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省桂林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广西省桂林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广西省桂林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分别以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画弧,得到的封闭图形是莱洛三角形,若AB=2,则莱洛三角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 )A .3π+B .3π-C .23π-D .223π-2.已知直线2y kx =-与直线32y x =+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3k =B .3k <-C .3k >D .33k -<<3.《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方程篇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善行者追之,问几何步及之?”这是一道行程问题,意思是说:走路快的人走100步的时候,走路慢的才走了60步;走路慢的人先走100步,然后走路快的人去追赶,问走路快的人要走多少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如果走路慢的人先走100步,设走路快的人要走 x 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那么,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x x 10060100-= B .x x 10010060-= C .x x 10060100+= D .x x 10010060+= 4.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的面积是 2500000 平方千米.将 2500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 .70.2510⨯B .72.510⨯C .62.510⨯D .52510⨯5.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AD ⊥BC ,垂足为D 、E ,F 分别是CD ,AD 上的点,且CE =AF.如果∠AED =62°,那么∠DBF 的度数为( )A .62°B .38°C .28°D .26°6.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k 与ky x=(k 为常数,k≠0)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C .D .7.某校120名学生某一周用于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阅读时间是8~10小时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 )A .15,0.125B .15,0.25C .30,0.125D .30,0.25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a=2aB .b 3•b 3=2b 3C .a 3÷a=a 3D .(a 5)2=a 79.如下字体的四个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0.一次函数y ax c =+与二次函数2y ax b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 、C 的坐标分别为点B (﹣3,1)、C (0,﹣1),若将△ABC 绕点C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 1B 1C ,则点B 对应点B 1的坐标是( )A .(3,1)B .(2,2)C .(1,3)D .(3,0)129( )A.±3 B.3 C.9 D.8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如图,点A是双曲线y=﹣9x在第二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O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以AB为底作等腰△ABC,且∠ACB=120°,点C在第一象限,随着点A的运动,点C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但点C始终在双曲线y=kx上运动,则k的值为_____.14.已知α,β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3)x+m2=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满足11αβ+=﹣1,则m的值是____.15.小明为了统计自己家的月平均用电量,做了如下记录并制成了表格,通过计算分析小明得出一个结论:小明家的月平均用电量为330千瓦时.请判断小明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并且说明理由______.月份六月七月八月用电量(千瓦时)290 340 360月平均用电量(千瓦时)33016.如图,P是⊙O的直径AB延长线上一点,PC切⊙O于点C,PC=6,BC:AC=1:2,则AB的长为_____.17.如图1,在R t△ABC中,∠ACB=90°,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D的长y(cm)与点P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点P运动5秒时,PD的长的值为_____.18.