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第二次大联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点(-4,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4,3)
B、(4,-3)
C、(-4,-3)
D、无法确定
3、下面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11,6
B、8,8,16
C、10,5,4
D、6,9,14
4、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
至少要再钉上木条的根数为
A、0
B、1
C、2
D、3
5、若十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相等,则一个外角的度数为
A、18°
B、36°
C、45°
D、60°
6、如果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那么它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7、如图,在△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D为垂足,连接EC,若CE=5,则BC等于
A、2
B、3
C、4
D、5
7题8题9题10题
8、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先从B处出发与AB成90°方向,向前走50米到C处立一根标杆,然后方向不变继续朝前走50米到D处,在D处转90°沿DE方向再走17米,到达E处,此时A、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10米
B、12米
C、15米
D、17米
9、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0,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点D,且OD=3,则△ABC的面积是
A、20
B、25
C、30
D、35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0),点M的坐标为(0,4),过M点作直线MN⊥y轴,在直线MN上找一点B,使△OAB是等腰三角形,此时B的坐标不可能是
A、(0,4)
B、(2,4)
C、(4,4)
D、(4,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在△ABC中,AB=AC,BC=6,AD⊥BC于点D,则BD=
12、如图,∠ABC=∠DEF,AB=DE,要说明△ABC≌△DEF,若以“ASA”为依据,则还需添加的条件为
13、如图,直线m∥n,以直线m上的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m、n 于点B、C,连接AC、BC,若∠1=30°,则∠2=
12题13题14题15题
14、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第2017个三角形的底角度数是
15、如图,将△ABC的三个角分别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则∠1+∠2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如图,在△ABC中,EF与AC交于点G,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B=45°,∠F=30°,∠CGF=70°,求∠A的度数
(2)利用三角板也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画法如下:
①利用三角板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
②分别过点M、N画OM、ON的垂线,交点为P;
③画射线OP,所以射线OP为∠AOB的角平分线;
请你评判这种作法的正确性,并加以证明。
小王准备用一段长3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场地,用于饲养家兔,已知第一条边长为a m,由于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能是第一条边长的2倍多2 m
(1)请用a表示第三条边长
(2)问第一条边长可以为7m吗?请说明理由。
18(本题7分)
在下列条件中,过△ABC任意一个顶点作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并注明这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1)如图1,在△ABC中,∠A=∠B=45°
(2)如图2,在△ABC中,∠A=30°,∠B=15°
19、(本题7分)
(1)如图1,点P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Q,交CA的延长线于点R,请观察AR与AQ,它们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如果点P沿着底边BC所在直线,按由C向B的方向运动到CB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你在图2中完成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
图1 图2
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AC=∠DAE=90°,AB=AC,AE=AD,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
(1)请你找出图2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注意: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求证:DC⊥BE
图1 图2 21、(本题7分)
如图,∠BAC=∠ABD,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
(1)求证:∠ABC=∠BAD
(2)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直线l过点M(3,0)且平行于y轴。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
(2)如果点P的坐标是(-a,0),其中a>0,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P1,点P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是P2,求P1P2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通过计算加以判断PP2的长会不会随着点P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3、(本题14分)
问题情境:如图1,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可知∠BAD=∠C(不需要
证明)
(1)特例探究:如图2,∠MAN=90°,射线AE在这个角的内部,点B、C在∠MAN的边AM、AN上,且AB=AC,CF⊥AE于点F,BD⊥AE于点D,证明:△ABD≌△CAF
(2)归纳证明:如图3,点B、C在∠MAN的边AM、AN上,点E、F在∠MAN内部的射线AD上,∠1、∠2分别是△ABE、△CAF的外角,已知AB=AC,∠1=∠2=∠BAC,
求证:△ABE≌△CAF
(3)拓展应用:如图4,在△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CD=2BD,点E、F 在线段AD上,∠1=∠2=∠BAC,若△ABC的面积为15,则△ACF与△BDE的面积之和为(直接写出答案)
图1 图2 图3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