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边默读边体会。
2、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文章内容,把握主旨,体会写法。
精彩语句要读出感情。
精习
拟写广告词
示例:“天上月亮太阳,高邮鸭蛋双黄”,请你也为高邮鸭蛋拟写一则广告。
指导学生写广告词。
尽情发言,斟酌推敲。
注意语言的训练 的同 时也要注意学生创意的设计。
时习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倾听学 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朗读全文
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
备习中的质疑,小组内交流后提出来,供研习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研
习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写法
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习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理清 文章脉络
文章分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二、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感知全文;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பைடு நூலகம்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汪曾祺先生笔下端午的鸭蛋如此让人神往。揭开记忆的一角,尘封的岁月里留下了我们每个人金光灿灿的童年,请把你印象最深的童年时代的物件或经历记下来,模仿课文第一段的写法,写一篇小短文,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端行文语言
午端午的风俗口语(短句)、、
的家乡的鸭蛋方言
鸭 端午的鸭蛋文言、成语
蛋 闲适自由雅俗共赏
教学反思
复
习
备习检 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 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预
第17课《端午的鸭蛋》
导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重点
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难点
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课型
现代文阅读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 邮鸭蛋有何联系?
2、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3、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4、品味文 章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 示。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备习
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 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端午节民俗介绍
3.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
4.学习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