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E 是»BF的中点,连接AF 交过E 的切线于点D ,AB 的延长线交该切线于点C ,若∠C =30°,⊙O 的半径是2,则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已知,抛物线2y ax x c =++的顶点为(1,2)M --,它与x 轴交于点B ,C (点B 在点C 左侧).(1)求点B 、点C 的坐标;(2)将这个抛物线的图象沿x 轴翻折,得到一个新抛物线,这个新抛物线与直线:46l y x =-+交于点N . ①求证:点N 是这个新抛物线与直线l 的唯一交点;②将新抛物线位于x 轴上方的部分记为G ,将图象G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平移,同时也将直线l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上平移,记运动时间为t ,请直接写出图象G 与直线l 有公共点时运动时间t 的范围.20.(6分)已知矩形ABCD 的一条边AD =8,将矩形ABCD 折叠,使得顶点B 落在CD 边上的P 点处,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 交于点O ,连接AP 、OP 、OA .若△OCP 与△PDA 的面积比为1:4,求边CD 的长.如图2,在(Ⅰ)的条件下,擦去折痕AO 、线段OP ,连接BP .动点M 在线段AP 上(点M 与点P 、A 不重合),动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BN =PM ,连接MN 交PB 于点F ,作ME ⊥BP 于点E .试问当动点M 、N 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EF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线段EF 的长度.21.(6分)某商店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销售一种礼盒.2014年,该商店用3500元购进了这种礼盒并且全部售完;2016年,这种礼盒的进价比2014年下降了11元/盒,该商店用2400元购进了与2014年相同数量的礼盒也全部售完,礼盒的售价均为60元/盒.2014年这种礼盒的进价是多少元/盒?若该商店每年销售这种礼盒所获利润的年增长率相同,问年增长率是多少?22.(8分)在△ABC 中,AB=AC≠BC ,点D 和点A 在直线BC 的同侧,BD=BC ,∠BAC=α,∠DBC=β,且α+β=110°,连接AD ,求∠ADB 的度数.(不必解答)小聪先从特殊问题开始研究,当α=90°,β=30°时,利用轴对称知识,以AB 为对称轴构造△ABD 的轴对称图形△ABD′,连接CD′(如图1),然后利用α=90°,β=30°以及等边三角形等相关知识便可解决这个问题.请结合小聪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填空:△D′BC 的形状是 三角形;∠ADB 的度数为 .在原问题中,当∠DBC <∠ABC (如图1)时,请计算∠ADB 的度数;在原问题中,过点A 作直线AE ⊥BD ,交直线BD 于E ,其他条件不变若BC=7,AD=1.请直接写出线段BE 的长为 .23.(8分)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 与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为4, (1)求k 的值;(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 的取值范围; (3)过原点O 的另一条直线l 交双曲线y=kx(k >0)于P 、Q 两点(P 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 、P 、B 、Q 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24,求点P 的坐标.24.(10分)计算:101()2sin601tan60(2019)2π--+-+-o o ; 解方程:24(3)9x x x +=-25.(10分)“扬州漆器”名扬天下,某网店专门销售某种品牌的漆器笔筒,成本为30元/件,每天销售量y (件)与销售单价x (元)之间存在一次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规定每天漆器笔筒的销售量不低于240件,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每天获取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该网店店主热心公益事业,决定从每天的销售利润中捐出150元给希望工程,为了保证捐款后每天剩余利润不低于3600元,试确定该漆器笔筒销售单价的范围.26.(12分)某文具店购进一批纪念册,每本进价为20元,出于营销考虑,要求每本纪念册的售价不低于20元且不高于28元,在销售过程中发现该纪念册每周的销售量y(本)与每本纪念册的售价x(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当销售单价为22元时,销售量为36本;当销售单价为24元时,销售量为32本.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当文具店每周销售这种纪念册获得150元的利润时,每本纪念册的销售单价是多少元?设该文具店每周销售这种纪念册所获得的利润为w元,将该纪念册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文具店销售该纪念册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27.