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开大学09年近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

南开大学09年近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本科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期末统考试卷(A卷)[闭卷](100分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比例:30:70)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将1-20题的选项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处,共20分,每小题1分)1.在19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2.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派开设的工厂C.外国资本企业 D.辛亥革命后的新兴企业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4.康有为创立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新式学堂是()。

A.时务学堂 B.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同文馆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6.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和操纵B.原有的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不但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逐步占主导地位D.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留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显著优势7.毛泽东认为,()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A.十月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第一次国共合作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

A.发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9.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D.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0.中国共产党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11.1938年10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中国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地域辽阔,战线长,敌后战场的开辟B.中国在经济上军事上仍相对弱小,无力开展反击C.中国国民党不积极抗战D.中国抗战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十分困难。

12.()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A.土地革命 B.党的建设 C.根据地建设 D.武装斗争13.以下人物中,都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是 ( )。

A. 毛泽东B. 王若飞C. 叶剑英D. 周恩来14.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战役是()。

A.济南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15.20世纪70年代以()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建交 C.邓小平访美 D.中日邦交正常化16.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17.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制定和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 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18.“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19.1974年毛泽东在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时,提出了()思想,实际上指出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向。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间地带C.三个世界划分 D.反对霸权主义20.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多项选择题:(将1-15题的选项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处,共30分,每小题2分;错选、多选、漏选均无分。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来源是()。

A.买办 B.商人 C.地主 D.官僚2.从1858年到1881年,俄国先后迫使中国签订了(),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定伊犁条约3.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六位维新志士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戊戌六君子”。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刘光第 D.杨锐4.清末新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裁撤绿营,建立新军B.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C.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D.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5.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进步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的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6.下列事件中,由蒋介石亲手制造的有()。

A.中山舰事件B.四·一二政变C.马日事变D.七·一五政变7.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犯“左”倾错误的多方面原因是()。

A.八七会议后党内存在着浓重的“左”倾情绪B.共产国际对中共党内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C.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不足D.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E.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8.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

A.实行党内合作,形成了统一的政府B.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C.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D.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E.处于一个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9.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主要内容是( )。

A.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主张B.提出多党多派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C.全面阐述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和各方面的施政纲领D.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E.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E.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11.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最早是()提出的设想。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12.造成“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原因有()。

A.长期以来“左”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B.近代帝国主义侵略C.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机制 D.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13.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进行改革开放 E.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4.以下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

A.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C.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5.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 B.二次革命论C.“无间断革命”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三、材料分析题(阅读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1.(本题15分)材料一:自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

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1470页。

材料二: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页。

材料三: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阅读如上材料后,请回答:(1)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2)试述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2.(本题15分)(1)一篇题为《打破束缚,更新观念》的文章认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走出封闭,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学术研究》1994年第4期(2)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前的十年间,在中国的重工业领域,外国资本控制了煤产量的55.2%,新法采煤量的77.4%,冶铁工业的95%,石油工业的99%,发电量的77.1%。

在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中,外国资本占到了71.6%。

在金融领域,外国银行资产比华商银行多三分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83-84页。

(3)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日满经济一体化”口号下,中国东北的经济完全为日本垄断资本所统治。

在关内,沦陷区的经济也完全殖民地化了。

按照“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原则,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不允许存在的。

武汉失守后,关内被毁工厂约占当时工厂总数的37%。

相关主题