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专题 遗传规律与拓展

高考生物专题 遗传规律与拓展

专题5 遗传规律题型分析考情分析遗传规律的考查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一是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应用及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知识;二是主要通过遗传案例、遗传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方式(显隐性遗传的判定、伴性遗传的判定),分析推导基因型、表现型及其遗传概率的计算,尤其是结合新情境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三是考查遗传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配子致死、某种特殊基因型致死、多基因效应、基因互作、表型模拟等。

复习指导复习中,一要注意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综合分析、比较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解答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采用分解组合法。

伴性遗传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分离定律。

二要注意归纳、总结常见例外遗传的分析方法,如逆推法适合于各种遗传方式及其基因型的判定与推理。

三要注意熟悉各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其一般规律,熟悉解答遗传系谱图的一般方法(先分析其遗传方式,并根据系谱图及其提供的情境写出有关成员的基因型,再进一步分析和推断)。

在解答有关遗传概率的计算问题时,要注意分析是运用加法原理还是乘法原理。

重点1 孟德尔遗传规律(基础、重中之重)1.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实验中,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受粉方式)。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9/l0和1/l0。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实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甲组的实验过程(相关基因用T、t表示)。

(3)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环节。

(4)乙组实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情况是。

2.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表l表示豌豆相关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表2中的豌豆品系②~⑤除所给隐性性状外,其余相关基因型均为显性纯合,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表1:要想通过观察花色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应选的亲本组合是 (品系号);若要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①和⑤作亲本是否可行?,为什么?;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是否可行?,为什么?。

(2)要探究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完成实验:第一年,以品系③为母本,品系④为父本杂交,收获的F1种子的性状表现为A.黄种皮、绿色非甜子叶B.黄种皮、黄色非甜子叶C.绿种皮、绿色甜子叶D.绿种皮、绿色非甜子叶第二年,种植F1种子,让其自交,收获F2种子,并对F2种子的子叶性状进行鉴定统计。

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①。

②。

(3)若在第二年让F1与品系⑥杂交,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①。

②。

【知识链接】自由组合定律与减数分裂的关系(1)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性状遗传,如图所示:A、a和C、c或B、b和C、c控制的性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而A、a和B、b控制的性状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其结果形成不同基因组合的配子。

重点2 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3.下面为果蝇的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果蝇正交、反交的结果,试回答问题:组数正交反交①♀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野生型②♀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③♀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突变。

(2)组数②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3)解释组数③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重点3 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必考点)【高考再现】4.(2010山东)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

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

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和。

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

(2)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和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和。

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

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

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②;③。

结果预测:Ⅰ.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Ⅱ.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Ⅲ.如果,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重点4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难点)5. 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

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扁盘的基因型应为,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

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方法点拨】当一对等位基因或者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决定某些性状时,由于基因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在后代中出现了不同于正常情况下的孟德尔遗传规律比例,从遗传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不是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否定。

而是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扩展,是修饰了的孟德尔遗传规律。

基因互作改变的只是后代的性状,而没有改变配子的遗传规律,各种基因型的比例依然和正常的遗传一样,只是由于基因互作导致性状发生差异而已,因此在分析遗传过程、写图解时都与正常的遗传一样,只是分析性状时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即可。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归纳】双杂合子的F1(AaBb)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如果这现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或相互影响时,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9﹕3﹕3﹕1正常的完全显性9﹕7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9﹕3﹕4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6﹕1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5﹕1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6.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l号、2号、4号和5号,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由5号、6号与9号,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由图可以推知2号为显性纯合子、5号为杂合子D.7号和8号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l/3重点6 遗传概率的计算(难点)7.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

一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该遗传病最可能是遗传病。

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为。

(3)若Ⅳ-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方法点拨】概率求解范围的确定(1)在所有后代中求某种病的概率:不考虑性别,凡其后代都属于求解范围。

(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某种病的概率:避开另一性别,只求所在性别中的概率。

(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性别本身也属求解范围,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率(1/2)列入范围,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通关训练】(感受高考氛围)(全国课标卷Ⅰ)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本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

所以选A。

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 : 1或3 :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的方法来验证,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试题点评】此题不难,但会有不少考生错选,原因是对所学知识的本质不能很好的把握,而是仅限于表面的记忆。

本题通过孟德尔实验验证所需要满足的条件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孟德尔实验验证所要注意因素分析判断能力。

(全国课标卷Ⅰ)31.(12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