(12分)已知PA与⊙O相切于点A,B、C是⊙O上的两点(1)如图①,PB与⊙O相切于点B,AC是⊙O的直径若∠BAC=25°;求∠P的大小(2)如图②,PB与⊙O相交于点D,且PD=DB,若∠ACB=90°,求∠P的大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分析】莱洛三角形的面积是由三块相同的扇形叠加而成,其面积=三块扇形的面积相加,再减去两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求出即可.【详解】过A作AD⊥BC于D,∵△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2,∠BAC=∠ABC=∠ACB=60°,∵AD⊥BC,∴BD=CD=1,33∴△ABC的面积为12BC•AD=1232⨯3S扇形BAC=2602360π⨯=23π,∴莱洛三角形的面积S=3×23π﹣2×3﹣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扇形的面积计算,能根据图形得出莱洛三角形的面积=三块扇形的面积相加、再减去两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解此题的关键.2.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当3k=时,两条直线无交点;当3k>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一象限.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能够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解:设走路快的人要走x 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根据题意得:10010060x x-=.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是关键.4.C【解析】分析: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比较大的数,我们习惯上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使书写、计算简便.解答:解:根据题意:2500000=2.5×1.故选C.5.C【解析】分析: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根据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可以证明△BDF≌△ADE.详解:∵AB=AC,AD⊥BC,∴BD=CD.又∵∠BAC=90°,∴BD=AD=CD.又∵CE=AF,∴DF=DE,∴Rt△BDF≌Rt△ADE(SAS),∴∠DBF=∠DAE=90°﹣62°=28°.故选C.点睛:熟练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B 【解析】 【分析】 【详解】选项A 中,由一次函数y=x+k 的图象知k<0,由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知k>0,矛盾,所以选项A 错误;选项B 中,由一次函数y=x+k 的图象知k>0,由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知k>0,正确,所以选项B 正确;由一次函数y=x+k 的图象知,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所以选项C 、D 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信息和被调查学生总数为120进行计算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一周内用于阅读的时间在8-10小时这组的:频率:组距=0.125,而组距为2, ∴一周内用于阅读的时间在8-10小时这组的频率=0.125×2=0.25, 又∵被调查学生总数为120人,∴一周内用于阅读的时间在8-10小时这组的频数=120×0.25=30. 综上所述,选项D 中数据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有两点:(1)要看清,纵轴上的数据是“频率:组距”的值,而不是频率;(2)要弄清各自的频数、频率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8.A 【解析】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A.a+a=2a ,故本选项正确;B.336 b b b ⋅=,故本选项错误;C.32a a a ÷= ,故本选项错误;D.525210()a aa ⨯==,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考查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比较基础,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可知,A为轴对称图形.故选A.考点:轴对称图形10.D【解析】【分析】本题可先由一次函数y=ax+c图象得到字母系数的正负,再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相比较看是否一致.【详解】A、一次函数y=ax+c与y轴交点应为(0,c),二次函数y=ax2+bx+c与y轴交点也应为(0,c),图象不符合,故本选项错误;B、由抛物线可知,a>0,由直线可知,a<0,a的取值矛盾,故本选项错误;C、由抛物线可知,a<0,由直线可知,a>0,a的取值矛盾,故本选项错误;D、由抛物线可知,a<0,由直线可知,a<0,且抛物线与直线与y轴的交点相同,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和直线的性质,用假设法来搞定这种数形结合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11.B【解析】【分析】作出点A、B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对应点,再顺次连接可得△A1B1C,即可得到点B对应点B1的坐标.