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课件——第五章
4.学制的建立还要适应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吸 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借鉴国外学制的宝贵经验
学制的建立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特点密切相关,历史的发展 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所以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不能脱离历史沿革。任何一个国家学制 的发展和革新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历史,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 而是对过去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例如,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我们彻底抛弃了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 延续了1922年建立起来的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注意吸 取其他国家学制的有益经验。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社 会制度决定不同性质的学校教育制度,而且由于不同的生产力发 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学校教育 制度也必然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对国外学制经验的吸取与 借鉴中,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 合本国的实际,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3.学制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的状况
人口的状况包括人口的数量、文化素质、分布、流动、增长 率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学制的建立、改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 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教育投入、教育规划的制定,教育 结构的调整等问题,同人口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例如,从我国 目前情况看,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 样化的教育需求,就必须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 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与民 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要改变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的 现状,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改革单一化的教育制 度,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定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加快各类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一)社会依据 1-学制的建立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
在阶级社会,各个社会的统治阶级都是根据本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 需要建立学制,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也就是说教 育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例如,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政策是“学在官 府”,学校教育完全被奴隶主子弟所垄断。封建社会的学制等级森严,如 汉朝的太学、唐朝的六学二馆、明朝以后的国子监等国家办的高等教育, 只有封建贵族和地主子弟才能进入学习,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弟被剥夺了受 教育的权利,被排斥在正规学校教育系统之外。资本主义社会的学制,反 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适应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建立 的。资产阶级一方面为了保证资产阶级及其子女受到完整而系统的各级各 类学校教育,为此建立和发展完善而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另一方面为了 适应大机器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对广大劳动人民子女实行义务教育。社 会主义社会的学制,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之上,为了提高 全体劳动者文化科学水平和培养各种人才,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 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学制的性质也是 不同的。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பைடு நூலகம்
(一)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整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教 育科学水平的提高,入学年龄大为提前,大多为6岁,有的发达国家小学入学 年龄甚至提前到5岁。以法律强制实施义务教育制度,诞生于近代的欧洲。 14 - 16世纪时,欧洲的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从事劳作的无产者、作为公民 参与社会生活的普通百姓,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这就为义务教育 制度首先在欧洲诞生和发展提出了客观需求。
2.学制的建立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学校教育制度是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完善的。从原始 社会到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科学没有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奴 隶不需要专门训练就可以劳动,奴隶主也不需要了解生产知识,便可以管 理、统治国家。所以,奴隶社会的学校类型比较单一,只有培养奴隶主阶 级子女学习征战统治才能和读、写、算技能的贵族学校。生产劳动没有对 教育提出培养专门人才的要求,也就没有技术学校,也不曾出现明显的学 制。到了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虽然有了发展,也出现了算学、医学等学 校,培养某些方面的专门人才,但整个生产力水平还是很低的,还是以个 体手工劳动为主,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也就不可能出现各种职 业技术学校,学校教育制度也是不完善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 进入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时代,生产力的水平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广泛地运 用于生产,社会对教育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普通劳动者掌握 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生产的需要;二是要求教育培养具有科技与生 产知识、政治经济管理才能的社会管理人才、科研人才、生产技术人才。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大力普及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因此,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等各种有关教育制度得到建立 ,并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普及教育的思想早已有之,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 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四十余年。但是,我国建立以法律强 制实施义务教育的制度,却相对晚些,1982年12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新中国在宪法中 ,首次把实施义务教育列入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诞生,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是 个光辉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 障的公益事业。”2019年6月,全国人犬常务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我国的 义务教育制度从指导思想、教师、学生和学校、教育教学、经费保障,以及 各有关方面的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
(二)个人依据:学 制的建立还要以儿童身 心发展的规律为依据
人的一生中经历不同的 年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着 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因此,学制中规定的入学 年龄和修业年限,确定各级 各类学校的分段与衔接,升 级升学制度,特殊学校的设 立等,都要适应儿童身心发 展特点,即他们的智力和体 力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