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学院:动物医学院
文献综述(选题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
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不少于1000字)
(一)选题研究意义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史中的
某一阶段生活在植物组织内,但对
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
真菌【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生真
菌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生理活
性独特的或与宿主植物相同和相似
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
博落回
[Macleaya cordata (Willd.)R.Br]隶属
于罂粟科,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
碱,具有抑菌、杀虫、抗肿瘤等多方
面的药理作用。
本文以博落回为实验材料,开
展内生真菌分离、鉴定,运用植物微
生态学及植物病理学的方法,对博落回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及抗病性进行探讨,旨在为博落回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研究表明,博落回内生真菌种类丰富。
它们隶属于5个科11个属,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菌株,分离率分别为1.06%、0.91%,分离率较高,且分布广,是博落回优势内生真菌。
其次为刺盘孢(colletotrichum),分离率为0.83%。
博落回不同部位内生真菌在数量、种群上具有多样性。
叶上分离内生真菌数量最多。
不同高度博落回内生真菌分布有明显差异。
不同季节内生真菌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
(二)植物内生菌的的应用
人们发现分离自某些抗癌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寄主植物相同或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相似的抗癌活性物质后[9],寻找能够高效生产抗癌药物的内生真菌便成为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也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物在医学方面的研究较多,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从微生物中寻找发现新型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制的重要途径.内生真菌作为其中的重要类群,是较新的研究领域,从中有可能发现新型活性化合物或提供模板化合物.国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现了许多新的化合物,但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医药方面,农用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目前农用内生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生真菌对农作物本身的影响和从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两个方面.
微生物胞外多糖通常是指某些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一类水溶性胶,是近20年来陆续开发的发酵新产品.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可作为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胶凝剂、悬浮剂等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药等领域.胡谷平等[40]在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No11356的菌体中分离提取得到一种新的多糖,初步研究表明,该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和少量木糖组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从玉米、甘蔗、水稻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中发现了内生真菌。
在一些重要的经济林木,如针叶类的各种云杉、冷杉、紫杉、红杉、松柏等以及阔叶的桦树、栋树、按树、杨树等植物树皮、枝叶内相继被发现并得到了大量的内生真菌。
期待从植物体内分离出抗菌
活性的菌株,从而进一步为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为植物病害的抗菌药用资源寻找一条新的途径【12】。
Fisher等(1993)从Eucalypusnilens上分离到60多种内生真菌,Hyde等(1997)对澳大利亚热带地区棕桐树内生真菌的研究,指出平均从每种棕搁树内分离到约100种内生真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植物种类本身、样地周围环境因子和所取样本的多少有关。
参考文献
[1]周顺玉;尹健;陈利军;成泽艳;熊建伟;刘红敏;;博落回浸提物对茶毛虫、茶尺蠖的生物活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2]胡桂馨,王代军,刘荣堂;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高羊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1年01期[3]南志标;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草生长的影响[J];草业科学;1996年01期[4]黄东益;黄小龙;;禾本科牧草内生真菌的研究与应用[J];草业学
报;2008年03期
[5]秦海林,王鹏,李志宏,刘欣,贺文义;小果博落回对照物质及其核磁共振氢谱指纹图的创建[J];分析化
学;2004年09期
[6]王欣;博落回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Ⅱ[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7]李乐;放线菌株YB024对小麦全蚀病生物防治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8]李静;木霉制剂防治蔬菜土传病害和gfp基因转化的研究
[D];浙江大学;2007年
[9]胡海军;血根碱及白屈菜红碱抑菌和杀螨活性构效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王冬梅;;嗜热多拟青霉发酵产物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13]叶晶晶;桑树中产1-脱氧野尻霉素微生物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
学;2010年
[11]吴翔;高温胁迫下香榧叶片的生理生化反应[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5]Li W C. Ghou J. Guo S Y. et
al. Endophytic Fungi
Associated with Lichens in
Baihua Mountain of Beijing,
China* [J]Fungal
Divcrs.2007.25:69- 80. [16]Dreyfuss M M, Chapela I H. Potential of fungi in the discovery of novel, low-molecular weightPharmaceuticals[J]. Biotechnology, 1994, 26: 49-80. [17]
年
级专业及班级2011
级动
药2
班
指导
教师
及职
称
柳亦松
博士
毕业
论文题目博落回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抑菌研究
注:此表如不够填写,可
另加页。
方法、预期成果、条件保障等)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等)
论证小组意见:
论
证
小
组
成
员
签
名
论证地点:
论证日期:20
年月日
注:1.此表为做毕业论文的同学填写。
2.此表可用黑色签字笔填写,也可打印,但意见栏必须相应责任人亲笔填写。
3.此表可从教务处网站下载中心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