【详解】解:如图所示,△A1B1C即为旋转后的三角形,点B对应点B1的坐标为(2,2).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正确根据题意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图形或点旋转之后要结合旋转的角度和图形的特殊性质来求出旋转后的点的坐标.12.C【解析】 93= 9 3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出△AOD ∽△OCE ,进而得出AD OD OA EO CE OC ==,即可得出k=EC×EO=1. 【详解】解:连接CO ,过点A 作AD ⊥x 轴于点D ,过点C 作CE ⊥x 轴于点E ,∵连接AO 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 ,以AB 为底作等腰△ABC ,且∠ACB=120°,∴CO ⊥AB ,∠CAB=10°,则∠AOD+∠COE=90°,∵∠DAO+∠AOD=90°,∴∠DAO=∠COE ,又∵∠ADO=∠CEO=90°,∴△AOD ∽△OCE , ∴AD OD OA EO CE OC== =tan60°3, ∴AOD EOC S S ∆∆=23 =1,∵点A 是双曲线y=-9x 在第二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 ∴S △AOD =12×|xy|=92, ∴S △EOC =32 ,即12×OE×CE=32, ∴k=OE×CE=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添加辅助线,得出△AOD ∽△OCE 是解题关键.14.3.【解析】【分析】可以先由韦达定理得出两个关于α、β的式子,题目中的式子变形即可得出相应的与韦达定理相关的式子,即可求解.【详解】得α+β=-2m-3,αβ=m 2,又因为211+-2m-3+===-1m αβαβαβ,所以m 2-2m-3=0,得m=3或m=-1,因为一元二次方程()22230x m x m +++=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0,得(2m+3)2-4×m 2=12m+9>0,所以m >4-3,所以m=-1舍去,综上m=3.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将根与系数的关系与代数式相结合解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不合理,样本数据不具有代表性【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所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即可得到结论.【详解】不合理,样本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例:夏季高峰用电量大不能代表年平均用电量).故答案为:不合理,样本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例:夏季高峰用电量大不能代表年平均用电量).【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表,认真分析表中数据是解题的关键.16.1【解析】PC切⊙O于点C,则∠PCB=∠A,∠P=∠P,∴△PCB∽△PAC,∴12 BP BCPC AC==,∵BP=12PC=3,∴PC2=PB•PA,即36=3•PA,∵PA=12∴AB=12-3=1.故答案是:1.17.2.4cm【解析】分析:根据图2可判断AC=3,BC=4,则可确定t=5时BP的值,利用sin∠B的值,可求出PD.详解:由图2可得,AC=3,BC=4,∴AB=22345+=.当t=5时,如图所示:,此时AC+CP=5,故BP=AC+BC-AC-CP=2,∵sin∠B=ACAB=35,∴PD=BP·sin∠B=2×35=65=1.2(cm).故答案是:1.2 cm.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得到AC、BC的长度,此题难度一般.18.332 23π-【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切线的性质及圆周角定理得CE 的长以及圆周角度数,进而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DE ,AD 的长,利用S △ADE ﹣S 扇形FOE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求出即可.【详解】解:连接OE ,OF 、EF ,∵DE 是切线,∴OE ⊥DE ,∵∠C =30°,OB =OE =2,∴∠EOC =60°,OC =2OE =4,∴CE =OC×sin60°=4sin 6023,⨯=o∵点E 是弧BF 的中点,∴∠EAB =∠DAE =30°,∴F ,E 是半圆弧的三等分点,∴∠EOF =∠EOB =∠AOF =60°,∴OE ∥AD ,∠DAC =60°,∴∠ADC =90°, ∵CE =AE =23,∴DE 3∴AD =DE×tan60°333,=∴S △ADE 113333222AD DE =⋅=⨯= ∵△FOE 和△AEF 同底等高,∴△FOE 和△AEF 面积相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ADE ﹣S 扇形FOE 23360π2333260π.3⋅⨯=-=-故答案为2 23π-【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FOE和△AEF面积相等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1)B(-3,0),C(1,0);(2)①见解析;②23≤t≤6.