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定律专题一.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运用了数学统计学原理例:291:87:93:29——>9:3:3:1(粗略估计)2.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萨顿和摩尔根:萨顿提出了假说,摩尔根证明了假说(连锁互换定律))3.运用了豌豆(①繁殖周期短;②繁殖量大;③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④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7对)4.实验步骤:去雄(防止自交)-套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授粉-再套袋二.相关的遗传学概念1.性状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相对性状(未必只有两个)12.基因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相同基因(位于相同位置)A和a:等位基因A和A:相同基因3.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未必一定是自己和自己交配(3)测交:未知基因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交配——测交后代比就是未知基因型个体产生的配子比(4)正交和反交:通常用于区分(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常染色体和伴性遗传)(5)回交:子代与亲代之间的交配三.分离定律1.关系:性状=基因+环境(性状是受环境影响的)22.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①蛋白质的结构(直接);②控制酶的合成(间接)3.关于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决定,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决定,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遗传图解5.对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6.分离定律使用的条件真核细胞核遗传3四.分离定律题型解读(一)连续自交题:例1:Aa自交,求F1基因型及比例;F1自交,求F2基因型及比例;F2自交,求F3基因型及比例?Aa——AA:Aa:aa=1:2:1——Aa占1/21AA:2Aa:1aa——2×(AA:Aa:aa=1:2:1)+1×(4AA)+1×(4aa)∴AA:Aa:aa=6:4:6——Aa占1/4 结论: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杂合子占1/2n,纯合子占(1-1/2n),显性/隐性纯合子占(1-1/2n)/2例2:Aa自交选优,其中显性基因是优良基因,所以逐代选优的过程中,会清除掉所有隐性个体,那么F2的种子种下去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Aa——AA:Aa:aa=1:2:1——AA:Aa=1:2AA:Aa=1:2——2×(AA:Aa:aa=1:2:1)+1×(4AA)∴AA:Aa:aa=6:4:2(二)基因互作题:4Ⅰ:完全显性:A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Aa表现显性性状|Aa自交后代3:1/测交后代1:1Ⅱ:不完全显性:A,a同时表达|Aa自交后代1:2:1/测交后代1:1(也出现了新性状)例3:普通金鱼(AA)和透明金鱼(aa)杂交,后代是五花鱼(Aa)。
Aa自交——AA:Aa:aa(1:2:1)Ⅲ:显性纯合致死例4:任意两只黑鸟杂交,后代黑鸟和白鸟的比例都是2:1,试解释原因?——致死2008北京高考: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显性纯合致死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56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只有杂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Aa ×aa-Aa :aa=1:1 Ⅳ: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例5:A/a 控制腹毛基因,其中A 为长腹毛。
现有一Aa 个体自交(AA:Aa:aa=1:2:1),后代长腹毛中,有1/3无胸毛,其基因型为_AA _,试解释原因?AA 基因抑制了胸毛基因的表达 (三)并显性问题:例6:I A ,I B ,i ——血型问题 (四)数学问题:例7: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的概率是?2121-1211112)()(C 例8:一对杂合黑鸟,一胎生四子,三黑一白的概率是?133443-143)()(C (五)”2/3“题例9:(1)生一个男孩有病的概率?2/3*1/4(2)生一个有病男孩的概率?2/3*1/4*1/2(3)生了一个男孩有病,再生一孩子有病的概率?1/4例10:某孤岛上流行某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9%,现有一对患病夫妻欲生一孩子,试求这个孩子没有病的概率?(p+q)2 Array【储备】遗传平衡定律:p=P(A),q=P(a),p+q=1在整个种群中就有:(p+q)2=p2+2pq+q2,p2表示的就是AA在人群中的频率,...【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9%患病者:Aa AA——基因型频率值和19%——>aa的基因型频率是?81%——>q=90%,p=10%P(Aa)=2pq=2×10%×90%=18%,p(AA)=p2=1%7夫妻:AA/Aa——Aa(18/19)18/19×18/19×1/4 (OVER)(六)配子死亡问题m:(m+n):nm=4;n=1Aa(雄)×aa(雌)——Aa:aa=1:1Aa(雌)×aa(雄)——Aa:aa=?Aa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中,A:a=4:1——>4:1(七)环境作用题:例12:已知控制人秃头基因为:AA都不秃,Aa男性秃头,女性不秃,aa都秃头。
