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答案

高三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答案

高三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答案第一篇:高三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答案高三一模追踪练习: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答案1.[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分)【点拨】(1)王诗和周诗都是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点拨】“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

2.(1)【解析】本题不同作者从不同视角来写金陵,但都有共同点,即伤心,伤心的原因相似,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解析】该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诗句表达了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要透过异找出同)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3.解析:这两道题有求同有求异。

内容相同,作者不同,写作时间不同;运用得表现手法相同,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异。

(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分)(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不同: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分)(这要求找出共同之处,分析细节的不同。

)4.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5.(1)【解析】从题目看,第一题是从两诗的共有词“月黄昏”切入,结合诗句明确统一词营造的相似的氛围,相近的心绪。

抓住题干里的有用信息,找他们的同,把对两首诗的有效比较结合起来,得出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2)分析:该问答案不唯一,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但一定要结合原诗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不能只答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

是个开放题,比较后选择自己最能说好的做答。

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

“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②“犹有”更好。

“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

(理由见上)第二篇:诗歌鉴赏(高三)诗歌鉴赏(高三)(一)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

唐时已不存在,唐人常用来泛指西北地区与唐为敌的部族。

唐代诗歌中,常以“破楼兰”代指平定边患。

(l)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第四句虽豪迈,却反映出戌边将士们的思归和厌战情绪:不把敌人消灭终归回不成家。

上述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分析。

(3)这首七绝将_________与人物情感和谐统一,表现了诗人高度的概括力和_________的艺术风格。

(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

“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__________。

(2)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_________。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三)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四种景,运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

第三四句写情,所抒的情与一二句的景,形成______。

(2)一个“欲”字,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其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试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四)欲与元八卜邻,先是有赠白居易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a b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c d注:卜邻,选择邻居。

(1)将下列四句依次填入abcd方框内,它们的顺序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

①子孙长作隔墙人②绿杨宜作两家春③明月好同三径夜④可独终身数相见(2)“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故,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首联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后四句写。

(五)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这首诗的题目为“山中留客”,就全诗的内容看,“留客”的目的是。

(2)这首诗,作者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山光物态弄春晖”。

正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着力表现山的______,从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渲染出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这首诗,诗人所写之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_________。

所采用的________的手法,使得全诗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六)晚次鄂洲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擎声!(1)这首诗题目中“晚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

二句中的“孤帆”和未句中的“鼓鼙声”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写诗人由于战乱,被迫浪迹异乡。

诗中,作者运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运用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两句,把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使全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盂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陡有羡鱼情。

(1)这首诗前四句_________,紧扣题中“_________”,后四句,紧扣题中“”。

(2)三四句中,“济”的意思是________;“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三四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诗人西游长安时,写给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目的很明确,但在语言运用上却_____________。

(八)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更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1)这是一首赠别诗,但诗人从大处着眼,旨在_________,而不同一般送别诗的_____________。

(2)该诗用典贴切、自然,尾联用的是东汉窦宪大破匈奴立下卓越战功的典故,意思是___________,这在语意上,又和_________二句遥相呼应。

(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思想情操,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___________的精神,感情_________________,语气_____________,读来有气壮山河之势。

(九)经五丈原温庭筠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

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怀念________而作。

(2)从内容上看,前四句全是_________,仅用几组_________画面,便概括主要人物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

后四句纯是__________,以_________为据,悲切而中肯。

表明诗人凭吊这位历史人物时的心情是十分________的。

(3)从写法上看,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

前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的写法,后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加深了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诗人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在扬洲和白居易相逢,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酬答。

(1)“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试联系前面三句,简要分析说明诗人的心情。

(2)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请联系“千帆过”、“万木春”,简要说明五六两句所表达的思想境界。

(3)五六两句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

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十一)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

首联即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键词语,“幽”应理解成________。

颔联、颈联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

请根据诗意,填写下列表格。

事事幽物态人事(3)尾联两句,是否写诗人安居“江村”无忧无虑的满足之感?请简要说明你的理解。

(十二)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