【解析】【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列方程,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令y=0,即可得解;(2)①根据翻折的性质写出翻折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与直线方程联立,求得交点坐标即可;②当t=0时,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N(3,-6)(相切),此时直线与G无交点;第一个交点出现时,直线过点C(1 +t,0),代入直线解析式:y=-4x+6+t,解得t=23;最后一个交点是B(-3+t,0),代入y=-4x+6+t,解得t=6,所以23≤t≤6.【详解】(1)因为抛物线的顶点为M(-1,-2),所以对称轴为x=-1,可得:1=12aa-1+c=2⎧--⎪⎨⎪-⎩,解得:a=12,c=32-,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y=12x2+x32-,令y=0,解得x=1或x=-3,所以B(-3,0),C(1,0);(2)①翻折后的解析式为y=-12x2-x3+2,与直线y=-4x+6联立可得:12x2-3x+92=0,解得:x1=x2=3,所以该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根,所以点N(3,-6)是唯一的交点;②23≤t≤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运动,解本题的要点在于熟知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20.(1)10;(2)【解析】【分析】(1)先证出∠C=∠D=90°,再根据∠1+∠3=90°,∠1+∠2=90°,得出∠2=∠3,即可证出△OCP∽△PDA;根据△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得出CP=12AD=4,设OP=x,则CO=8﹣x,由勾股定理得x2=(8﹣x)2+42,求出x,最后根据AB=2OP即可求出边AB的长;(2)作MQ∥AN,交PB于点Q,求出MP=MQ,BN=QM,得出MP=MQ,根据ME⊥PQ,得出EQ=12 PQ,根据∠QMF=∠BNF,证出△MFQ≌△NFB,得出QF=12QB,再求出EF=12PB,由(1)中的结论求出PB=228445+=,最后代入EF=12PB即可得出线段EF的长度不变【详解】(1)如图1,∵四边形ABCD是矩形,∴∠C=∠D=90°,∴∠1+∠3=90°,∵由折叠可得∠APO=∠B=90°,∴∠1+∠2=90°,∴∠2=∠3,又∵∠D=∠C,∴△OCP∽△PDA;∵△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 CP=12AD=4设OP=x,则CO=8﹣x,在Rt△PCO中,∠C=90°,由勾股定理得x2=(8﹣x)2+42,解得:x=5,∴AB=AP=2OP=10,∴边CD的长为10;(2)作MQ∥AN,交PB于点Q,如图2,∵AP=AB,MQ∥AN,∴∠APB=∠ABP=∠MQP.∴MP=MQ,∵BN=PM,∴BN=QM.∵MP=MQ,ME⊥PQ,∴EQ=PQ.∵MQ∥AN,∴∠QMF=∠BNF,∴△MFQ≌△NFB.∴QF=FB ,∴EF=EQ+QF=12(PQ+QB )=12PB , 由(1)中的结论可得:PC=4,BC=8,∠C=90°,∴=EF=12∴在(1)的条件下,当点M 、N 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 的长度不变,它的长度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找出全等和相似的三角形21.(1)35元/盒;(2)20%.【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设2014年这种礼盒的进价为x 元/盒,则2016年这种礼盒的进价为(x ﹣11)元/盒,根据2014年花3500元与2016年花2400元购进的礼盒数量相同,即可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设年增长率为m ,根据数量=总价÷单价求出2014年的购进数量,再根据2014年的销售利润×(1+增长率)2=2016年的销售利润,即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1)设2014年这种礼盒的进价为x 元/盒,则2016年这种礼盒的进价为(x ﹣11)元/盒,根据题意得:3500240011x x =-,解得:x=35,经检验,x=35是原方程的解. 答:2014年这种礼盒的进价是35元/盒.(2)设年增长率为m ,2014年的销售数量为3500÷35=100(盒).根据题意得:(60﹣35)×100(1+a )2=(60﹣35+11)×100,解得:a=0.2=20%或a=﹣2.2(不合题意,舍去).答:年增长率为20%.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增长率问题.22.(1)①△D′BC 是等边三角形,②∠ADB=30°(1)∠ADB=30°;(3)7【解析】【分析】(1)①如图1中,作∠ABD′=∠ABD ,BD′=BD ,连接CD′,AD′,由△ABD ≌△ABD′,推出△D′BC 是等边三角形;②借助①的结论,再判断出△AD′B ≌△AD′C ,得∠AD′B =∠AD′C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1)当60°<α≤110°时,如图3中,作∠AB D′=∠ABD ,B D′=BD ,连接CD′,AD′,证明方法类似(1).(3)第①种情况:当60°<α≤110°时,如图3中,作∠AB D′=∠ABD ,B D′=BD ,连接CD′,AD′,证明方法类似(1),最后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求出DE ,即可得出结论;第②种情况:当0°<α<60°时,如图4中,作∠ABD′=∠ABD,BD′=BD,连接CD′,AD′.