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历史公开课

2019届高三历史公开课


苏联
中国
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 1928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 布《废两改元令》 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 1935-1937年,国民政府 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 ”,鼓励发展工业、农业 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 和交通运输业 、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 ”。废止银本位,统一发 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 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 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 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 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 1937,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法币 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 欧洲第一 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 新的一轮“苏联热”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两张图学透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一则题讲透 高考历史(小论文)
1
of
22
1
两 张 图学 透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爆发 标志 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 市场崩溃。 危机 表现 金融: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工业:企业破产;市场萧条; 生产锐减;工人失业。 农业:农产品价格下跌; 农民收入锐减。 社会生活:失业人数激增;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5
of
22
5
一 则 题 讲 透
二.实战演练——小组互评
医由 生我 !来 诊 断
我 来 当
——
6
of
22
6
一 则 题 讲 透
评分标准:
概括出的论题明确,且与不同时期的 论题明确 部分词汇相关,2分。 2分 有论题,论题与词汇相关度低,1分。 有论题,论题与词汇无关,0分。 史实准确 有不同时期的史事,史实叙述准确。 4分 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 能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6分 举例有说服力; 表达流畅,关系语恰当。 看最后是否有结论,且与论题相呼应
of
22
解题思路总结:
审时度“事” 史论结合
第一步:审问题找主题:理解问题要求;阅读材料找出主 题(中心词); 第二步:时空定位——: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空间的掌握 ; 第三步:读材料定论题:阅读材料找出相关信息点、选择 角度、确定论题; 第四步:用史实证论题:组织(与论题)相关联的史实, 史论结合,逻辑正确论证论题。
7
of
22
7
一 则 题 讲 透
你发现手中的小论文存在的问 题了吗?请会诊后给出你们小 组的诊断书。 如:语言不连贯,有语病、 如:有头无尾、主题不明 如:没有逻辑、层次不清 如:论题无关、史论分离 如:书写潦草、卷面难看 ......
8
of
22
8
一 则 题 讲 透
示例一: 论题:世界经济联系加强。(2分) 论述: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冲击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 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积极开拓国际市 场。苏联抓住机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人才、资金,促进了工 业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实行币制改革,废除 银本位;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经济统制政策。(9分) 总之,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发展更加紧密。 (1分)
4
of
22
4
一 则 题 讲 透
上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 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
一、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问题找主题:理解问题要求;阅读材料找出主题 第二步:时空定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第三步:读材料定论题:提炼~热词(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 第四步:用史实证论题:组织(与论题)相关联的具体史实
9
of
22
9
一 则 题 讲 透
示例二: 论题: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分) 论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各国 提供了发展机遇。美国实施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苏联借机引进人才、先进技 术,推动了工业化建设,为美苏冷战奠定经济基础。南京国民政 府实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经济发展。(9 分) 总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于各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 遇,因此各国需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1分)
14
of
22
三.活学活用——习题强化
翻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短平快增分练第29页, 第一题,立即审题并把思路写下来(确定论 题及可运用历史事实)。
温馨提示:小论文解题8字 真言你记住了吗?
审时度“事” 史论结合
15
of
22
11
of
22
11
高考历史42(小论文)题 解题攻略
一.考察的核心素养(时空观念,食疗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二.解题思路指导 三.活学活用——习题强化
12
of
22
一、42题考察的主要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定位准确、严禁穿越
证据意识、论从史出
依据史料、有理有据
13
10
of
22
10
一 则 题 讲 透
最后两步具体分解提醒:
1.确定论题很重要
(1)时间定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化抽象为具体——角度可用从:措施、对国内外的影响 (积极的,消极的)、思想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切一 个角度确定主题。
2.论述过程需注意:
(1)找相关史实填充论点,围绕论题发挥。 (2)注意表达流畅、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影响 从局部看,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从整体看,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经济危机
德国、日本走 上法西斯道路 胡佛政府“自 由放任”政策
失败
罗斯福 新政
2
of
222Biblioteka 两 张 图学 透措施
罗斯福新政
2
评价 进步性: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局限性:罗斯福新政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 本矛盾,所以无法消除经济危机的隐患。 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金融: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 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工业: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 业复兴发》 ,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 下。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调整劳资关系。 农业: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 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社会生活: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救济基金。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 工程,以刺激消费和生产。
蓝鹰标记
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
3
of
22
3
一 则 题 讲 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美国
1929年,经济危机爆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 总统 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 国工业复兴法》 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 调整法》 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使 美元贬值40% 1934年5月22日,国会通过 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 法案》 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 保障法》,通过《社会保 险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