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沁园春雪PPT课件

沁园春雪PPT课件


毛泽东(1893—1976),中 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思想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其诗词气魄雄浑,意境 开阔,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 情怀。作品有《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诗词集》。
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 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他率领长征部 队胜利到达陕北后,又领导全党全军开展抗日 战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 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 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 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气势磅礴,旷达 豪迈;议论,纵贯古今,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想象写景
(虚写)
上阕
降雪冰冻 地区之广
千里 万里 望
冰封 雪飘
寒冷程 度之烈

(描写)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对偶 夸张
静态 须
红装素裹
比喻 拟人
山--舞—银 原--驰—蜡
动态
分外妖娆
对偶 比喻
分实

(抒情)
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形 象预见,表现了革命 领袖高瞻远瞩的博大
胸怀和乐观精神
赏 析 下 阕
4.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评论古代帝王,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
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实则采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来衬 托当今的英雄人物,为下文抒发豪情壮志和赞美当今英雄做铺垫。
5.如何理解“俱往矣”三个字,究竟谁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文治、武功两方面有杰出才能和 远大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诗人 自己。这是全诗的主旨。
阕 惜——数
昂扬向上,积极乐观
3.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 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1.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
雪景的?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体常识 词,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
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
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 词”,历史上宋代是词的创作繁荣时期,涌现了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 放派词人和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
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二



园 春











·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俱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看 今 朝!(一字一顿)
感情基调:慷慨豪迈
精读文本 1.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连线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前三句 具体描写:用几个典型景物展现北国雪景
b 欲与天公试比高。
“欲”和“比”,把群山和高原人格化了,不仅突出了它 们之高,更显示了其无畏气概和斗争精神。言近意远,富有 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这个 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 象的。
5.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又 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女领 男领 齐

男Hale Waihona Puke 女男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山 舞银蛇, 原 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 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 几句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 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 翁,独钓寒江雪。”
品读的方法指导: (1)品重点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余”,“只剩下”的意思,强化了白茫 茫的壮阔景象。“顿失”是立刻失去的意思,写 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 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
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 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3.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 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 赖和热爱的激情。
4.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 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 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词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上阕13句,下 阕12句,句号处必须押韵。
“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 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词牌后面可以有题目,也 可以没有题目。这首词,“雪”是题目。
品读的方法指导: ①判断所用的修辞方法。 ②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运用了对偶、夸张和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北方壮阔
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宏大的气魄 和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 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将披雪的群山比作“银蛇”飞 舞,将白雪覆盖的丘陵比作巨象 奔驰,化静为动,动静相衬。 “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拟 人、夸张的修辞,表现 “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 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ráo)
hán
shǔ
hái
2.解释词语
惟余: 风骚:
只剩。
竞: 争着。
折腰:倾倒。
红一风装代流素天人裹 骄 物原 政: : :指治形耀《、容着诗思雪大经想后地》、天。里文晴 素的 化, 裹《 在红 ,国 内日 原风 。和 指》白 妇和雪女《交的楚相淡辞辉装》映,里的这的壮里《丽指离景白骚色雪》。覆,红盖这装大里,地用原。来指概妇括女广的义艳的装文,化这,里包指括红日照
上 阕 中七句 想 象:红日映雪的景象 后三句 概括描写:冰天雪地的北国景色
前两句 下 阕 中七句
末三句
承上启下,实现由景及人的过渡 论风流人物 评古代帝王
2.请在词中找两句话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北国风光
气势磅礴,雄伟壮丽

望——看
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
列举历代英雄人物不足
下 数风流人物 抒发诗人的抱负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这五个人都 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有雄才大略,赫赫战功,对中国 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惜”字总领,引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含义有以下几点:A.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B.委婉 批评了他们的不足,短于“文治”。C.表现了后来居上的伟大 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3.探究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作用。 思考: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它们之间有什么内 在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寓情于景,
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
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 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上下一气,构成 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 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
李颀《古从军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 连大漠。”
作者简介
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 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 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 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 们就来看看他笔下的雪给我们带来一番什么样 的景象和感受。
引江 无山 数如 英此 惜 雄多 竞娇 折, 腰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今朝风流人物
短于“文治” 文韬武略
江山多娇 英雄折腰
秦皇汉武 略输 唐宗宋祖 稍逊 成吉思汗 只识
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陪衬)
过渡
评史
评论历史人物,赞美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