证明方法类似(1),最后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①如图1中,作∠ABD′=∠ABD,BD′=BD,连接CD′,AD′,∵AB=AC,∠BAC=90°,∴∠ABC=45°,∵∠DBC=30°,∴∠ABD=∠ABC﹣∠DBC=15°,在△ABD和△ABD′中,AB ABABD ABD BD BD'=⎧⎪∠=∠⎨='⎪⎩∴△ABD≌△ABD′,∴∠ABD=∠ABD′=15°,∠ADB=∠AD′B,∴∠D′BC=∠ABD′+∠ABC=60°,∵BD=BD′,BD=BC,∴BD′=BC,∴△D′BC是等边三角形,②∵△D′BC是等边三角形,∴D′B=D′C,∠BD′C=60°,在△AD′B和△AD′C中,AD AD D B D C AB AC=⎧⎪=⎨⎪=''⎩'∴△AD′B≌△AD′C,∴∠AD′B=∠AD′C,∴∠AD′B=12∠BD′C=30°,∴∠ADB=30°.(1)∵∠DBC<∠ABC,∴60°<α≤110°,如图3中,作∠ABD′=∠ABD,BD′=BD,连接CD′,AD′,∵AB=AC,∴∠ABC=∠ACB,∵∠BAC=α,∴∠ABC=12(180°﹣α)=90°﹣12α,∴∠ABD=∠ABC﹣∠DBC=90°﹣12α﹣β,同(1)①可证△ABD≌△ABD′,∴∠ABD=∠ABD′=90°﹣12α﹣β,BD=BD′,∠ADB=∠AD′B∴∠D′BC=∠ABD′+∠ABC=90°﹣12α﹣β+90°﹣12α=180°﹣(α+β),∵α+β=110°,∴∠D′BC=60°,由(1)②可知,△AD′B≌△AD′C,∴∠AD′B=∠AD′C,∴∠AD′B=12∠BD′C=30°,∴∠ADB=30°.(3)第①情况:当60°<α<110°时,如图3﹣1,由(1)知,∠ADB=30°,作AE⊥BD,在Rt△ADE中,∠ADB=30°,AD=1,∴DE=3,∵△BCD'是等边三角形,∴BD'=BC=7,∴BD=BD'=7,∴BE=BD﹣DE=7﹣3;第②情况:当0°<α<60°时,如图4中,作∠ABD′=∠ABD,BD′=BD,连接CD′,AD′.同理可得:∠ABC=12(180°﹣α)=90°﹣12α,∴∠ABD=∠DBC﹣∠ABC=β﹣(90°﹣12α),同(1)①可证△ABD≌△ABD′,∴∠ABD=∠ABD′=β﹣(90°﹣12α),BD=BD′,∠ADB=∠AD′B,∴∠D′BC=∠ABC﹣∠ABD′=90°﹣12α﹣[β﹣(90°﹣12α)]=180°﹣(α+β),∴D′B=D′C,∠BD′C=60°.同(1)②可证△AD′B≌△AD′C,∴∠AD′B=∠AD′C,∵∠AD′B+∠AD′C+∠BD′C=360°,∴∠ADB=∠AD′B=150°,在Rt△ADE中,∠ADE=30°,AD=1,∴3∴3故答案为:373【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1)32;(2)x<﹣4或0<x<4;(3)点P的坐标是P(﹣;或P(﹣.【解析】分析:(1)先将x=4代入正比例函数y=2x,可得出y=8,求得点A(4,8),再根据点A与B关于原点对称,得出B点坐标,即可得出k的值;(2)正比例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即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下方,根据图形可知在交点的右边正比例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由于双曲线是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因此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应该是平行四边形,那么△POA的面积就应该是四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即1.可根据双曲线的解析式设出P点的坐标,然后表示出△POA的面积,由于△POA的面积为1,由此可得出关于P点横坐标的方程,即可求出P点的坐标.详解:(1)∵点A在正比例函数y=2x上,∴把x=4代入正比例函数y=2x,解得y=8,∴点A(4,8),把点A(4,8)代入反比例函数y=kx,得k=32,(2)∵点A与B关于原点对称,∴B点坐标为(﹣4,﹣8),由交点坐标,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x<﹣8或0<x<8;(3)∵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OP=OQ,OA=OB,∴四边形APBQ是平行四边形,∴S△POA=S平行四边形APBQ×=14×224=1,设点P的横坐标为m(m>0且m≠4),得P(m,32m),过点P、A分别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E、F,∵点P、A在双曲线上,∴S△POE=S△AOF=16,若0<m<4,如图,∵S△POE+S梯形PEFA=S△POA+S△AOF,∴S梯形PEFA=S△POA=1.∴12(8+32m )•(4﹣m )=1. ∴m 1=﹣7+37,m 2=﹣7﹣37(舍去),∴P (﹣7+37,16+4877); 若m >4,如图,∵S △AOF +S 梯形AFEP =S △AOP +S △POE ,∴S 梯形PEFA =S △POA =1.∴12×(8+32m )•(m ﹣4)=1, 解得m 1=7+37,m 2=7﹣37(舍去),∴P (7+37,﹣16+4877). ∴点P 的坐标是P (﹣7+37,16+4877);或P (7+37,﹣16+4877).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y=k x中k 的几何意义.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 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得三角形的面积.24.