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课件PPT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 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 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 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 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 “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注意正确读音
①分(fèn)外妖娆(ráo) ②逊(xùn) ③成吉思汗(hán ) ④数( shǔ )风流人物 ⑤还(hái)看今朝(zhāo)
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 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 (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 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 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 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 死,称赞过去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 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 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 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 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 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沁园 春
雪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中 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 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还是一位史学家、诗人、 书法家。
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 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 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 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 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 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 多姿多彩。
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 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 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 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 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 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汉武帝- 刘彻 (前156-前87)
一位有雄才大略又能善於用人 的盛世君主.他所实行的许多政策 和措施,对于以后历史的发展有很 大的影响。但晚年统治时,连年征 战,加重徭役,使农民生活困苦。
统治晚期,连年用 兵,营建宫室,赋 役苛重,加深了阶 级矛盾。
但他作战 野蛮残酷, 大规模屠 杀居民, 毁灭城镇 田舍,破 坏性很大。
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体现了诗人北国赏雪的豪迈情 怀。
作者望见了哪些 景观?作者为何选取 这些景观?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 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 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 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 “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 地域的辽阔,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雄伟的气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 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 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化静为动的写法,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 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生机勃勃。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 出了怎样的意境?
诵读训练
诗歌朗读应注意些什么?
•停顿 •节奏 •重音 •感情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一、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 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毛泽东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 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 色世界里。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赞颂河山壮丽秀美。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总
雄伟壮阔
写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具
形象鲜明
体
动静结合
描
修辞丰富
写
生机勃勃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展
须晴日,
开
先实后虚
看红装素裹,
想
意境壮丽
分外妖娆。
象
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默读诗文 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豪杰。
第二, “惜”中有贬:委婉地批 评他们短于文治。
第三, “惜”中寓志:蕴含后来 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 雄人物的自信。
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 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 “今朝”对比,“英雄”与 “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 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 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 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 点明了主题。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
样理解?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
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 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 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 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 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 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 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都长 于武功,短于文治.
秦始皇三十四年,一位朝廷高官淳chún于越反
1、“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 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找出诗中最能体现 本诗主旨的诗句。
上下阕是如何过渡连贯起来的? 怎样理解“折腰”?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 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 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 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 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 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 倾倒之情。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 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 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 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 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 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毛 泽 东 亲 笔 手 书 的 ︽ 沁 园 春
·
雪 ︾
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