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陈涉世家》知识归纳练习注音夏(jiǎ)辍(chuî)垄(lǒng)怅恨(chàng)鸿鹄(hïng hú)闾(lǘ)当行(dāng háng)戍(sh ù)渔阳屯(tún)度(duï)以数谏(shuî jiàn)上使外将兵(jiàng)行卜(bǔ)帛(bï)陈胜王(wàng)罾(zēng)鱼腹(fù)间令(jiàn)祠(cí)篝火(gōu)忿(fân)恚(huì)笞(chī)毋(wú)藉第令(jiâ)宁有种乎(nìng)袒(t ǎn)为坛而盟(wãi)蕲(qí)铚(zhì)酂(cuï) 柘(zhâ)谯(qiáo)身被(pī)会(huì)六七百乘(shâng)骑(jì)稷(jì)长(zhǎng)吏以应(yìng)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谪”通“谪”)意思是“被强迫流放到边远地区”(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意思是“倡导”(3)固以怪之。
(“以”通“已”)意思是“已经”(4)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意思是“穿”古今异义词(加粗字)1.【等死】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爱戴。
今义:怜惜,怜悯。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5.【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借给6.【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里。
今义:间隙。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果真。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9.【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10【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11【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1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13 【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今义:三位老人。
【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度已失期】古义:估计今义:限度,分寸3、词类活用(1)、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3)、皆指目陈胜(“目”,名作动,“以目示意”)(4)、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罩着”)(5)、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4、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适逢与皆来会计事:集会将项燕为楚将:将领上使外将兵:率领次皆次当行:编次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书乃丹书帛:写得鱼腹中书:字条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杀之以应陈涉:响应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陈守令皆不在:县令数以数谏故:屡次卒数万人:几道道不通:道路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为为屯长:担任为天下唱:向、充当为坛而盟:筑项燕为楚将:是士卒多为佣者:替、给5、解释下列各句并补充省略的成分。
①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②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长期以来苦(于)秦(的统治)③吾闻二世少子也—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⑤借第令勿斩—即使仅使(自己)免于斩刑6、判断句式 陈胜者.,阳城人也.吾闻二世少子也. 译为“……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项燕为.楚将 7、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5、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唐雎不辱使命》 语音 (1)唐睢不r ǔ ____使命 (2)秦王f ú ___然怒 (3)免冠徒xi ǎn ____(4)以头qi āng ____地 (5)休j ìn ____降于天 (6)天下g ǎo ___素 (7)秦王色n ǎo ____ (8)hu ì ____星袭月 (9)好收吾骨zh āng ___江边(10)天上宫qu â ____ (11)三年j ī ____旅客 (12)低q ǐ ____户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6.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一词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的)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于: 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经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经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
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
今:抢夺)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
今:因为)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
今:增加)词类活用1. 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
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2.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3.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4.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5.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6.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7.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
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8.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特殊句式翻译句子1.非若是也——判断句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4.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5.请广于君——状语后置6.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重点词语解释1、辱使命: 辱没、辜负2、易安陵:交换3、其许寡人: 答应4、大王加惠给予恩惠5、甚善:好6、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7、弗敢易:不;交换 8、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9、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 10、请广于君:扩充11、逆寡人者:违背 12、轻寡人与:轻视13、非若是也:像;这样 14、虽千里不敢易:即使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16、怫然怒:盛怒的样子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 18、布衣:平民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 20、以头抢地耳:撞;罢了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23、仓鹰:通“苍” 24、休祲:吉凶的征兆25、若士必怒:如果 26、缟素:穿丧服27、色挠:变了脸色;挠, 28、屈服:谢之道歉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理解性默写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重点语句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易:交换。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
”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