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学生实验观察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由一段动画儿歌《蜗牛和黄鹂》导入课题,提问学生蜗牛属于哪一类动物。
然后出示本节课题以及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播放一段有关软体动物的短片,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软体动物,对于软体动物大致形成一个概念,从心理上消除在学习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形态的软体动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并对照教材认识各部分的结构,重点观察贝壳、外套膜、足、鳃等,然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贝壳的作用?2、如何运动?3、如何呼吸?4、如何摄食?(5分钟)同时用多媒体出示河蚌内部结构解剖图,作为学生寻找和观察以上结构的依据。
在寻找和观察河蚌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方式。
然后让各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来自己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特点:
身体的表面有两片坚硬贝壳,不同的软体动物其贝壳的形态不同。
贝壳的内面紧贴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身体有一肌肉质足----是运动器官,
里面是更柔软的内脏团,在内脏团的两侧是呼吸器官----鳃。
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河蚌的外套膜,也许会寻找到珍珠哪!(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和学习的兴趣)。
回顾短片中的内容:“他们为人类奉献珍珠,我们很少想到它的辛苦”。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这里用了“辛苦”二字?
知识拓展:同学们是否知道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尝试回答。
老师展示珍珠形成的过程示意图,解释珍珠形成的原因:河蚌的外套膜可以分泌珍珠质,形成河蚌贝壳里面光亮的珍珠层。
当外套膜受到沙粒或者异物刺激时,珍珠层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光彩夺目的珍珠。
设问:珍珠形成了,软体动物呢?引发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教材中关于石鳖、蜗牛、乌贼的资料,了解其他软体动物。
回顾短片中的内容,思考: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部分:通过第一部分软体动物来引出节肢动物的学习。
软体动物中,有很多是我们喜欢的“海鲜”,那么同样是海鲜的虾蟹怎么不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哪类动物?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已经命名的有120万种以上。
究竟包括哪些动物呢?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片《虫虫特工队》片段:你看到了哪些虫虫?(独角仙、苍蝇、瓢虫、竹节虫、蜜蜂、蝗虫、蝴蝶、跳蚤、螳螂、蜘蛛、甲壳虫等)它们都是昆虫吗?昆虫有什么特征呢?
出示蝗虫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的要求,分组观察并讨论解决所出示的有关问题。
(5分钟)然后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分析回答,不到之处由其他学生一一补充分析。
并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出示有关问题的答案。
观察的要求:
1.观察蝗虫身体胸部、腹部和足、触角的分节情况。
提示:胸部分部,腹部和足以及触角分节。
2.观察蝗虫足、翅的着生部位以及翅的特点。
提示:蝗虫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分别着生在前胸、中胸和后胸上。
前翅革质起保护后翅的作用着生在中胸、后翅膜质着生在后胸。
3.观察蝗虫气门的位置。
提示:蝗虫的气门着生在腹部的两侧。
4.轻轻地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提示:蝗虫的头部和胸部坚硬有外骨骼保护,腹部稍微柔软一些。
讨论的问题:
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4.体表坚硬对于蝗虫有什么意义?
答案:
1.蝗虫身体可分为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单眼三只、口器一个,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有前足、中足、后足各一对,是运动中心。
腹部有生殖器和气门,是生殖和呼吸中心。
2.足和触角均分节,两对翅。
使得蝗虫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广泛,更有利于取食和逃避天敌。
3.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的“门户”,其内连接不断分支的气管,依靠细支气管直接和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所以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
4.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又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蝗虫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蝗虫的呼吸与气门有关?
节肢动物的分类:
参考教材插图,完成观察思考中的表格。
通过横向对比,了解昆虫与节肢动物的区别,让学生知道哪些节肢动物才属于昆虫。
让学生自己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小活动: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身体和四肢分节的优点,可以挑选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演示一下,在躯干和四肢都不打弯的情况下,来进行走路、奔跑等各种动作。
学生尝试总结,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当堂检测:
通过练习题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习知识点。
课堂反思总结:
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体表通常有坚硬的外壳。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壳或者内骨骼,它们骨骼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
3.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有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出现蜕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