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白指纹图谱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蛋白指纹图谱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蛋白指纹图谱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一、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蛋白指纹图谱?
临床上有肿瘤家族史或症象可疑者,特别是至少出现下述症状之一者都应立即进行蛋白指纹图谱检测,以期尽早发现癌症。

☆原因不明的疼痛及体重减轻;
☆伤口长期不愈;
☆疣或黑痣发生明显变化;
☆持续性消化不良、便血、血尿;
☆持续性嘶哑、干咳及吞咽困难;
☆月经期异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出血;
☆耳、鼻分泌物带血、视觉障碍、听力下降、常出现耳鸣现象;
☆出现肿块或可触及的硬结、硬变;
☆肝硬化患者;
☆疑有胚胎细胞肿瘤;
☆男性大于50岁的前列腺腺瘤患者;
☆疑有甲状腺髓质癌或家族中出现过这类癌症的患者。

对于蛋白指纹图谱初次检测结果阳性而未见任何异常的体检对象,建议每隔三至六周复检一次。

若复检结果呈阴性,自然排除肿瘤的可能(可能是良性疾病的一过性升高)。

若连续三次呈持续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定位蛋白指纹图谱测定及各种影像学检查,以便进行肿瘤定位。

持续阳性而一时查不出阳性体征者,应继续跟踪作定期复检。

还可结合受检者肿瘤家族史和当地癌谱特点进行相关检查,并适当进行预防性阻断干预。

二、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疗效判断和监测中的应用已经确诊肿瘤的患者有必要做蛋白指纹图谱吗?
蛋白指纹图谱对于判断肿瘤治疗(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指纹图谱指标术前升高而于术后下降,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指标不下降或下降很少预示着肿瘤切除不完全或存在多发性肿瘤。

如果治疗完成后,尽管外科医生和病理学家认为治疗是R0切除或是影像检查也未发现残余的肿瘤,只要蛋白指纹图谱的指标未下降到健康对照组的参考水平范围内,就预示治疗无效。

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治疗后经过一段时期一直处于正常水平,表明肿瘤已痊愈。

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又再度升高,可能预示肿瘤复发和转移。

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治疗后仍处于高水平或继续升高,则表明治疗效果不佳。

治疗监测期间,对蛋白指纹图谱的首次检测与复查间隔时间的设置应根据不同蛋白指纹图谱的生物半衰期。

例如,参照首次治疗前水平可估计何时复查,以了解治疗是否见效。

因此,复查间隔时间不宜太短,否则将可能误解为肿瘤未完全切除;但如果复查间隔太长,临床将无法区分是肿瘤复发还是初次治疗疗效不佳。

三、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复发早期监测中的应用我是肿瘤患者术后5年了,我想看看有没有复发?
蛋白指纹图谱测定是外科手术切除后重要的非侵入性的监测指标。

若手术后蛋白指纹图谱正常,而肿瘤复发后有所增高,则增高的速度高度预示肿瘤的进展情况。

蛋白指纹图谱指标的升高速度经常被用于评估肿瘤发展或转移情况。

临床上应基于蛋白指纹图谱指标的变化,制定进一步详细检查的时间。

如果蛋白指纹图谱的指标维持在低水平或正常范围内,没必要进行其他非侵入性或昂贵的检查,但如果蛋白指纹图谱指标升高,则有必要进行上述检查。

对50%的病例来说,准确测定的蛋白指纹图谱的指标将比其他检查至少早10个月预示肿瘤的进展。

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监测可通过建立一个监测日程表来观察各种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一段时间内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供诊断依据。

这不仅有利于治疗,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预后。

由于对治疗方案的从优选择,使胚胎细胞肿瘤、卵巢癌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受益匪浅。

在治疗前蛋白指纹图谱为阴性的肿瘤患者中,有可能存在蛋白指纹图谱的抗原表达,因此推荐定时监测蛋白指纹图谱,从而观察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在肿瘤监测期间,标志物检测的频率取决于肿瘤的特性、所推荐的监测计划以及蛋白指纹图谱的指标或肿瘤活动的可能变化。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病程的监测过程中,建议检测两种或多种蛋白指纹图谱,以提高临床敏感度。

