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附随堂练习

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附随堂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诗歌形象比较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问题:这两首诗的头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加以简析。

答案:陈诗的头两句写出梅花初绽,傲然独立,美艳动人的状态。

“独树春”表明梅花初绽,“惊起晓妆匀”五字写出了梅花的美艳动人。

风韵嫣然。

陆诗的头两句写出了梅花不畏寒风,遍开山中的状态。

“坼晓风”表明梅花迎风盛开,“雪堆遍满四山中”写出了梅花不畏寒冷,漫山遍野竞相开放的状态。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问题:概括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野步者形象。

答案:周诗描写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写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诗歌语言比较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无题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尽枯黄。

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

问题:你认为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前一首含蓄曲折,后一首明快直接。

《观祈雨》第二句表面写农民吹奏箫管、表演节目,恭迎龙神,场面热热闹闹,其实热闹之下不难看出百姓的心急如焚,焦虑不已,语句表达比较含蓄。

后一首诗第三句用比喻形象描绘农夫焦急忧虑的心理,语言比较明快直接。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题: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应”,应该,系船的地方应该还有去年的痕迹,“应”字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为传神之笔。

“犹”字则无此意趣。

“犹”,仍然,去年系船的痕迹仍然还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并不多,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而“应”字则不能道出此意。

表达技巧比较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题: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吴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李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②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不同:吴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李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问题: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

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东风暗拆”一句作者想象芭蕉终于展开时的情态,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描绘了海棠在重重新绿映衬下未开的娇羞之美,将海棠比拟成少女,与桃李形成对比,赞美了海棠的不趋时,矜持高洁、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衣巷越中览古刘禹锡李白朱雀桥边野草花,越王勾践破吴归,乌衣巷口夕阳斜。

战士还家尽锦衣。

旧时王谢堂前燕,宫女如花满春殿,飞入寻常百姓家。

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谈谈它们写法上的异同之处。

答案:相同点:①都借古咏怀②都是依靠禽鸟穿越时间,将古今联系起来。

不同点:①在表现内容上,刘诗以写今事为主,由“堂前燕”点出历史;李诗以写古事为主,由“鹧鸪飞”指出现实。

②在抒情手法上,刘诗借景抒情,用朱雀桥与乌衣巷今日的衰败来发出慨叹;李诗缘事抒情,用当年越王凯旋的盛况来反衬今日的凄凉。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问题: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不超过50字)答案:“比”的手法。

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

思想感情比较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问题: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杜牧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细草摇头忽报侬,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犹愁热,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傍晚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西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1、比较表现手法求“同”关键词——拟人2、比较情感存“异”关键词--回首背低藏答案:都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随堂巩固(一)1、题杜居士[唐]许浑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杜居士的形象。

(4分)答:杜居士是一个隐士形象。

(2分)他幽居深山,不为人所识;无世俗之心,也不问世事;享受闲适与自由。

(2分)2、少年行(唐)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①,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答:塑造了在秋风中披弓执箭、策马扬鞭、戎装出征的英武勇敢的青年将士形象。

(3分)“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们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形象中,折射出将士们装备精良、同仇敌忾、求战心切的情状。

“秋风走马出咸阳”,描写了将士们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的情形,“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描写青年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3分)3、雨雪曲卢照邻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①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②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①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

②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3分)答: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

(1分)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样明亮。

(1分)哀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之情!(1 4、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2)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1分)“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

(1分)随堂巩固(二)1、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①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②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答:荒,荒凉冷落;瘦,贫瘠。

(释字义)(1分)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析原句)(1分)“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看效果)(2分)2、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赵执信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

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

②“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4分)答:常,常常。

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偏向,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释字义+析原句)(2分)“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用寒山,落叶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

(看效果)(2分)3、栾家濑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描写,请从这一角度对“跳波自相溅”作简要分析。

(5分)答:溪水湍湍,浪花迸跳,相溅有声。

(1分)作者正面描绘栾家濑水流这一细微的状态,为后句白鹭受惊做了铺垫。

因为有这场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溅起跳珠,惊动白鹭。

(2分)以动写静。

通过“跳波相溅”的有声来反衬栾家濑的安宁和静穆,表现出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悦之情,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可以过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走出政治漩涡的理想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