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_课件1-课件ppt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_课件1-课件ppt
因为圆心1, 2到切线的距离为 2,
即| k 3 |= 2, 1 k2
所以k 2-6k-7=0,解得k=7或k=-1. 所以所求的切线方程为7x-y-15=0或x+y-1=0.
2连结PC,CA.在RtVPCA中,PA 2= PC 2- CA 2=8,
所以过P点的圆C的切线长为2 2.
3由7( xx 1y)21(5y02)2
, 解得A(12
2
5
, 9). 5
又由(xxy1)2
1 (
0 y
2)2
, 解得B 0,1.
2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x-3y+3=0.
(1)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只有一条; (2)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必有两条.在求 圆的切线方程时,会遇到切线的斜率不存 在的情况.如过圆x2+y2=4外一点(2,3)作 圆的切线,切线方程为5x-12y+26=0或x -2=0,此时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切线不 能漏掉;
【例2】 已知圆C:x2+(y-1)2=5,直线l:mx-y+1-m=0. (1)求证:对任意m∈R,直线l与圆C总有两个不同的 交点A、B; (2)求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其轨迹是什 么曲线.
【解析】1 证明:直线l的方程化为( x-1)m+(1-y )=0
令
x 1
1 y
0 0
,得
=4(4-b)2-4 2 (b2-6b+1) 0,
得2-3 2 b 2+3 2
由韦达定理得x1+x2=-(4-b),x1
x2= b 2
6b 2
1
y1
y2=b2-b(x1+x2 )+x1 uuur uuur
x2= b 2
6b 2
1+4b.
因为OP OQ=0,所以x1x2+y1y2=0,
即b2-6b+1+4b=0.
3.已知圆C:(x-a)2+( y-2)2=4a 0及直线l:
x-y+3=0.当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2 3时,
a等于 ___2_-__1____
【解析】由题意知| a 2 3 | | a 1| 22 32
2
2
解得a= 2-1.
因为a 0,所以a= 2-1.
4.已知圆C:x2+y2-2x-2y+1=0,直线l: y=kx与圆C交于P、Q两点,点M(0,b)满足 MP⊥MQ. (1)当b=1时,求k的值; (2)若k=2,求b的值.
二是通过对给出的直线和圆的方程进行分 析和计算,可以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 关系;
三是运用直线与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考查诸如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求最值等一些实 际问题.复习备考时要注意理顺关系,全面掌 握,小心求证,细心求解.
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有两种:
1几何法:将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
x y
1,即直线l恒过定点P 1
1,1.
而12+(1-1)2=1 5,所以点P 1,1在圆内.
所以对任意m R, 直线l与圆C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
2圆C的圆心C 0,1,半径r= 5
设弦AB的中点M的坐标为M (x,y). 当m=0时,直线l:y=1,
则弦AB的中点M的坐标为0,1;
位置关系 数学式子 位置关系 数学式子
两圆外离 两圆外切 两圆相交
d>r1+r2
d=r1+r2 |r1-r2|<d<r1+r2
两圆内切 两圆内含
d=|r1-r2| d<|r1 平 面 几 何 问 题 的 “ 三 步 曲”: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 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 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把代数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4.数形结合是解决本节内容非常有效的方 法.涉及到圆上的点(x,y)的最值用数形结合;直 线与圆的一部分的交点情况的判断也是用数形结 合;相交弦问题还是用数形结合.
5.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是考得比较多的内容,
因而要重视.
1 过圆上的点作圆的切线只有一条;
3r r 故 e N的方程为(x-3 3)2+( y-3)2=9.
1.已知直线5x-12y+a=0与圆x2-2x+y2=0 相切,则a的值为___-__1_8_或__8____.
【解析】圆的方程可化为( x-1)2+y 2=1,
所以圆心坐标为1, 0 ,半径为1,
由已知可得 | 5 a |=1 | 5+a |=13, 13
所以a的值为-18或8.
2.圆x2+y2-2x-2y+1=0上的动点Q到直 线 3x + 4y + 8 = 0 的 距 离 的 最 小 值 是 ____2____.
【解析】知圆x2+y2-2x-2y+1=0的圆心C 1,1.
因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3 4 8 |=3, 5
所以点Q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为3-1=2.
【变式练习3】 如图,已知圆心坐标为( 3,1)的圆M 与x轴及直线 y= 3x分别相切于A、B两点,另一圆N与圆M 外 切、且与x轴及直线y= 3x分别相切于C、D两点. 求圆M 和圆N的方程.