四、关于蛋白指纹图谱随访的推荐方案多久做一次蛋白指纹图谱合适?
对治疗后的癌症患者,应用蛋白指纹图谱检测,可监控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检测的时间可参照关于蛋白指纹图谱随访的推荐方案:
术后或放、化疗结束后第6周开始第1次复查;
3年间每3个月一次;3到5年间每半年1次;
5到7年间每年1次;
7年后可停止复查;
期间如发现升高,1月内再复检1次,二次升高确证癌症复发或转移,约比临床早3到13个月。

及时追加治疗,将有效延长病人生命。

五、关于蛋白指纹图谱的检测原则我已经在治疗了,什么时间做合适?
治疗前测定1-2次;
治疗后第1次测定应在治疗后的2~14天内;
治疗后第1年和第2年,开始时每月1次,待蛋白指纹图谱显著降低后每3月1次;
治疗后第3年到第5年,每年测定2次或每年1次;
治疗后第6年起,每年测定1次。

六、良性和恶性疾病的鉴别原则我的蛋白指纹图谱异常怎么办?
某些非肿瘤的良性疾病的某些蛋白指纹图谱指标也会出现升高,如部分急性炎症:肝炎、结核;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类风湿等;
蛋白指纹图谱指标在动态观察中一些良性、一过性升高者则会随病情好转而降至正常。

相反,是肿瘤者不会下降或反而升高。

这实际上是个逐步集中的过程。

鉴于我国国情,建议初次发现蛋白指纹图谱检测阳性者,每六周复查一次,若连续二次即十二周(三个月)保持阳性,应进行肿瘤的定位检查。

随访办法:至少在三个月内蛋白指纹图谱指标已下降的病员,可自然排除肿瘤。

七、蛋白指纹图谱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蛋白指纹图谱的结果100%准确吗?
至今还未发现理想的、具有100%灵敏度和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

因为肿瘤标志不仅在发生癌变时产生,在正常的和良性情况下也有不同程度表达;肿瘤标志的产生还受到机体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影响;血标本的采集,储存不当也会影响肿瘤标志测定的结果。

因此,在肿瘤标志检测中要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若从采血到血清分离的间隔时间﹥60min,蛋白指纹图谱指标会从血小板中释放而增高;
若皮肤接触血样本试管内壁可使蛋白指纹图谱指标升高;
若样本被唾液污染,将使蛋白指纹图谱指标升高;
溶血可引起红细胞释放,而使蛋白指纹图谱指标升高;
黄疸血样本,会引起蛋白指纹图谱的指标升高;
治疗药物,如高指标的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嘌呤类、吲哚和胍类(硝酸异山梨酯,盐酸维拉帕米)、维生素C、顺铂(抗肿瘤药)、丝裂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雌二醇、表柔比星(抗生素类药),这些药物可引起蛋白指纹图谱水平的假性上升;
接受鼠免疫球蛋白作为免疫闪烁显像诊断或免疫治疗的患者体内会产生人抗鼠免疫球蛋白抗体(HAMA)。

这些嗜异性抗免疫球蛋白抗体也可出现于接受所谓的新鲜细胞治疗的患者体内,从而使蛋白指纹图谱的水平假性升高。

年龄对蛋白指纹图谱的指标有显著影响,一项研究报道,通过检测66~99岁健康个体的蛋白指纹图谱指标,发现至少10%的个体有一种蛋白指纹图谱指标出现升高。

引起假阳性的因素
–有些良性疾病,如炎症疾病会使一些肿瘤标志表达增加;
–有一些生理变化,如妊娠时和月经;
–在肿瘤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过程中,由于肿瘤组织受到破坏或肿瘤坏死时某种肿瘤标志物的产生增加,从而影响蛋白指纹图谱的测定,造成假阳性;
–某些治疗药物影响;
–标本采集或处理不当,如:溶血、黄疸等。

引起假阴性的因素
–产生肿瘤标志的肿瘤细胞数目少;
–细胞或数目表面被封闭;
–机体体液中一些抗体与蛋白指纹图谱(肿瘤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肿瘤组织本身血循环差,其所产生蛋白指纹图谱不能分泌到外周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