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第六章-PPT课件
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第六章-PPT课件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4月12日,俄、英、美、法等国舰队聚集大沽口,再次照会清政府,“若 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 带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激于民族大义开始同情并参加义和团,以端 王载漪为首的顽固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部已占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经 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再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 直接出兵干涉,并在5月28日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议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 团。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1899年10月,朱红灯在山东平原举行武装起义,并打败了前来镇压 的清军,取得了平原大捷。从此,义和拳改名义和团,并提出了“扶清 灭洋”的口号,转为公开斗争。义和团运动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了。到 1900年夏,义和团已发展到山东、直隶全省和河南省的一部分。迫于义 和团的声势,清政府被迫承认了它的合法地位,义和团遂大批进入北京 城和天津城。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云南的天主教徒:
图左的男孩当时13岁,是方苏雅在 中国收的养子,叫林河。据说“他既像 个文人一样认识方块字,又像个家庭主 妇一样会做家务,”但他的父母希望方 苏雅教他学习欧洲的东西。无疑,他俩 身上的“十”字教会标志是他们必须躲 进法国领事署的原因。对于中国人,他 们是“假洋鬼子”;对于法国人,他们 是异族。这或许就是他们神情严峻、愁 眉不展的原因。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第二节 从反教会斗争到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 直隶一带的民间的反清秘密组织。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义和拳的斗争矛头开始 指向了帝国主义列强。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 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 带,手执大刀长矛。本图中展示 的,就是义和团战士的形象。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帝国主义加紧胁迫清 政府予以镇压。1900年4月,当义和团运动刚在北京近郊发展的时候,驻 华公使格尔思就向清政府提出,要趁义和团“还没有强固和还没有在集于 北京周围的大队士兵中获得信徒时,有力地将他们镇压下去”。美、英、 法、德四国公使也联合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后,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 除,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山东、直隶两省,代为剿平。”
这是河北省遵化石门镇义和团的团旗。旗高 1.45米,底边1.51米,红布为底,白布缺口镶边。
1900年春,石门镇绅士栾印凤家女仆出面组织 义和团,称大仙姑。秋天,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一 支德国军队闯入遵化,义和团英勇抗击,最后因寡 不敌众失败,大仙姑遇害。德军从天仙宫正殿佛像 下抢走了这面团旗。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 理格罗提渥访华,亲自将这面义和团旗交给了周恩 来总理。该旗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1900年6月,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曹福田进入 了天津城。他们划界管辖、张帖文告,揭露外国 侵略者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很快天津成 为主要的反帝战场。图中所示的就是义和团在天 津打开监狱,释放被关押的百姓的情景。
北京城内的第一个神坛
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团民分属于各个坛口。 坛口是团民敬神、练拳、聚会、议事的场所。 1900年4月,义和团进入北京后,即设坛于东单 裱褙胡同的于谦祠,以示学习于谦的爱国精神。 这是义和团在北京城内的第一个义和团神坛。 一时间,北京街巷居民争相入团,他们练习拳 棒、散发揭帖、烧毁教堂,沉重地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义和团在北京设坛约800余所。
返回本章目录
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组成八国联军,从 天津进犯北京,同时,侵华联军向大沽口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胁迫 他交出炮台,遭到罗荣光的严辞拒绝。17日,八国联军发起进攻,全体守 台官兵与侵略者激战数小时,击沉敌舰六艘,敌军伤亡100多人。但最终寡 不敌众,大沽炮台失守。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正式爆发。八国联军随后进 犯天津、北京,义和团军民奋起抵抗。海河两岸的义和团伏击侵略军运兵 船。一支俄国侵略军占领天津老龙头车站。义和团首领曹福田,率领战士 冲入敌阵,杀退敌人,收复老龙头车站。
第六章 从义和团运动到民族自卫战争
第六章 目录
第一节 传教士与晚清社会
第二节 从反教会斗争到义和团运动
第三节 八国联军入侵和清政府的对策
第四节 《辛丑条约》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第一节 传教士与晚清社会
洋教士在中国乡间传教
返回本章目录
19世纪以来,西方传教士 纷纷涌入中国,在各地建立教 会和教堂。多数传教士以传教 为天职,并传播西方近代科技 与文明,施医、救灾。但是, 也有一些传教士积极充当侵略 中国的急先锋,一些教会以不 平等条约为护符,为恶地方, 挑起民教纠纷,酿成教案。
返回总目录
皈依天主教的少女:
照片于1900年摄于红河地区,被摄 者是一名民族教师,天主教徒。扶助、 拉拢少数民族一直是法国殖民政策的方 针之一,因此当时皈依天主教的信徒中 少数民族比例很大。照片中的这位少女 露出了迷人的微笑,这在方苏雅在中国 拍摄的照片中是仅见的。它显然也为方 苏雅所爱,因此特地加上了椭圆框以突 出。
(选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德国船只装运大炮来华作战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在中国水域活动的德国军舰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第三节 八国联军入侵和清政府的对策
义和团廊坊大捷
由于义和团沿途狙击,侵略军用了四天时间才到达廊坊。义和团把廊 坊车站团团包围。几天后,义和团联合清军中的一部分爱国官兵,向廊坊 车站的侵略军发动进攻。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团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 雨,猛砍猛刺,侵略军被打得丧魂落魄。西摩尔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回天 津。这次战役击毙击伤侵略军近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