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精)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精)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一、问题的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根据《每日文萃》所描述:今年四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教师抽样结果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5.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属于“心理疾病”,从研究结果看,女教师更为突出。

这项调查引起全国教育各界的重视,因为我们知道,心理素质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关注教师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以乐清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为样本,对其心理素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自我调适,并能自我培养自己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法(一)被试的来源及其特征本研究是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先从乐清地区抽出10所小学和10所中学,再从每所学校中抽取5名教师,并控制好男女教师的比例。

表(一)(二)调查工具及使用说明:本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它是心理健康中应用中最为广泛的量表之一,他包括90个项目,具有容量大,反映精神症状面广、省时易于操作等特点.从他的优点和被试的文化程度来看,scl-90最为合适。

scl—90要求被试回答所有的90个项目,限定在最近出现的情况。

每个项目采用5级记分制: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很重5分.这些症状由本人体会和评判。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此量表在上使用时是匿名进行的,并对被试作了保密承诺。

研究中实发110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90。

91%,符合统计测量。

在分析调查时,以被试的“总分、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偏执、敌对、恐怖、人际敏感、精神病性"这11项为精神症状因子,并对其进行研究.三、结果与分析根据scl-90的统计得出的总的结果的如下:(一)样本品定结果总体状况及分析先对100名的被试得分的平均分与全国正常常模比较,表格如下:(表二)从表(二)中的数据告诉我们,100名被试的得分的平均分,都处在常模范围之内,这说明平均的心理素质还算可以;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被试得分的平均分明显偏向常模范围的上限(被试均分比较高),这些精神症状正向着超出常模范围的方向发展或者被试中已经有超出常模的个体存在,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二)从不同纬度上看研究结果并对其分析1. 被试个体各精神症状超出常模范围的情况分析,表格如下:表(三)结果比较(一)从表(三)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从被试的个体角度而言,总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31人,占到总人数的31%;“阳性症状”这一精神症状因子得分上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28人,占到总人数的28%。

其他的精神症状因子的得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也不少,如:“躯体化"这一精神症状因子得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26人,“焦虑”这一精神症状得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26人,“强迫症状” 这一精神症状得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26人,而“抑郁、偏执、敌对、恐怖、人际敏感、精神病性”这些的精神症状得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分别为28人、21人、27人、24人、31人、27人,这些数据说明了有一定数量超出常模范围的个体存在。

从性别角度看:女性的心理素质明显不如男性,在总分上女性的得分超出常模的有18人,比男性多5人,即高出16。

12个百分点。

在躯体化上更是多了6人,女性比男性要高出23个百分点,在“焦虑、偏执、恐怖、敌对、人际敏感”这些精神症状上超出常模女性的人数要比男性多,只有在“精神病性、敌对”上男性比女性高一点点.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上和30岁以下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相当,这说明年龄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的影响不是很大,在“阳性症状、强迫症状、恐怖”这些精神症状上超出常模的人数是一样的多,在其他项精神症状上超出常模的人数差别也不是很大。

从中小学的教师来看:中学教师的心理素质不如小学教师,在总分上,中学教师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比小学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要多3人,在“焦虑”这一精神症状上可以明显看出,中学教师要比小学多出6人,即高出23多个百分点。

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敏感、精神病性“这些精神症状超出常模的人数中学教师要比小学教师要多,在其他精神症状上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中小学是一样的。

从是否班主任角度来看:在总分上差别也比较大,超出常模范围的班主任比非班主任要多3人,在“阳性症状”上要多4人,在“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恐怖”上要多2人,在“人际敏感、敌对”上要多1人、在”精神病性“上要多3人,在“偏执”上要少一人。

再从横向角度上分析“总分、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偏执、敌对、恐怖、人际敏感、精神病性"。

从总分这一行中看:性别之间的差距是最大的,女男超出常模的人数比是18:13,其次是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比为17:14,班主任与非班主任之间的比也为17:14,只有年龄之间的差距是最小的,即16:1 5。

从阳性症状这一行看: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之间的差别是最大的,即54.84:45。