(1)2 (2)123,1x x =-=-【解析】【分析】(1)原式第一项利用负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二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第三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最后一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可得到结果;(2)移项后分解因式,即可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1)原式=23311+=2;(2)24(3)9x x x +=- 4(3)(3)(3)+=+-x x x x()33(3)0++=x x∴123,1x x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运算以及平方根的应用,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5.(1)10700y x =-+;(2)单价为46元时,利润最大为3840元.(3)单价的范围是45元到55元.【解析】【分析】(1)可用待定系数法来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利润=销售量×单件的利润,然后将(1)中的函数式代入其中,求出利润和销售单件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其性质来判断出最大利润;(3)首先得出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所获利润等于3600元时,对应x 的值,根据增减性,求出x 的取值范围.【详解】(1)由题意得:4030055150k b k b +=⎧⎨+=⎩ 10700k b =-⎧⇒⎨=⎩. 故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0x+700,(2)由题意,得-10x+700≥240,解得x≤46,设利润为w=(x-30)•y=(x-30)(-10x+700),w=-10x 2+1000x-21000=-10(x-50)2+4000,∵-10<0,∴x <50时,w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46时,w 大=-10(46-50)2+4000=3840,答:当销售单价为46元时,每天获取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3840元;(3)w-150=-10x 2+1000x-21000-150=3600,-10(x-50)2=-250,x-50=±5,x1=55,x2=45,如图所示,由图象得:当45≤x≤55时,捐款后每天剩余利润不低于3600元.【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利用函数增减性得出最值是解题关键,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模型是解答本题的重点和难点.26.(1)y=﹣2x+80(20≤x≤28);(2)每本纪念册的销售单价是25元;(3)该纪念册销售单价定为28元时,才能使文具店销售该纪念册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92元.【解析】【分析】(1)待定系数法列方程组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列一元二次方程求解.(3)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量:w=(x-20)(-2x+80),得到二次函数,先配方,在定义域上求最值. 【详解】(1)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把(22,36)与(24,32)代入,得2236 2432.k bk b+=⎧⎨+=⎩解得280. kb=-⎧⎨=⎩∴y=-2x+80(20≤x≤28).(2)设当文具店每周销售这种纪念册获得150元的利润时,每本纪念册的销售单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x-20)y=150,即(x-20)(-2x+80)=150.解得x1=25,x2=35(舍去).答:每本纪念册的销售单价是25元.(3)由题意,可得w=(x-20)(-2x+80)=-2(x-30)2+200.∵售价不低于20元且不高于28元,当x<3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8时,w最大=-2×(28-30)2+200=192(元).答:该纪念册销售单价定为28元时,能使文具店销售该纪念册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92元.27.(1)∠P=50°;(2)∠P=45°.【解析】【分析】(1)连接OB,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PA=PB,∠PAO=∠PBO=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2)连接AB、AD,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DB=90°,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AB⊥PA,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详解】解:(1)如图①,连接OB.∵PA、PB与⊙O相切于A、B点,∴PA=PB,∴∠PAO=∠PBO=90°∴∠PAB=∠PBA,∵∠BAC=25°,∴∠PBA=∠PAB=90°一∠BAC=65°∴∠P=180°-∠PAB-∠PBA=50°;(2)如图②,连接AB、AD,∵∠ACB=90°,∴AB是的直径,∠ADB=90·∵PD=DB,∴PA=AB.∵PA与⊙O相切于A点∴AB⊥PA,∴∠P=∠ABP=4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掌握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