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
一、叙述
叙述是记叙文中使用最多的表达方式。
叙述的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1)顺叙,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来叙述事件,跟事件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作者容易把握,读者容易理解,是最常见的叙述方法。
运用顺序的方法应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
(2)倒叙,是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回过来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的叙述方法。
倒叙的主要作用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和《祝福》等都运用倒叙的写法。
运用倒叙的方法,应注意情节的照应衔接。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使文章结构紧凑.
5)通过插叙来回忆以往发生的事,增加文章的感染立,增加气氛,突出文章中心。
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中为了表现万芳的“仗义”,文章17段至23段,用三件事做了刻画。
略写了上幼儿园的“形影不离”和昨天互换礼物两件事情,详写了换裤子的事情。
有什么作用呢?
(4)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用少量文字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的叙述方法。
《赤壁之战》中“子瑜者,亮兄瑾也。
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几句就是补叙。
这个补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但却大有作用,既说明子瑜是什么人,又显示了鲁肃的外交才能。
补叙不一定用过渡文字,但应注意尽量简短,若删去补叙部分,上下文仍然衔接。
二、描写
1、描写:用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2、作用:
(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
(2)描写人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3)描写人物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3、描写的分类
(1)、以描写对象分:
a人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以描写手法分: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人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①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气质等。
例:他浑身没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百花胡子却特别
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说实话,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实在不怎么样:一张又圆又扁的脸,小眼睛,塌鼻子,大嘴巴,一头又黄又稀的头发,再配上她黑黑的皮肤,别说有多丑了,我心里为她叹息:唉,真丑。
②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两个猎户听得痴呆了,说道:“怕没这话!”武松道:“你不信时,只看我身上兀自有血迹。
”两个道:“怎地打来?”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再说了一遍。
两个猎户听了,又惊又喜!叫拢那十个乡夫来。
只见这十个乡夫,都拿着禾叉,踏弩刀枪,随即拢来。
③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对话)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羚羊木雕》《秋天的怀念》《散步》《世说新语》两则《我的老师》等文章都用到了语言描写。
练习:那是上初三时,我稀里糊涂地让妈妈带着,到二姨所在的理发厅免费烫了头发。
第二天,一踏入校门,我就被值班的程老师“揪住”了。
她当着许多同学的面,劈脸就问:“学校不是一再强调女生不许烫发吗?你是明知故犯了!你还像个‘三好生’吗?”“‘三好生’又怎么啦?你自己不也烫发吗?”我忽然瞥见她的“菜花头”,急中生智,没好气地抢白了她一句。
这一下子可把她惹恼了:“你!……”
请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部分语言
④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和举止
作用:1.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
2.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
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了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大的手臂中。
练习:猪八戒吃西瓜(字数不限,用动作描写生动写出猪八戒吃西瓜的形象)
⑤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作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例: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
练习:今天,我起床晚了,还有三分钟上课,而我还在公交车上……
(2).环境描写
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从表现手法上给描写分类
1. 正面描写:对所要表现的人物或中心事件进行直接地描写,用以直接刻画、表现主题。
(也叫直接描写)
例:从未见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段,也不见其终极。
2. 侧面描写:描写所要变现的任务和事物周围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也叫间接描写)
例:《风雨》中并不出现“风雨”一词却通篇在写风雨。
三、抒情
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例: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们一样只看见院子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2.间接抒情
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些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来。
一般写景、状物的文章都用间接抒情。
四、议论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
(1)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2)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记叙、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1.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
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
(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地了解和认识。
(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
(3)常用于说明文。
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分
叙述重过程,
议论种观点,
描写种印象,
说明重介绍,
抒情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