16,在年龄和中小学二项中的比是50:50.从躯体化这一行看:男女之间的比是10:16,即38。

46:61。

54,其他项的比例都是14:12。

从焦虑这一行看:中小学的教师差别是最大的,为16:10,其他项的比例为14:12。

从强迫、抑郁、偏执、人际敏感这四行中可以看出:各项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

从敌对这一行中可以看出:男女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比是15:12,即55。

56:44.44.在恐怖这一行,男女之间的差别是最大的,即14:10。

在精神病性这一行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和非班主任之间的差别是最大的。

2。

.在这100名被试中,有8项或8项以上精神症状因子得分高于常模范围的被试的人数为23人,其中各项精神症状范围的被试有7人,具体的分布如下表:表(四)结果比较(二)表(四)的数据显示:有8项或8项以上精神症状因子得分高于常模范围的被试的人数为23人,说明这些被试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合格,并且其中7人所有精神症状因子的得分都超出了常模,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存在心理疾病了。

从横向看:8项或8项以上精神症状因子得分高于常模范围的被试的人数女教师占到了56。

52%,中学教师占到了52。

17%,班主任占到了52。

17%。

而出现心理疾病的女教师占到了71。

47%,中学教师占到了57.14%,班主任占到了71.43%.从这些情况中可以总结出:中学教师、女教师、班主任这三类教师的心理问题比其他教师要严重。

同一对象在中学教师、女教师、班主任这三类教师集中表现出的结果有多大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原因分析(一)从性别角度上看:女性天生的气质特征就表现出内心体念深刻而持久,考虑问题细致深入,比男性更容易烦恼和激动,对一点小事也会神精过敏,感情很容易受到伤害,把一些事放在心上,很难放下来,如果没有人开导或者自己还没学会自我调节,就会产生躯体化、偏激的心理。

从年龄上看:两者的差别不是很大,说明3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的心理素质相当,这说明2个年龄段都会有引起心理素质不健康的各自因素:30岁以下,由于刚工作不久,在工作学习上还不是很适应,有些年轻教师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更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

30岁以上的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来自家庭的、孩子的还有工作的,事事都要求完美,压力也很大的。

如果工作中没有合作,生活中没得到理解和体谅,也会产生自卑等不良的心理,从而对心理素质造成危胁。

从中小学角度看:中学教师的心理素质不如小学教师,初中、高中学生要面临升学考试,这无疑给中学教师带来压力,考试指挥棒压的中学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师喘不过气来。

这在“焦虑”这一精神症状中表现的十分明显,中学教师比小学教师超出常模的人数高出了23多个百分点.从是否班主任角度看:班主任工作任务重,班级里的事情一般要班主任负责,班主任还担任教学工作,本身工作任务已很繁重,再加上现在遇上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学生一有出入,班主任的责任也最大。

重压加上担心易使人产生恐慌、焦虑、阳性症状、强迫等情绪,从而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横向角度上分析:中学女性的班主任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首先她们具有女性的所有特性,又具有班主任的特点,又要面临学生升学的问题.从表(三)中“人际敏感”这一精神症状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高达31人,占到样本的31%,这说明被试在与人交往是存在不自在感和自卑感,这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有“师尊生卑"的观念,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独断、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这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在学校里,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如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如何,学生发展状况、学习表现如何,评优等等,如果处理不好,同一单位的人就会相互猜疑、嫉妒等,这些都不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抑郁”和“敌对”这两个精神症状上来分析:两者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比较多,这些数据反映了教师忧郁苦闷的心理比较严重,敌对思想也比较突出。

教师们年年做着重复性工作,没有多大的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与自己的职业愿望、理想不一致,于是教师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实现,精神出现疲软状态,人也变的敏感、苦闷、失望、自卑,对工作兴趣减退,对教育发展态势默然,对育人方式消极迎合,讨厌教学,有时甚至出现摔东西、骂学生的行为,这都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

从“阳性症状”上分析: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28人,占到样本的28%,反映教师自我感到不佳的程度比较严重,如主观上感到身体的不适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生活工作中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更严重的会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

原因分析(二)从表(四)中我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素质比较差,造成教师心理精神症状因子普遍偏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社会对教师的评价给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一直以来,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教师因为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在学校、社会等各处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与不同的学生交往时更要控制自己的,以标准化、模范的姿态出现,往往压抑了正常的情绪和需要,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心理素质无形中受到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