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易错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易错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选择题1、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2、在北方高寒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酒精的小.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小块铜和一大块铜的熔点相同. B一小块铜的熔点低于一大块铜的熔点.C铜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一小块铜和一大块铜熔化时的温度相同.4、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铅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C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D 在-210℃时,氢气是固态.5、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D.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6、小李把同样水饺放在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7、我国发射的“神舟”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好外,还由于()A. 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B. 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C. 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D. 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8、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A.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C.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9、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此图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 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 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 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相传古代人表演从滚烫的油锅里捞东西,就是先往锅里倒入白醋,然后再加食用油,油会漂浮在白醋的上面,一开始加热,很快就会沸腾……但是手还可以伸进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醋沸点其实很低.B、人们看的是白醋的沸腾,食用油没有沸腾.C、人们看到的是食用油和白醋同时沸腾.D、如果白醋沸腾完了,再加热到油沸腾时,手就不敢伸入了11、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5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 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1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先熔化,后液化.B. 先汽化,后液化.C. 先升华,后凝华.D. 先汽化,后凝固.14、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

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D.下霜前,气温必需降到0℃以下;雪融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气温度降低16、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 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 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 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 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17、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8、“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

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

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B、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C、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D、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19、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不正确的是()A 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B 熔点低于0℃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 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铝的熔点为660℃,660℃的铝应为液态. 填空题1、晶体熔化时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必须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气温急剧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______(填“吸热”或者“放热”),使菜窖的气温不致于太低而冻坏菜。

3、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不断_____________,到水面破裂;在沸腾过程中,液体要不断________,温度________。

6、小明用下面的表格对蒸发和沸腾加以比较,请帮他将表格填写完整。

7、小红是一个小魔术迷.她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医用酒精中,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空中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请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实验探究题1、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

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2、如图甲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________.(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3、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李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 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 min把观察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一中.(1)请你根据表一的数据画出混合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________℃,当实验进行到21 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态。

(3)在水中掺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 (填“高”或“低”).实验结束后,李涛同学又想知道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后的凝固点的高低是否与掺入酒精质量的多少有关,于是他又用玻璃杯取与第一次实验质量相等的水,在水中掺入质量更少的酒精,放入冰箱内重做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二中。

(4)根据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分析可知,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减少,混合液的凝固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1)水是沸点是__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__ ℃左右.(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