【解析】连结OM. 由于⊙M与∠BOA的两边 均相切,故点M到直线OA 及直线OB的距离均为⊙M 的半径, 则点M在∠BOA的角平分线上. 同理,点N也在∠BOA的角平分线上, 即O,M,N三点共线,且直线OMN为∠BOA的角 平分线.
直线与圆相切
【例1】 已知圆C:(x-1)2+(y-2)2=2,P点的坐标为(2, -1),过点P作圆C的切线,切点为A、B.求: (1)直线PA、PB的方程; (2)过P点的圆的切线长; (3)直线AB的方程.
【解析】1如图,设过P点的圆
的切线方程为y+1=k ( x-2), 即kx-y-2k-1=0.
1求m的值; 2 求直线PQ的方程
【解析】1曲线方程为(x+1)2+( y-3)2=9表示圆
心为(-1, 3),半径为3的圆. 因为点P、Q在圆上且关于直线x+my+4=0对称, 所以圆心(-1, 3)在直线上,代入得m=-1.
2 因为直线PQ与直线y=x+4垂直,
所以设P(x1,y1)、Q(x2,y2 ), PQ方程为y=-x+b. 将直线y=-x+b代入圆方程, 得2x 2+2(4-b) x+b2-6b+1=0.
【变式练习2】 已知圆(x-1)2+(y-2)2=25,直线l:(2m+1)x +(m+1)y-7m-4=0(x∈R). (1)证明:不论m为何值,直线l必与圆C相交; (2)求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取最小值时直线l的 方程.
【解析】1 证明: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
(2x+y-7)m+( x+y-4)=0.
所以直线l的斜率等于2. 由点斜式得直线l的方程为y-1=2( x-3), 即2x-y-5=0.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2】 求与圆x2+y2=5外切于点P(-1, 2),且半径 为2 5的圆的方程.
【解析】方法1:设所求圆的圆心为C(a,b),则
(a 1)2 (b 2)2 (2 b 2 a 1
解得b=1 (2-3 2,2+3 2).
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x+1.
本节内容很好地体现了运算、推理、数形结 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因而在近几年 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主要反映在三 个方面:
一是利用直线与圆相交时半径、弦心距、弦 长的一半的勾股关系,以及直线与圆相切时圆心 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等关系,可以求得一些相 关的量,进而求得圆的方程或直线的方程;
2设AB与MQ交于点P,则MP AB,MB BQ,
MP= 1 2 2 2=1 33
在RtVMBQ中,MB2=MPgMQ,即1=1 MQ,所以MQ=3. 3
设Q x,0,则x2+22=9,x= 5,,所以Q( 5,0),
所以直线MQ的方程为2x+ 5y-2 5=0或2x- 5y+2 5=0.
直线与圆相交
(3)本题中求直线AB的方程是通过求切点,根据
两切点A、B的坐标写出来的.事实上,过圆(x
-a)2+(y-b)2=r2外一点P(x0,y0)作圆的切线, 经过两切点的直线方程为(x0-a)(x-a)+(y0- b)(y-b)=r2.其证明思路为:设切点A(x1,y1)、 B(x2,y2),P点坐标满足切线PA、PB的方程, 从而得出过A、B两点的直线方程.
【解析】圆的方程化为(x-1)2+( y-1)2=1,
圆心C 1,1,半径r=1,它与x轴、y轴都相切, 且切点分别为1, 0 、 0,1. 1当b=1时,点M刚好是圆在y轴上的切点.
要满足MP MQ,PQ必为直径, 直线l必过圆心,所以k=1.
2 将y=2x代入圆的方程得5x 2-6x+1=0,
2 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肯定有两条,如果只
求到一条,要考虑是否把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漏掉了.
3 判断或利用直线与圆相切时,用d=r比用
=0更简便一些.
6.直线与圆相交时,半径r、弦心距d、弦长的
一半 l 的勾股关系r2=d 2+( l )2非常重要.
2
2
1.(2011·苏州调研卷)若过点A(-2,0)的圆C与 直线3x-4y+7=0相切于点B(-1,1),则圆C的 半径长等于________. 答案:5 选题感悟:直线与圆相切是直线和圆位置关系 的重点,是高考的热点,求解直线与圆相切问 题的方法丰富多彩,其中恰当地运用平面几何 的知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令
2x x y
y70 40
,得
x y
3 ,
1
即直线l恒过定点M 3,1.
而(3-1)2+(1-2)2=5 25,所以点M 3,1在圆内.
所以不论m为何值,直线l与圆C必相交.
2当圆心C 1,2与点M 3,1的连线与直线l垂直时,
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最短.
因为直线MC的斜率为 2 1 1 , 13 2
因为点M的坐标为( 3,1), 所以点M 到x轴的距离为1, 即 e M的半径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