE肉 (pale, soft and exudative)
• 灰白、柔软和多渗出水的意思,PSE肉首先在丹麦发现和命 名(1954年)。应激的结果,但其机理与DFD肉相反,是因 为肌肉pH值下降过快造成。 • PSE肉常发生在一种对应激敏感并产生综合症的猪上,即 PSS(PSS为porcine stress syndrome的缩写)。PSS猪 对氟烷敏感。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二、影响肉色稳定的因素
高铁肌红蛋白≤20%时肉仍然呈鲜红色, 30%时肉显示稍暗的颜色 50%时肉就呈褐红色, 70%时肉就变成褐色。 影响因素: 氧气压,细菌,pH,温度,光线,冷冻,盐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影响因素-氧气压
• 氧分压在5~7mmHg时氧合肌红 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的 氧化速度最快。 • 形成氧合肌红蛋白需要充足的 氧气,一般氧气分压愈高,愈 有利于形成。 • 而将其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只 需要少量的氧,氧气压越低, 越有利于高铁肌红蛋白形成, 氧气压升高则抑制其形成。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影响因素-细菌
• 细菌的存在使肉变色速度加 倍,温度提高,则更利于这 种变化。细菌使肉色变化加 快的原因是细菌消耗了氧气, 使肉表面氧分压下降,有利 于高铁肌红蛋白的生成。
• 而当细菌繁殖到一定程度时(>7 log cfu/g),大量的细菌消耗 了肉表面的所有氧气,使肉的表面成为缺氧层,这样高铁肌红蛋 白又被还原,此时大量细菌污染的肉面反而只有很少的高铁肌红 蛋白。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保持肉色措施: 真空包装 充气包装 低温存贮 抑菌和添加抗氧化剂。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1.真空包装
真空包装是目前肉品保鲜的最常用措施。 (1)可以降低细菌繁殖,延长肉的保鲜时间; (2)限制或减少了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使肉的肌红蛋白 保持在还原状态,呈紫红色,在打开包装后能象新鲜肉一 样在表面形成氧合肌红蛋白,呈鲜红色。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 注意CaCL2的浓度和用量。浓度过高或用量 过大,会使肉呈现苦味和金属味,肉的色泽 变得不均匀,并且存放过程中肉色容易加深。 (6)碱嫩化法 – 可以显著提高肉的PH值和保水能力,使结 缔组织的热变性提高,并使PSS型猪转变为 正常品质的猪肉; – 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溶液对牛肉等进行注射 或浸泡腌渍处理。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3.抗氧化剂
(1)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试验表明在饲料中 添加维生素E能有效地延长肉色的保持时间,这主要是因 为维生素E可降低氧合肌红蛋白的氧化速度,同时促进高 铁肌红蛋白向氧合肌红蛋白转变。 (2) 维生素C 既能抗氧化,又有抑菌作用,还能延长肉色保 持期。在动物屠宰前注射维生素C也有同样的效果。
第五章 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肉色 嫩度 风味 多汁性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第一节、 肉的颜色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一、 肌红蛋白及其化学变化
肉的颜色:
肉及肉制品的评价,人们大都 从色、香、味、嫩等几个方面来评 价,其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颜色。 肉色主要取决于肌肉中的色素 物质-----肌红蛋白(Myoglobin)和血 红蛋白(Hemoglobin) ,如果放血 充分,前者约占肉中色素的80%~ 90%,占主导地位。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第三节 肉的风味
肉品风味: 今不如昔。 为什么?
肉品风味研究
肉品加工
品种选育 饲养管理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分类和特点
肉的风味大都通过烹调后产生,生肉一般只有咸味、金属味 和血腥味。风味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脂肪的氧化
气味 风味 滋味
主要由挥发性化合物产生 来源于脂肪、蛋白质降解产 物及其相互作用的次级产物
影 响
年龄愈大,肉亦愈老 一般运动多的肉较老
因 素
年龄 运动
性别
大理石纹 成熟 品种 电刺激 肌肉
公畜肉一般较母畜和腌畜肉老
与肉的嫩度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改善嫩度 不同品种的畜禽肉在嫩度上有一定差异 可改善嫩度 肌肉不同,嫩度差异很大,源于其中的结缔组织的量和质 不同所致
僵直
解冻僵直
动物宰后将发生死后僵直,此时肉的嫩度下降,僵直过后, 成熟肉的嫩度得到回复
主要由水溶性化合物产生 来源于蛋白质、核酸等降解 产物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一、肉品的滋味
• 甜味:葡萄糖、果糖、核糖、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赖氨 酸、脯氨酸、羟脯氨酸 • 咸味:无机盐、谷氨酸钠、天冬氨酸钠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正常状态下,僵直期的肉嫩度最差。 – 温度 • 15 ℃以上,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 收缩越剧烈。 • 15 ℃以下,与温度呈负相关,温度越低 收缩程度越大,即冷收缩。 • 应控制在15 ℃左右的温度,不宜过高或 过低。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 成熟 • 肉成熟后,嫩度改善 • 熟化过程降解了一些关键性蛋白破坏了原 有的结构体系,结缔组织变得松散。 – 烹调加热 • 40 ℃ ~50 ℃之间,肉硬度增加。肌动蛋 白凝聚; • 60 ℃ ~75 ℃之间,切割力进一步增加。 肌内膜和肌束膜变性而引起收缩; • 75 ℃以上,肉的硬度下降。肽腱的水解, 胶原蛋白交联的破裂,纤维蛋白的水解。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二、肉的人工嫩化
1.酶 – 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等多种酶制剂; – 技术 • 将肉浸渍在含酶溶液中; • 将含酶溶液直接泵入肌肉的血管系统。 2.电刺激 – 由于电刺激引起肌肉痉孪性收缩,导致肌纤维 结构的破坏;加速尸僵的发展,防止冷收缩, 并使成熟时间缩短。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一、影响肉嫩度的因素
(一)、宰前因素 – 物种、品种及性别
• 畜禽体格越大,肉越老 • 公畜肌较母畜肉粗糙
– 年龄
• 年龄越老,肉的嫩度下降
– 肌肉部位
• 运动越多,肌肉负荷越大的肌肉因其有强壮 的致密的结缔组织支持,肌肉则老。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不同部位牛肉烹调后的剪切力值和嫩度
PSE pork
normal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第二节 肉的嫩度
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