8问:Aa自交,子一代中秃头和不秃头的比例?AA Aa aa(八)差一代题:例13:椎实螺的右旋和左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
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进行自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椎实螺的右旋和左旋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________。
(2)F1表现为左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4)F2出现三种基因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做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F1的性状。
若子代表现情况是________,则该左旋椎实螺是纯合子;若子代的表现情况是________,则该左旋椎实螺是杂合子。
9(1)符合(2)F1的母本是dd(3)dd或Dd dd或Dd或DD(少写不可)(4)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5)左旋螺右旋螺五.自由组合定律基础知识:(1)适用条件:①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②两对(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不存在连锁现象;③两对(多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2)AaBb自交(3A-:1aa)(3B-:1bb)10(3)验证假说:测交实验(4)实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六.自由组合定律基本题型:(一)已知基因型,求表现型及比例——把自由组合定律拆分成两个分离定律的组合例1:Aabb×aaBb——(1Aa:1aa)(1Bb:1bb)(二)已知表现型及比例,求亲本基因型:例2:高/矮(D/d),红/白(A/a)11①高茎红花:矮茎红花——>高红600;高白199;矮红597;矮白198DdAa:ddAa②高茎白花:矮茎红花——>高红800;高白0;矮红0;矮白0DDaa:ddAA(三)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分离题:例3:黄圆×绿皱——>黄圆——>9:3:3:1,拔掉子二代所有黄粒植株,其余植株自交,求性状及比例?aa--1aaBB 2aaBb 2aabb——>BB:Bb:bb=1:2:1——>6:4:6(四)不完全显性(3:1)(1:2:1)=6:3:3:2:1:1(五)基因互作题1.显性纯合致死(3:1)(2:1)=6:3:2:1(2:1)(2:1)=4:2:2:1122.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例4:已知B/b控制黑/白,其中黑色是显性,A/a,B/b独立遗传,现在AaBb自交:(1)若A基因抑制B基因的表达,后代表现型及比例?黑:白=3:13 A---:白色--B-黑色(2)若A基因纯合抑制B基因的表达,后代表现型及比例?黑:白=9:7 AA--白色;--bb白色133.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完成一对相对性状例5:【分析】黑喙白鸭A A bb黄喙白鸭aa BB黑鸭:A a B b4AaBb2AABb2AaBB 2Aabb 2aaBb1AABB 1AAbb 1aaBB 1aabb9A-B- 3A-bb 3aaB- 1aabb黑喙黑鸭黑喙白鸭黄喙白鸭黄喙白鸭14例6:A/a,B/b都控制红/白,其中红色为显性,独立遗传。
(1)若A,B控制的红色具有累积效应(A-bb和aaB-是一个颜色,A-B-是另一个颜色),则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颜色从深到浅)?紫色:红色:白色=9:6:1(2)若显性基因个数越多,颜色越深(没有:1个:2个:3个:4个),则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颜色从深到浅)?1:4:6:4:1(3)若只要有显性基因,就是红色,没有则为白色,则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颜色从深到浅)?15:11516七.连锁互换定律(一)完全连锁规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现象。
原则:分离定律 图解:(二)连锁互换规律:171. 定量分析例题:2016届海淀期末考试37.(11 分)黑腹果蝇的灰体(B )对黑体(b )是显性,长翅(D )对残翅(d )是显性。
科研人员用灰体长翅(BBDD)和黑体残翅(bbdd)果蝇杂交,F1 个体均为灰体长翅。
(1)科研人员用F1 果蝇进行下列两种方式杂交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①由实验结果可推断,B/b 和D/d 基因在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且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②两组实验杂交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F1____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______发生了片段交换,发生这种交换的原始生殖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
42:8:8:42-交叉互换次数:8次->(42-8)/2=17正常分裂次数(8/(8+17)=32%)2.定性分析:18例题:2014年北京高考30题:(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
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